最新文章

東軟教育公布2022年年度業績

數字化利好加持,以科技賦能智慧教育  香港2023年3月29日 /美通社/ — 東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東軟教育」或「公司」;股份代號:9616.HK)董事會欣然宣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經審核綜合業績。 2022年,東軟教育持續踐行高質量內涵式發展路線,加快建設「4S」特色產品服務模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公司經營業績穩健提升,實現收入約人民幣1,548.4百萬元,同比增長13.6%;毛利約人民幣666.7百萬元,同比增長12.7%,毛利率為43.1%;公司全年淨利潤385.4百萬元,同比增長28.0%;經調整歸母淨利潤380.6百萬元,同比增長23.0%;每股基本盈利0.59元人民幣,同比增加37.2%;每股股息為16.5港仙,同比增加17.0%。 品牌聲譽蒸蒸日上 學歷教育綜合實力備受認可 東軟教育運營的大連、成都及廣東三所大學,其優質的辦學質量得到學生、家長及社會的廣泛認可。2022-2023學年,三所大學新生報到人數超1.7萬人,較2021-2022學年增長17%;三所大學的在校生人數突破五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據第三方數據統計,東軟教育畢業生平均薪酬穩步上升,各高校就業率均高於全國非雙一流高校平均水平。 報告期內,三所大學新增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至此,合計獲批25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包含8個國家級建設點),其中大連學院的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達7個,獲批數量領跑全國民辦高校,為東軟教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輸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科技賦能智慧教育 教育資源輸出業務規模持續擴大 東軟教育以科技賦能智慧教育為主線,憑藉安全可靠的大數據平台支持,將三所大學經過實踐驗證的先進教育理念、模式、體系、標準等數字化、產品化、平台化,持續打造覆蓋多維度的體系化教育產品與教學資源,構建完善了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CaaS(內容即服務)、DaaS(數據即服務)「4S」產品服務體系,為合作院校教育改革和創新賦能,為教育資源輸出業務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2年,公司智慧教育平台、教學內容與實驗實訓室等多種產品實現收入約人民幣8,200萬元,與2021年同期相比提高19%,產品銷售再上新台階。 2022年公司還與69所院校展開了產業學院和專業共建合作,覆蓋學生近2.5萬人,實現收入約人民幣8,000萬元,同比增長54%。此外,公司與8所新院校簽訂了專業共建或產業學院共建合作協議,計劃於新學年開展合作,實現了全面突破。 打造東軟特色繼續教育體系 樹立良好IT培訓業界口碑 2022年,東軟教育持續完善「質量立足、開放共享、線上線下融合」的東軟特色繼續教育體系,為個體學習者和組織的持續發展賦能。 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取得了19項國家級、18項省級及26項市級培訓資質。公司繼續優化升級「東軟教育在線」平台,圍繞個體用戶的職業技能等級認證以及機構用戶的互聯網+在線學習平台項目等內容開設了400餘門課程。公司還於2022年推出了為個體學習者提供IT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服務的專業頻道「東軟IT雲學堂」,搭建了130個課程產品及10項轉化的一級產業項目。 在2022年疫情散點式爆發的形勢下,公司不斷擴大繼續教育業務市場份額並增强品牌影響力,線上線下融合交付的方式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在2B培訓方面,為43家機構實施了112個 培訓項目,服務學員近8,000名,實現收入約人民幣2,600萬元。在2C培訓方面,為1.4萬余名學員提供技能培訓服務,實現收入約人民幣4,900萬元。 隨著國家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進一步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以及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等重大戰略舉措,面對廣闊的市場需求,東軟教育將以提質培優為主線,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做强學歷教育,做大教育資源輸出和繼續教育服務兩翼業務,繼續鞏固公司在數字化人才教育服務領域的領先地位,為公司持續性發展和教育賦能積蓄力量,為數字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高質量數字化人才。 聯繫人:Lin Wei, weilin@neuedu.com, +85237953232

