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頒獎典禮暨精選作品放映

《泥鯭的》成大贏家奪四項大獎 mue、歌莉雅、泥鯭@RubberBand、黃妍分膺男、女主角金獎 香港2025年3月24日 /美通社/ —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資助,香港互動市務商會舉辦的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 (音樂篇)  (下稱「創+作」) ,日前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2舉行頒獎典禮暨精選作品放映。頒獎典禮上除了頒發27個獎項予第十二屆支援計劃下的得獎者外,亦即場放映今屆精選作品。 「創+作」自2013年推出以來,一直以來有賴不同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援,及各製作團隊的出色表現,第十二屆「創+作」共有31 部作品參與競逐初創企業組及專業組各大獎項,參賽作品均展現了高超的專業水準以及卓越的創意和技術,獲得了評審團的高度評價。今屆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是由陳芷君執導、何佩主演的《刺⿃》奪得; 而賴永昌執導、泥鯭@RubberBand主演的《泥鯭的》則贏得專業組「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與此同時,mue、歌莉雅、泥鯭@RubberBand、黃妍分別於初創企業組及專業組贏得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金獎。  「創+作」昂然踏入第十二屆,為隆重其事,大會特別邀請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 劉震先生, JP 擔任主禮嘉賓,聯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文創產業助理專員曹黎淑霞女士、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 方保僑先生及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總裁 馮添枝先生,BBS等嘉賓出席,與一眾參與今屆「創+作」的本地廣告製作公司、導演、本地人氣歌手及組合親身出席頒獎典禮, 見證各獎項得主的誕生。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先生在頒獎典禮上致辭時,恭賀各得獎製作團隊,同時亦祝賀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再一次成功舉辦「創+作」。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方保僑先生先生致辭時感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全力支持及資助「創+作」,透過這項業界盛事培養更多本地的導演和編劇人才,亦為歌手提供參與幕前演出機會。 初創企業組 《刺鳥》以出色攝影技術贏得初創組「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 由森霖映像製作、陳芷君執導,何佩主演的《刺⿃》在初創企業組奪得「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及「最佳微電影攝影獎」。評審讚賞作品節奏整體自然流暢,角色關係深刻而不矯揉造作。攝影指導譚樂謙亦能夠掌握演員的呼吸,讓觀眾能夠透過鏡頭,感受到作品充分展現的豐富情感,此技巧可謂高且少見,值得一奪攝影獎項。 mue演技自然流露 憑藉《Hear I Stay》摘下「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 「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銀獎則由Adtitude Creative製作,吳思穎執導,mue主演的《Hear I Stay》奪得,評審認為故事概念新穎而不俗套,此為較少從傳統故事中所看到,角色關係設計亦能夠充分表達角色內心世界。評審欣賞男主角mue為角色所下的功夫,認為他的演出自然不做作,表現恰到好處,演技優秀。mue 亦憑藉是次演出奪得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 《文字調查所》以新穎主題勇奪三個獎項與《柴灣電影會》雙雙摘下「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 今屆初創企業組有兩套作品同時被評為「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其中由Woodenswing Production製作,楊早苗執導,張崇德主演的《文字調查所》奪得「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外,亦獲得初創企業組另外兩個獎項,包括「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銀獎、以及「最佳微電影美術指導獎」。