復星國際:聚焦發展、行穩致遠,2022年總收入達人民幣1,753.9億元同比增長8.7%

2022年全年業績亮點: 總收入人民幣1,753.9億元,同比增長8.7% 海外收入人民幣774億元,同比增長14%,佔總收入的44%;其中,全年收入超過人民幣1億元的國家和地區逾35個 科創投入[1] 人民幣104億元,同比增長17%;截至2022年底,共計擁有授權發明專利1,771項 FC2M生態價值創造[2] 總額逾人民幣69億元,收入過億元好產品133個;全年新增註冊會員5,080萬 圍繞聚焦主業,加大非戰略性非核心資產退出力度,全年資產退出集團層面簽約口徑超人民幣400億元,回籠現金近人民幣300億元;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2023年1月獲得國內銀團人民幣120億元貸款 香港2023年3月29日 /美通社/ — 復星國際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股份代號:00656,簡稱「復星國際」)及其附屬公司(統稱「復星」或「集團」)今日公佈2022年(簡稱「報告期」)全年業績。 2022年,宏觀環境愈加多變,美元加息周期、地緣局勢緊張等持續擾動經濟,復星堅定進行戰略聚焦,持續夯實發展底盤,核心業務取得穩健發展。報告期內,集團實現總收入人民幣1,753.9億元,同比增長8.7%。但疫情反覆多發及國際資本市場震蕩下行,導致企業成本端高企及二級資本市場投資浮虧增加,集團整體產業運營及產業投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報告期內歸屬於母公司股東之凈利潤為人民幣5.4億元,2021年同期該指標為人民幣100.8億元。 與此同時,復星持續優化資金和資產結構,以積極的債務管理,有效應對資本市場劇烈波動,流動性保持良好韌性。截至報告期末,現金、銀行結餘及定期存款充裕,達人民幣1,005.6億元;總債務佔總資本比率為53.2%,較2022年中期下降3.6個百分點;平均債務成本為4.7%,處於低位;調整後NAV為每股港幣21.6元。 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表示:「2022年,面對外部環境諸多挑戰,復星堅定推進聚焦主業戰略,『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集團』定位更加清晰,『服務全球十億家庭客戶』的使命更加明確。圍繞家庭消費需求,我們的業務取得穩健發展。三年疫情,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但我們始終相信,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人們對幸福與美好的追求不會改變。走過而立之年的復星,將繼續加強創新、深化全球運營,打磨更多的好產品、好服務,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家庭生活更幸福。」 深度產業運營推動收入穩健增長,聚焦主業2023業績展現強勁向上態勢 2022年,面對疫情考驗,復星持續深化產業運營,各板塊業務展現出十足韌勁,推動集團總收入同比增長8.7%。圍繞全球家庭客戶健康、快樂、富足需求,豫園股份、復星醫藥、復星葡萄牙保險、復星旅文四大核心子公司持續提升產品和服務能級,收入貢獻佔比為72%。其中,復星旅文收入大幅增長49%,達到人民幣137.8億元,主要得益於海外旅遊業務率先復甦。 在深度產業運營的同時,復星前瞻性佈局未來,加速聚焦主業的戰略步伐。一方面,果斷減持非戰略性、非核心資產,集團層面簽約口徑超人民幣400億元,回籠現金近人民幣300億元,同步拓展融資渠道,進一步夯實資金安全墊,為戰略聚焦提供堅實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月,復星成功獲得國內銀團人民幣120億元貸款。這是2022年12月中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以來,由五大國有銀行牽頭,聯合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完成的最大一筆民營企業貸款。 另一方面,堅持「有退有進」,在減持非核心資產的同時,各板塊子公司圍繞主業在前瞻性、引領性領域的投資佈局也在提速。2022年9月,豫園股份聯合體成為上海市黃浦區核心地段福佑路地塊實施主體,揭開大豫園片區序幕,未來將打造成極具東方生活美學魅力的全球時尚文化秀場;2022年,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在全球範圍內新開7家度假村,進一步拓展文旅消費增長空間。 通過持續聚焦,復星家庭消費主業的增長後勁得到進一步加強。2023年開年以來,消費、文旅等業務展現出強勁向上態勢。