評審認為戲中概念有趣,角色之間的溝通設定亦頗為新穎。而張崇德的角色揉合作家與父親的雙重身分,他的演出恰如其分,充分展現出角色勢利感覺。而美術指導黃希晴亦巧妙控制顏色美學,電影全片色調一致之餘,亦精準拿捏戲中科幻與現實之間的平衡。 而「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另一得主,則由有文有路製作,丁健峰執導,CHARMING WAY主演的《柴灣電影會》奪得,評審欣賞電影主題扣緊香港本土情懷,與時代背景掛鉤的同時,能讓觀眾能夠感受濃厚人情味,有所共鳴。 歌莉雅憑藉出色演技獲評審高度嘉許 摘下「最佳微電影女主角」金獎 今屆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女主角」金獎由優本製作室有限公司製作,劉詠敏執導,《天生是女人》的歌莉雅奪得。多位評審指出該戲中角色情緒難度高,而她成功呈現女司機與母親身分之間的失衡狀態,卻又從中保持理智的感覺,演出能夠展現角色的蛻變之餘,亦成功觸動觀眾情緒,評審亦特別提及是次作品能夠展現她歷年來的進步,值得嘉許。《天生是女人》同時獲得觀眾的喜愛,成為初創企業組的「最受歡迎微電影獎」得主。 銀獎得主則由廖嘉敏奪得,評審認為她在Kangaroll Creative製作,林祖兒執導的《指南出沒注意》中跳出固有形象,演出淘氣調皮角色,表現生動有趣。帶有跳脫玩味的故事情節亦令《指南出沒注意》奪得「最佳微電影編劇獎」。 至於「最佳微電影女主角」銅獎得主則由唐浩嘉奪得,評審認為在游目映畫製作,唐浩賢執導的《風和日麗》中,她的角色切換自如,演出能夠讓觀眾清楚看見母親與女兒之間的分別,令人印象深刻。 初創企業組「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銅獎由謝高晉憑藉群菁有限公司製作,張浩霆執導的《方法演技》奪得,評審認為他為演出拋棄包袱,喜感自然流露。 專業組 《泥鯭的》整體表現出色 勇奪四項大獎 成爲專業組大贏家泥鯭@RubberBand 演技入型入格 獲「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 由未完待續製作,賴永昌執導,泥鯭@RubberBand主演的《泥鯭的》在今屆專業組別收穫豐碩,一共奪得四項大獎,其中包括「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金獎。評審高度評價電影的人物設定連貫,故事完整且生動有趣,亦讓歌手能夠有充分的發揮空間。評審認為電影故事結構十分完整,人物成長曲線突出,每個角色設計上亦頗為獨立,令人印象深刻,亦為本片編劇賴永昌、許一雄帶來「最佳微電影編劇獎」。泥鯭@RubberBand於電影中完美呈現一位中年的士司機,角色入型入格,是次演出讓他獲得「最佳微電影男主角」金獎,實至名歸。該作品亦同時獲觀眾投選為專業組「最受歡迎微電影獎」得主。 《夜光》獲頒三個獎項DEZ 余宗遙 摘下「最佳微電影男主角獎」銅獎 「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銀獎則由LA VENE STUDIO LTD製作,蘇明、吳宇峰執導,DEZ 余宗遙主演的《夜光》奪得。評審認為電影情節交代完整,節奏緊湊,能夠充分展現邊緣世界的感覺,而將性格分成多人的設定亦頗為有趣。而DEZ 余宗遙的演出驚艷,處理角色時能夠擺脫自身形象,演活男生失落的味道,讓他摘下「最佳微電影男主角獎」銅獎。評審認為攝影指導吳宇峰精準捕捉電影內社區的氣氛,優秀地呈現香港晚上的氛圍,評審亦尤其欣賞他對於室內外環境轉換的攝影技巧,讓他獲得「最佳微電影攝影獎」。 黃妍憑藉《加班》中多層次演技 收穫「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金獎 專業組「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金獎由黃妍奪得。評審認為她於生活媒體有限公司(本地薑)製作,周祉君、黎芷雯執導的《加班》中,以獨腳戲主導,演出自然不著痕跡之餘,亦帶有豐富層次,營造出角色加班中快樂與孤獨的感覺。評審亦讚賞電影透過地道的網絡語言,以跳舞等形式呈現辦公室政治,舒適地表達出有趣概念,電影角色處理亦細緻立體,讓《加班》同時獲得「最佳微電影製作大獎」銅獎。 由靈魂製作工作室製作,徐希晴執導,冼樂欣主演的《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則獲得「最佳微電影美術指導獎」。評審認為美術指導賴藝庭的環境處理非常細緻且具多元化,天堂與人間的場景處理亦富實在感,值得獎項認可。電影中角色作為對上帝有疑問的天使,設定非常獨特,而冼樂欣的演出亦具有舞台感,為她帶來「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銀獎。 「最佳微電影男主角獎」銀獎則由Blaster奪得。評審認為於雲開映像製作,何只執導的《綁架新星》中,眾人演出頗有玩味,所呈現的化學作用亦有驚喜,其中以群戲襯托其他角色時亦非常有趣。 施匡翹則憑藉浮浪製作製作,吳松芳執導的《路頭遠》獲得「最佳微電影女主角獎」銅獎。評審認為她在電影中的角色頗具挑戰性,而她的演出投入,且能表現到女兒對父親愧疚的內心掙扎。 