2023年豫園燈會在國內和海外「破圈」成為網紅,現場參觀人次逾400萬,有效帶動商圈消費。旅遊業務反彈更為迅速,2023年前兩個月,復星旅文旗下三亞亞特蘭蒂斯全面復甦且超越疫情前水準,錄得營業額人民幣3.99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10%,平均客房入住率達96%;Club Med營業額較2022年同期增加55%;麗江復遊城營業額較2022年同期增加149%。 創新和全球運營能力持續提升,生態價值乘數效應凸顯 創新始終是推動復星發展的「核心引擎」。2022年,集團科創投入人民幣104億元,同比增加17%;截至2022年底,共計擁有授權發明專利1,771項。長期堅持的科創投入也持續收獲成果。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漢斯狀2022年3月上市,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3項適應症,並成為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抗PD-1單抗,上市9個月實現銷售收入超人民幣3億元。復星凱特的中國首款CAR-T細胞治療產品奕凱達,上市以來至2023年1月末已惠及近300位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用於二線治療的上市註冊申請於2022年10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並納入優先審評。豫園股份旗下化妝品業務的復星津美全球科創中心啟動至今,已完成26個新品研發並上市,儲備研發產品達到170個。舍得酒業建成微生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露酒試驗平台、酒類風味研究實驗室三大專業研究平台。 以2007年復星國際在香港上市為起點,復星的全球化已走過近16年路程,業務覆蓋超過35個國家和地區(按年收入超過人民幣1億元統計)。2022年,復星全球運營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實現海外收入人民幣774億元,同比增長14%,佔總收入的44%。截至報告期末,復星海外品牌企業達到43家,海外員工超過4.5萬名。「全球組織+本地經營」的領先模式日益成熟,2022年11月,復星醫藥科特迪瓦園區項目啟動,其中一期預計於2024年建成,將實現10億片規模的口服固體製劑的本地化生產及分裝。2022年12月15日,Lanvin Group(復朗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復朗集團2022年全年實現未經審計收入4.25億歐元,同比增長38%,其中旗艦品牌Lanvin收入同比增長67%,成為全球奢侈品行業增長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 全球化不僅是復星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能力,也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復星醫藥與德國BioNTech合作開發的復必泰BNT162b2(mRNA疫苗BNT162b2)於2021年3月納入中國港澳地區政府接種計劃,2021年9月在中國台灣地區開始接種,截至2023年2月末已於港澳台地區累計接種超3,100萬劑。繼2022年自費接種復必泰原始株疫苗在中國澳門開放後,2023年一季度,復必泰二價疫苗自費接種服務已於港澳地區展開,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更多疫苗選擇,持續助力建立新冠免疫屏障。 2022年,復星FC2M全球生態協同能力進一步提升,生態價值乘數效應凸顯。報告期內,集團生態價值創造總額逾人民幣69億元,收入過億元好產品133個,新增22個。全年新增註冊會員5,080萬,同比增長27%。其中,C端兩大置頂平台持續助力會員高速、高品質增長,復星健康於報告期內新增註冊用戶924萬,累計註冊會員達2,258萬;截至報告期末,復星星選累計註冊會員達640萬,精準推薦成交轉化率[3] 同比提升26%。 ESG表現卓越,創業三十年初心不改 2022年,在做好企業經營的同時,復星秉持「助天下」初心,持續在抗擊新冠疫情、援非抗瘧、鄉村醫生、創業扶持、國際人道主義援助等領域開展行動。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復星前瞻性佈局的「一苗一藥」,持續在抗擊疫情中貢獻力量。復必泰疫苗在港澳台地區築起免疫屏障,而復星醫藥與河南真實生物聯合開發的中國首款抗新冠病毒小分子口服藥阿茲夫定片,2022年已納入國家新冠診療方案,並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新年伊始,復星基金會聯合復星醫藥、真實生物開展「鄉村暖冬」公益行動,向全國250個縣市捐贈阿茲夫定片,助力基層更好地渡疫過年。 復星基金會鄉村醫生項目自2017年底開展以來,已覆蓋16個省、市、自治區的73個縣,守護近2.4萬名鄉村醫生,惠及300萬基層家庭。2023年2月17日,該項目獲頒上海慈善領域的政府最高獎項——「上海慈善獎」。 作為世界衛生組織宣導的「消除瘧疾」全球合作機制正式成員之一,復星已有30個抗瘧系列產品通過WHO-PQ認證(含26個製劑和4個原料藥產品),復星醫藥自主研發生產的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已救治了全球超過5,600萬重症瘧疾患者。 憑藉在環境、社會和管治方面的卓越表現,復星國際MSCI ESG評級為AA,是大中華地區唯一一家MSCI ESG評級為AA的綜合型企業;恒生可持續發展評級為A。2022年,復星國際還首次入選富時羅素社會責任指數(FTSE4 Good Index Series)成份股,標普CSA ESG評分也大幅上升,排名超過91%的全球同業。 2022年度業績發佈會 復星國際2022年度業績公告完整版在公司官網www.fosun.com以及香港聯交所公佈。 2023年3月30日10:00-16:00 ,復星國際將舉行發佈會,管理層將介紹集團關鍵財務業績和戰略前景。通過以下鏈接即可觀看發佈會視頻直播。也可從復星官網下載最新集團PPT文件。 中文直播鏈接:https://fosun.dajun.tv:8443/live/q.do?roomCode=23122048 英語直播鏈接:https://fosun.dajun.tv:8443/live/q.do?roomCode=85752581 關於復星 復星創立於1992年,經過逾30年發展,已成為一家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集團。秉持讓全球家庭生活更幸福的使命,復星致力於服務全球十億家庭客戶,戰略聚焦健康、快樂、富足的幸福生態系統。2007年復星國際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號:00656.HK),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達人民幣8,231億元,在2022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中位列第589位,MSCI ESG評級為AA。 有關前瞻性陳述的提示聲明 本推介材料包括前瞻性陳述。除歷史事實陳述外,凡涉本公司預期或預計會發生或可能發生的活動、事件或發展的陳述均為前瞻性陳述(包括但不限於預測、目標、估計和業務計劃)。由於各種因素和不確定性以及我們無法控制的其他風險和因素,本公司的實際業績或發展可能與該等前瞻性陳述所表述者出現重大差異。此外,本公司於本日作出本文件提及的前瞻性陳述,概不承擔更新該等陳述的義務。除非另有闡明,此材料的2022年全年數據均採用2022年1月至12月平均匯率進行折算(USD/CNY= 6.72101,HKD/CNY= 0.85829,EUR/CNY=7.07142);期末數據均採用2022年12月31日的匯率進行折算(USD/CNY=6.96460,HKD/CNY=0.8933,EUR/CNY=7.42290)。  [1] 科創投入包含科研投入(費用化和資本化),但不包含數字化投入。  [2] 生態價值創造指復星生態內企業為生態內其他企業直接或間接創造的收入貢獻(未去重),包含但不僅限於生態交叉銷售、生態產品共創、生態會員貢獻、會員銷售轉化、生態銷售協同、聯合產業投資、融資合作賦能、產業資源協同等。  [3] 即下單轉化率,通過把營銷活動發送給用戶促成用戶下單,公式為「下單用戶數/觸達用戶數」。

先健科技公布2022年度業績 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約32.5%

深圳2023年3月29日 /美通社/ — 2023年3月29日,領先的心腦血管及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企業 — 先健科技公司(「本公司」或「先健科技」)及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報告期內」)經審核的綜合業績。 直面挑戰 穩健增長 2022年,本集團直面新冠疫情反復及外部環境的變化和挑戰,在「創新」和「國際化」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拓展國際化布局,經營業績錄得穩健增長。於報告期內,實現收入約人民幣1,097.3百萬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約18.6%;實現毛利約人民幣873.9百萬元,同比增長約16.9%。期內,經營溢利同比增長約12.1%至約人民幣368.4百萬元。 若剔除非經常性項目,即「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所產生的其他收益及虧損」和「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本公司擁有人應占純利約為人民幣429.3百萬元,同比增長約32.5%。若考慮此等非經常性項目的影響,本公司擁有人應占純利約為人民幣325.3百萬元,同比增長約11.2%。基本每股收益為約人民幣7.7分,同比增長約13.2%。 