關於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 第十二屆支援計劃共設有兩個組別。資助組別一(初創企業組)共有 21 隊團隊參與,各由一間成立時間不多於六年的本地新成立廣告製作企業、一名擁有不多於六年導演經驗的本地導演,及由支援計劃經抽籤配對的一名/隊本地歌手/組合/樂隊組成,每隊可獲最高港幣 130,000 元的資助,以製作一部片長四至八分鐘的原創微電影作品。而資助組別二(專業組)有十隊團隊參與,各由一間本地小型廣告企業、一名本地導演及一名/隊本地歌手/組合自行組隊組成,每隊可獲最高港幣 240,000 元的資助,以製作一部片長12至16分鐘的原創微電影作品。參與的歌手/組合除了須為所屬創作團隊的微電影作品提供歌曲之外,亦須參與有關微電影的演出,以增加其演出機會及曝光率。 所有參與的製作團隊均會獲安排參加由專家導師指導的微電影製作培訓課程,全方位的培訓內容涵蓋編劇、導演、製作及後期製作等範疇,務求令每部在支援計劃下所製作的微電影更精益求精。除了提供全方位的培訓外,支援計劃更會在不同宣傳渠道上向業界及公眾推廣今屆的31部原創微電影作品,包括香港國際影視展2025、本地電視台、社交平台,以及支援計劃網站等,讓來自世界各界的影視娛樂公司認識香港製作的微電影。當中表現傑出的作品或創作團隊,更有機會獲推薦參加與微電影或短片相關的國際比賽,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曝光率,藉此為團隊增加更多工作機會。 查閱 第十二屆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  資料:https://www.hkmfa.hk/  主辦機構: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 主要贊助機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

首佳科技躋身富時全球兩大指數 國際化戰略獲國際資本市場「 信任票」

香港2025年3月24日 /美通社/ — 2025年3月18日,全球知名指數編制公司富時羅素公佈半年度審查結果,中國鋼簾線領軍企業首佳科技(0103.HK)憑藉卓越的製造實力與全球化佈局被納入富時全球指數系列中多項指數,包括富時全球微型股指數(FTSE Global Micro Cap Index)及富時全球總市值指數(FTSE Global Total Cap Index),成爲兩大指數成分股中少數聚焦高端製造領域的中國企業。此次納入於2025年3月21日(星期五)收盤後(即2025年3月24日)正式生效,標誌着首佳科技正式進入國際資本市場核心觀察名單,開啓「 產業+資本」雙輪驅動新紀元。 近年來,首佳科技通過技術研發與產能擴張持續鞏固行業地位。資本市場更是給出印證,2024年全年股價累計上漲75.62%,年初至今持續漲勢,漲幅9.41%。富時全球指數作爲管理着全球超20萬億美元資產的基準指數,素有「 投資風向標」之稱,本次同時入選兩大核心指數,既彰顯首佳科技「小而強」的成長潛力,亦體現其融入全球資本生態的廣度,並將爲公司帶來多維度的積極影響。 資本賦能與品牌升級,加速全球化戰略落地 首佳科技近年來通過強化產品競爭力與海外合作逐步擴大國際市場份額,2023年全年出口營業額佔比達36.0%。公司表示,未來計劃通過海外產能佈局進一步提升全球化水平,目標將海外營收佔比提升至50%以上。市場分析指出,納入富時指數後,國際投資者關注度的提升可能助力其在東南亞、歐洲等中國車企重點佈局區域的業務發展。 促進公司流動性升級,降低融資成本,打開融資空間 成爲指數成分股後,首佳科技股票預計將吸引更多被動型基金及主動型投資者的配置需求,從而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流動性改善或降低公司後續股權融資成本,併爲資本結構優化提供空間。此外,市場地位的提升可能推動信用評級機構調整評級,進一步降低債務融資成本。 作爲中國鋼簾線製造的領軍企業,首佳科技近年來憑藉技術研發、產能擴張及全球化銷售戰略的協同發力持續鞏固行業地位,並在資本市場與海外市場實現雙重突破。通過實施引入戰略投資人和供股融資的組合拳,公司同步推進產能升級和海外基地建設,全球化佈局進入新階段。 此次納入富時全球兩大指數,不僅是國際資本市場的身份認證,更是其從本土龍頭向國際高端製造標杆躍遷的里程碑。在「 技術+全球化」的雙重驅動下,公司有望將指數紅利轉化爲可持續增長動能,成爲「中國智造」出海的又一典範。

新華絲路:普惠金融與新能源產業化發展路徑選擇論壇在北京舉辦

北京2025年3月24日 /美通社/ — 3月20日,普惠金融與新能源產業化發展路徑選擇論壇在北京舉辦。 作為2025全球南方金融家論壇系列活動之一,此次論壇由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社山西分社共同主辦,圍繞「普惠金融與新能源產業化發展路徑選擇」這一主題,展開多元對話與交流,分享經驗、凝聚共識。 The photo shows the site of the Parallel Forum on Inclusive Finance and Approaches to New Energy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南非聯合銀行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柯定昆表示,南非聯合銀行業務遍布非洲12個市場,13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非洲大陸經濟增長,一年前在北京成立非銀行子公司,助力中國企業和投資者開拓非洲市場。 