國內業務穩健運營 海外業務增長加速 2022年,中國內地仍是本集團最大的市場,銷售額占本集團總收益約81.6%。得益於有效的營銷策略以及對新冠疫情不利影響的積極應對,本集團來自國內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約15.6%。 報告期內,本集團繼續以創新產品連接世界,持續提高其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及影響力,並持續提升產品在全球市場的滲透。隨著本集團穩健的國際化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報告期內,本集團來自海外市場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約33.7%。其中,印度市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約71.5%,亞洲市場(不包含中國內地和印度)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約59.6%。亞洲(不包括中國內地)及歐洲仍然是本集團最大的兩個海外市場,其產生的銷售額分別占年度總收益的約7.8%及約6.6%。                      報告期內,本集團核心業務板塊收入表現如下: 1)  結構性心髒病業務: 本集團結構性心髒病業務主要包括左心耳封堵器和先天性心髒病封堵器。報告期內,本集團結構性心髒病業務銷售收入約人民幣394.6百萬元,同比增長約19.2% 。 LAmbre™左心耳封堵器系統是目前為止唯一同時擁有歐盟CE認證和中國NMPA上市許可的國產品牌。本集團持續對左心耳封堵器進行技術優化和升級,二代左心耳封堵器LAxible™也於2021年在中國獲批上市。本集團於報告期內直面疫情反復對非緊急性手術的挑戰,左心耳封堵器系統錄得銷售額同比增長約8.4%。 先健科技致力於在全球市場因地制宜,根據當地治療需求和經濟水平推廣和銷售多元化的先天性心髒病封堵器產品,從而滿足差異化的市場需求。報告期內,先天性心髒病封堵器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約26.2%。 2)  外周血管病業務: 本集團致力於為患者提供技術領先的外周血管疾病系統性綜合介入器械治療方案,目前主要在售產品包括胸主動脈覆膜支架、腹主動脈覆膜支架、髂動脈分叉支架及腔靜脈濾器,且市場份額國內領先。報告期內,本集團外周血管病業務錄得銷售收入約為人民幣644.3百萬元,較去年同期上升約17.5%。其中,覆膜支架和腔靜脈濾器的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約23.3%和減少約4.6%。 3)  起搏電生理業務  本集團為國產首家擁有國際級技術及功能的植入式心髒起搏器完整產品組合的生產廠商。本集團起搏電生理業務於報告期內繼續實現穩健增長,錄得銷售收入約為人民幣58.4百萬元,同比增長約27.8%。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自主創新為本集團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不僅能夠維持長遠的競爭實力,亦可向全球患者提供更優的疾病治療方案。2022年,本集團持續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加速推進創新產品的研究及臨床進程,並取得如下成績: 創新產品獲批上市 Fitaya™腔靜脈濾器系統獲NMPA注冊批准。該產品是在先健科技首款腔靜脈濾器Aegisy™在中國市場近20年臨床應用基礎上進行全面升級的新一代腔靜脈濾器系統,為廣大患者帶來了更優的器械解決方案。 FemCross™35外周球囊擴張導管獲NMPA注冊批准,進一步豐富了公司在外周血管病領域的產品布局。 Ankura™ IIc大動脈覆膜支架系統獲NMPA注冊批准,為患者提供更優的疾病治療方案。 多項創新產品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Absnow™可吸收房間隔缺損封堵系統和Acumark™測量球囊正在中國進行注冊審批。 LAmbre™ Plus左心耳封堵器系統的一項由FDA批准的當地研究者發起的上市前臨床試驗獲得美國醫保覆蓋,即該項臨床試驗的全部患者入組將會在美國獲得全額醫保支付。 全球首款針對「煙囪技術」開發的Ankura™ Chimney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包含Ankura™ Pro主動脈主體覆膜支架系統和Longuette™主動脈分支覆膜支架系統)已在中國完成一年期臨床隨訪,目前正在整理臨床總結報告。 全球首款針對「開窗技術」開發的主動脈弓支架系統(包含Ankura™ Plus主動脈弓主體支架系統和CSkirt™主動脈弓分支支架系統)及Futhrough™主動脈覆膜支架破膜系統已在中國完成上市前臨床入組。 G-Branch™胸腹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目前處於上市前臨床入組階段。 全球唯一適用於兒童的鐵基可吸收支架 — IBS Angel™鐵基可吸收支架系統獲得美國FDA「同情使用」批准並成功完成植入。同期,該產品正在中國進行上市前臨床試驗。 IBS™可吸收藥物洗脫冠脈支架系統已完成中國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即II期臨床研究)的所有受試者入組,並已開啟前瞻性、多中心、單組目標值研究(即III期臨床研究)的臨床入組。II期臨床研究從首例受試者入組至完成全部受試者入組僅用時9個月,器械及手術成功率均為100%,且無器械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SAE)發生。 CS主動脈弓部分支重建系統的FIM(可行性)臨床研究獲批,並已於中國首次成功植入。 KONAR-MF™室間隔缺損封堵器在日本昭和大學醫院小兒心髒病及成人先天性心髒病中心被成功植入,這是本集團產品在日本的首次植入及首次臨床應用。 LAmbre™左心耳封堵器系統獲得韓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注冊批准並順利完成十余例植入。 綠色通道 報告期內,本集團自主研發的主動脈弓支架系統(包含Ankura™ Plus主動脈弓主體支架系統和CSkirt™主動脈弓分支支架系統)獲批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至此,本集團累計15個產品獲批進入該特別審查程序,將極大的優化產品於中國的上市注冊路徑。 知識產權保駕護航 知識產權是本集團重要的無形資產,亦是本集團不斷提升於醫療器械全球市場核心競爭力的內驅動力。通過持續的知識產權創新、應用、保護與管理,先健科技已形成領先的技術創新能力、前瞻的專利布局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集團累計提交1,828項有效專利申請,其中749項專利已獲批准。 獲得行業高度認可 公司入圍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 「先天性心髒病封堵器」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評定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G-Branch™胸腹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榮獲第二屆年度Frank J. Veith國際協會「血管與腔內血管治療創新獎」一等獎,亦獲得中國醫療器械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發明專利「管腔編織支架」榮獲廣東專利金獎 展望未來,先健科技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謝粵輝先生表示:                 「盡管2022年外部環境充滿挑戰,我們在研發創新、產品銷售、國際化發展等方面依舊穩步前進,展現出強大的業務韌性和發展潛力。展望未來,我們將進一步鞏固「創新」和「國際化」兩大核心發展戰略,審慎務實的推進現有業務於全球市場的穩健、快速發展。同時我們將積極尋求並把握新的發展機會,以增強公司應對未來市場變化的能力,以期早日實現我們在全球醫療健康領域的宏偉目標,為醫生、患者、股東和社會各相關方創造更大價值。」 關於先健科技: 先健科技公司(股份代號:1302.HK)是業內領先的心腦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企業,於1999年成立於中國深圳,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在研、在售產品涵蓋結構性心髒病、外周血管病、起搏電生理、呼吸介入、神經介入、腫瘤介入等領域,並擁有全球首創的鐵基生物可吸收材料平台,在多個細分領域實現自主創新技術突破。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實現高質量專利布局1,800余項,目前累計15款產品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 秉承「創新」和「國際化」發展戰略,公司主要在售產品的市場份額長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並在全球6個國家擁有子公司和辦事處,銷售網絡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國內少有的業務具高度國際化的三類介入醫療器械企業。

培力農本方診所公司榮獲「01企業金勳大獎2022-傑出司庫管理」