印尼經濟改革中心(CORE)執行董事穆罕默德•費薩爾表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國,印尼也在推動相關發展,印尼CORE作為經濟智庫為此開展咨詢、研究和宣傳工作,但推廣綠色能源和綠色工業化對發展中國家挑戰重重,所以本次論壇意義重大,能夠相互學習經驗。 呂梁市委副書記、市長熊義志介紹說,在綠色可持續發展浪潮下,呂梁依托產業優勢培育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出台優惠政策,推出創新金融產品,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已形成新能源裝機占比超30%。 山西鵬飛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鄭鵬發表主旨演講,介紹了公司在綠色發展方面做出的努力。鵬飛集團作為中國500強民企,響應國家「雙碳」目標和山西氫能產業規劃。 會上,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了《中國(呂梁孝義)氫能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該指數從中國和呂梁孝義兩個層次監測氫能高質量發展情況,在2021至2023年間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此外,本次論壇還設置了圓桌會議環節,全球著名金融家、政府機構代表等探討新能源產業化進程中普惠金融的作用機制。 原文鏈接:https://en.imsilkroad.com/p/344869.html

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晶泰科技與方大炭素共創新材料技術標桿

深圳2025年3月24日 /美通社/ — 3月22日,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泰科技」,股票代碼:2228.HK)與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大炭素」,股票代碼:SH600516)在晶泰深圳辦公室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人工智能(AI)為核心驅動力,圍繞炭素新材料領域展開深度協同創新,推動高端碳基材料研發與智能制造升級,為我國「人工智能+」國家戰略落地及新型工業化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晶泰科技董事會主席溫書豪(左五)、方大炭素董事長馬卓(右五)攜企業代表共同出席簽約儀式。晶泰科技首席研發科學家楊明俊(前排左一)、方大炭素董事會秘書莊曉茹(前排右一)代表兩家企業簽字。 簽約儀式上,晶泰科技董事會主席溫書豪、首席研發科學家楊明俊以及遼寧方大集團副總裁、方大炭素董事長馬卓,方大炭素董事會秘書莊曉茹,成都炭材總經理王樹、成都方大炭素研究院總經理馮加民等共同出席。 根據協議,雙方將重點聚焦炭素新材料領域展開深度合作。依托晶泰科技在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化實驗、量子化學計算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結合方大炭素在炭素新材料研發、規模化生產及市場應用端的豐富經驗,共同推進高性能炭基材料的智能化研發、生產工藝優化與智能制造升級。通過構建垂直大模型,兩家公司將聯手打造新材料領域AI+機器人結合的「超級智能體」,持續驅動行業創新與范式升級,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實現技術突破與產業化落地。同時,雙方將共同設立「晶泰-方大炭素智能研究院」,組建研發委員會,並建立專項人才基金,引進全球高端人才,共同培養新一代AI材料研發技術骨干。 這一「AI+工業」的合作主要聚焦三大核心目標,共同加速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產業落地及商業化推廣: 第一、提升高端碳基材料量產效率。基於材料基因工程與AI算法,開發高性能硅碳復合材料及石墨烯應用方案,覆蓋鋰電池、土壤修復等多元化應用場景,優化合成工藝並實現自動化精准施工,推動新材料研發及量產效率升級。 第二、打造「AI+工業」超級智能體。通過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等技術,打造覆蓋材料研發、監測、生產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統,全面推進碳基材料的技術突破、智能制造與自動化升級。 第三、構建技術資產與超級算力平台。在材料設計、工藝優化等關鍵場景沉澱超百個AI算法模型,搭建百萬核級算力資源調度平台,支撐國家在新材料、新能源領域的垂直行業超級人工智能攻關。 