香港2023年3月29日 /美通社/ — 3月27日,由《香港01》主辦的第三屆「01企業金勳大獎2022」頒獎典禮於香港成功舉辦。培力農本方診所公司憑藉卓越的資金資源管理能力在企業領袖組別中脫穎而出,榮獲「傑出司庫管理」殊榮。 「01企業金勳大獎2022」旨在表彰過去一年中推動香港經濟復蘇、為香港商譽作出積極貢獻的業界典範企業。此次,培力農本方診所公司榮頒「傑出司庫管理」,是業界對公司企業管理、產品創新、市場洞察及社會責任等多個範疇實力和地位的讚譽。未來,培力農本方診所公司將持續發揮品牌價值,精益求精,力臻完美。 培力農本方診所公司作為培力集團(股份代號:01498.HK)的全資子公司,是全港目前最大的中醫連鎖集團,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各項現代化中醫服務。培力自1998年創立以來,便致力搭建多元服務矩陣及產品體系以造福病患,老牌藥企培力集團的前瞻性與專業性可見一斑。除配套完善的農本方智能中醫診所管理及配藥系統外,培力還備有一系列予專業中醫生作處方用途的濃縮中藥配方顆粒,更有專為頑疾患者打造的新一代頑疾輔助療劑——安固生®藥用雲芝胶囊。 作為培力的旗艦產品之一,安固生®藥用雲芝的專業地位顯著,且在發展佈局中具有獨特戰略意義,已在香港及中國內地的大眾保健及功能性市場分部獲高度認可。 關於普通雲芝提取物的功效,古籍《中華本草》及現代科學研究皆表明,其有助於增強免疫力、降低治療頑疾導致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精神及健康狀況等功效。在此理論基礎上,培力集團聯手香港中文大學潛心研發,開發出獨特的專利提取方法及先進的冷凍乾燥技術,有效保留了雲芝中的可吸收肽葡聚醣 (APG)活性成分ONCO-Z®,使藥效能夠更好地被人體吸收,進一步維持雲芝功效。經研究表明,安固生®藥用雲芝的功效遠超市面同類產品三至六倍[1],連續服用可增強骨髓中的免疫細胞,從而降低感染機率,增強身體免疫力,除為頑疾患者提供切實藥效外,安固生®藥用雲芝亦能滿足預防頑疾人群的日常保健需求。 目前,安固生®藥用雲芝是全球首個獲美國藥典(USP)認證的標準雲芝提取物ONCO-Z®,這項殊榮表明安固生®藥用雲芝的品質已達世界級水平,安固生®藥用雲芝憑出眾實力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 造福民生百姓,鞏固生命之本。安固生®藥用雲芝作為培力集團眾多產品中的典範代表,矢志成為百姓健康路上值得信賴的夥伴。此次贏得《香港01》頒發的殊榮,培力也會將其視為集團發展新動力,實現產品及服務拾級而上。 1.University Research Findings of APG™’s immunostimulatory Effect on Lymphocytes comparing with two competitors’products in the market, 2003 2.根據歐睿國際於2021年5月發佈的對香港中藥配方顆粒市場調查研究報告(按2020年處方收益計算) 關於培力集團 培力集團成立於1998年,是一家立足香港、面向世界的現代化中藥科技企業。自2004年起,培力集團一直為香港各主要醫院提供濃縮中藥配方顆粒產品,現己成為香港濃縮中藥配方顆粒市場的最大供應商,佔市場份額80%以上[2]。 2015年7月8日,培力集團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代號:01498.HK)。 培力集團專注於中醫藥創新,是行業內唯一實現中藥國際化全產業鏈佈局的企業。培力集團自設中藥生產基地,其生產設備及生產流程獲GMP(藥品生產質量規範)、TGA(澳洲藥物管理局)及USP(美國藥典委員會)三國的標準認證,堪稱亞洲最先進的中藥研究及生產設施之一。此外,培力集團建立旗下農本方®品牌的中醫診所,為病患提供各項現代化中醫服務。 培力集團一直致力於中醫藥的國際化及現代化,在種植、研發、生產技術及設備、診所等多方面,均為同業領先,是大眾保健及功能性產品市場的引領者之一。

淨利潤同比翻番 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香港2023年3月29日 /美通社/ —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公司」或「中國海油」,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00883,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600938)今天公佈了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2年年度業績。 2022年,中國海油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能源形勢和國際環境,全力推動增儲上產、科技創新和低碳轉型,深入推進降本提質增效行動,實現高油價週期效益最大化,經營業績再創歷史新高。 4月21日,公司成功於上交所主板上市,成為近十年來中國能源行業規模最大的A股IPO,將公司帶入更具活力的中國境內資本市場,拓寬未來發展空間,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年內,公司持續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全年共獲得18個新發現,成功評價28個含油氣構造,在新區、新領域、新類型勘探方面獲得新突破,進一步開拓了增儲上產接替區。公司淨證實儲量提升至62.4億桶油當量,儲量替代率達182%,儲量壽命穩定在10年,為公司未來發展築牢資源基礎。 公司高效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資本支出超額完成目標,油氣產量保持快速增長。年內,共有9個新項目順利投產,40餘個產能項目在建。渤海油田穩居中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南海東部油田提前達到上產目標,海外業務發展質量顯著提升,陸上非常規天然氣產量大幅上漲。公司全年油氣淨產量增至623.8百萬桶油當量,刷新公司淨產量紀錄。 公司深化降本提質增效,盈利能力保持領先。全年平均實現油價為96.59美元/桶,同比上升42.3%;平均實現天然氣價為8.58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上升23.5%。桶油主要成本30.39美元,有效抵禦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壓力,繼續鞏固成本競爭優勢。全年實現總收入人民幣4,222億元,同比增長71.6%,淨利潤達人民幣1,417億元,同比增長101.5%,卓越表現盡顯公司精細管理成效。 2022年,公司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有效利用科技成果賦能油氣資源開發,深入推進數智化轉型。恩平15-1油田群投用中國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海上無人平台,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台「海基一號」建成投用,海上超稠油熱采開發、水下油氣生產系統自主研發應用、陸上深煤層氣井壓裂、海上頁岩油鑽探等皆取得重要突破,科研服務生產精準有力。 同時,公司堅定踐行綠色低碳發展,大力推動油氣田綠色生產,渤中-墾利油田群岸電應用工程全面投用,渤海油田首次實現「綠電入海」,中國海上首個碳封存示範項目建成。公司亦穩步推進海上風電業務發展,海南CZ7海上風電示範項目獲得核准,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台「海油觀瀾號」主體工程完工,新能源業務佈局實施有序。  公司保持了健康的現金狀況,自由現金流充裕,達人民幣1,108億元。為更好地分享公司發展成果,並積極兌現對股東的承諾,董事會已建議派發每股0.75港元的末期股息(含稅)。 公司董事長汪東進先生表示:「2022年,面對極具挑戰的外部環境,中國海油銳意進取,把握機遇,多項經營業績再創里程碑。勇立潮頭,我們將繼續以增儲上產為動力,以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公司為目標,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並積極踐行社會責任,以優異的成績回饋社會各界的信任與支持。」 編者注: 如需瞭解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更多信息,請登陸公司網站http://www.cnoocltd.com *** *** *** *** 本新聞稿包含公司的前瞻性資料,包括關於本公司和其附屬公司業務相當可能有的未來發展的聲明,例如預期未來事件、業務展望或財務結果。「預期」、「預計」、「繼續」、「估計」、「目標」、「持續」、「可能」、「將會」、「預測」、「應當」、「相信」、「計劃」、「旨在」等詞彙以及相似表達意在判定此類前瞻性聲明。這些聲明以本公司在此日期根據其經驗以及對歷史發展趨勢,目前情況以及預期未來發展的理解,以及本公司目前相信的其它合理因素所做出的假設和分析為基礎。然而,實際結果和發展是否能夠達到本公司的目前預期和預測存在不確定性。實際業績、表現和財務狀況可能與本公司的預期產生重大差異,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於宏觀政治及經濟因素、原油和天然氣價格波動有關的因素、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高競爭性的本質、氣候變化及環保政策因素、公司價格前瞻性判斷、併購剝離活動、HSSE及保險安排、以及反腐敗反舞弊反洗錢和公司治理相關法規變化。 因此,本新聞稿中所做的所有前瞻性聲明均受這些謹慎性聲明的限制。本公司不能保證預期的業績或發展將會實現,或者即便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實現,本公司也不能保證其將會對本公司、其業務或經營產生預期的效果。 *** *** *** *** 如有進一步查詢,請聯絡: 王術媒體/公共關係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電話:+86-10-8452-6832傳真:+86-10-8452-1441電郵:mr@cnooc.com.cn 李耀榮博達浩華國際財經傳訊集團電話: +852 3150 6707 傳真: +852 3150 6728電郵:cnooc.hk@pordahava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