晶泰科技董事局主席溫書豪表示:「此次合作是晶泰科技踐行’AI for Science’理念的重要裡程碑。通過人工智能與量子物理模擬技術的深度融合,我們將助力方大炭素突破材料研發與量產的效率瓶頸,為新能源、新材料等國家戰略性產業提供底層技術支撐。這不僅是一次企業間的協同創新,更是落實’人工智能+’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我們期待通過技術賦能,推動傳統工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貢獻企業力量。」  方大炭素董事長馬卓表示:「此次合作標志著傳統制造業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將為我國新材料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重要示范。未來三年,方大炭素計劃投入十億元的創新資金,系統性加強在新材料研發生產領域的技術優勢,與晶泰科技的合作是這一戰略的重要一環。通過’AI+工業’的深度應用,方大炭素將有望顯著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本次合作是國家出台《關於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後,傳統制造業與人工智能企業深度合作的又一典型案例。業內人士預計,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AI+工業」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有望在未來3-5年內形成千億級市場規模。 關於晶泰科技 晶泰科技(「XtalPi Holdings Limited」,股份簡稱:晶泰控股-P,XTALPI-P,股票代碼:2228.HK)由三位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於 2015 年創立,是一個基於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的創新型研發平台。公司采用基於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人工智能、高性能雲計算以及可擴展及標准化的機器人自動化相結合的方式,為制藥及材料科學(包括農業技術、能源及新型化學品以及化妝品)等產業的全球和國內公司提供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解決方案及服務。 關於方大炭素 方大炭素(SH600516)是我國炭素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擁有核級炭素制品生產資質,主要產品包括石墨電極、高爐炭磚、炭素新材料等,廣泛應用於冶金、新能源、化工等領域。公司於200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23年成功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並在瑞士證券交易所掛牌,成為西北地區首家「A+G」上市公司。

亞洲首批個股槓桿及反向產品將在香港交易所閃亮上市

香港2025年3月24日 /美通社/ — 作為香港最大的槓桿及反向產品發行商,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南方東英)自豪地宣布,我們將於2025年3月24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亞洲首批9隻個股槓桿及反向產品(槓反產品),為投資者在亞洲交易時段提供便捷的美國熱門股票交易或對沖工具。 個股槓反產品 港元櫃台 美元櫃台 南方東英英偉達每日槓桿(2x)產品 7788.HK 9788.HK 南方東英英偉達每日反向(-2x)產品 7388.HK 9388.HK 南方東英特斯拉每日槓桿(2x)產品 7766.HK 9766.HK 南方東英特斯拉每日反向(-2x)產品 7366.HK 9366.HK 南方東英Coinbase每日槓桿(2x)產品 7711.HK 9711.HK 南方東英Coinbase每日反向(-2x)產品 7311.HK 9311.HK 南方東英MicroStrategy每日槓杆(2x)產品 7799.HK 9799.HK 南方東英MicroStrategy每日反向(-2x)產品 7399.HK 9399.HK 南方東英Berkshire每日槓桿(2x)產品 7777.HK 9777.HK   這批個股槓反產品使用以掉期為基礎的合成模擬策略,追蹤標的股票每日表現的兩倍和每日表現的反向兩倍(扣除費用及支出之前)。每隻產品的上市價格約為每單位港幣78元,每手交易單位為10個單位,每年管理費為產品淨資產價值(NAV)的1.6%。 個股槓反產品是一種在交易所交易的衍生產品,專為短期交易或對沖設計。作为槓桿及反向產品的一個子集,個股槓反產品旨在提供相等於相關個股每日價格變動的指定倍數的每日回報。 個股槓反產品於2018年在歐洲推出後,在2022年於美國推出後迅速備受歡迎。從2022年到2024年,美國個股槓反產品的資產管理規模從3.79億美元增至180億美元,增長了4,655%[1]。2024年,美國個股槓反產品吸引了約12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平均每日成交額為43億美元,反映了投資者的強勁需求,這無疑表明其在亞洲同樣具有增長潛力[2]。 南方東英個股槓反產品的推出標誌著香港成為亞洲首個發行此類產品的市場。它讓亞洲投資者在亞洲交易時段對美國盤後新聞(例如財報、宏觀政策變動)可做出靈活反應。 自2016年香港推出槓反產品以來,南方東英一直是槓反產品領域的領導者和創新者。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南方東英在槓反產品領域的市場份額達到98%(按資產管理規模計算)[3]和99.5%(按平均每日成交額計算)[4]。2024年底,香港槓反產品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53億港元,佔去年香港交易所交易產品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額的15.3%[5]。 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丁晨女士很高興地宣布上市9隻個股槓反產品。她表示:「南方東英致力於提供多樣化的投資產品,槓反產品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新的個股槓反產品提供了捕捉美國熱門股票短期波動的機會。」 關於南方東英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南方東英作為ETF發行商不斷創新,資產管理規模達至全港第二,成功地樹立了在香港ETF行業的領先地位。通過建立健康的ETF生態系統並管理香港和新加坡市場的47隻ETP和3隻互惠基金,南方東英的總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98億美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實現了34.3%的顯著年增長率*。2024年,香港交易最活躍的前10名ETF/ETP中有5隻由CSOP管理**。 自2016年在香港推出槓桿及反向(槓反)產品以來,南方東英在這一領域建立了自己作為領頭羊的地位。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南方東英在槓反產品領域的市場份額達到98%(按資產管理規模計算)和99.5%(按平均每日成交額計算)***。2024年底,香港槓反產品的管理資產達到253億港元,佔去年香港交易所交易產品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額的15.3%****。 *資料來源:南方東英 **資料來源:彭博,2024/1/1 至2024/12/31 ***資料來源:彭博,資產管理規模截至2024/12/31,平均每日成交額為2024/1/1 至2024/12/31 ****資料來源:彭博,資產管理規模截至2024/12/31,平均每日成交額為2023/12/31 至2024/12/31 免責聲明及重要提示 本文件(「本文件」)涉及的子基金(「子基金」)、南方東英槓桿及反向系列及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南方東英」) 與子基金底層証券對應公司(「底層公司」)並無任何聯繫。 底層公司並沒有對子基金的發行予以認可或支持,與子基金亦沒有任何關係。投資於子基金不等同於投資於底層公司。投資者對底層公司沒有擁有權。投資者沒有投票權,也無法影響底層公司的管理,但將受到底層公司的相關証券表現的影響。 子基金得到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認可。有關認可並不意味著獲得證監會官方推介。本文件僅供一般參考,並不構成投資或任何方面的意見,亦不應被視為要約或遊說投資於任何投資產品。如欲獲取投資之意見,請諮詢閣下的專業法律、稅務和財務顧問。 投資涉及風險。投資者應仔細閱讀有關基金的銷售文件及產品資料概要,以獲取進一步資料,包括當中所載之產品特色及風險因素。本文件不適用於禁止其分發或發送的司法管轄區。 本文件並不具法律約束力。南方東英對本文件概不負責,並表明不會就因本文件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依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在未經南方東英書面同意下,不得複印,分發或複製本文件內之任何資料或任何部分。 槓桿及反向投資產品與傳統的交易所交易基金不同。每隻子基金集中投資於單一底層股票。鑑於子基金非多元化和槓桿及反向性質,子基金會受到極端價格波動的影響,並可能在短期內變得不可持續營運。子基金的目標投資者只限於成熟掌握投資及以買賣為主、明白尋求每日槓桿或反向業績的潛在後果及有關風險的投資者。 子基金並非為持有超過一日而設,因為子基金超過一日期間的表現可能偏離於底層股票在同一期間的槓桿或反向表現而且可能並不相關。子基金是為進行短期買賣或對沖而設計的,不宜作長期投資。 本文件由南方東英編制及發行,並未經證監會審閱。 [1] 資料來源:彭博 [2] 資料來源:彭博,截至 2024/12/31 [3] 資料來源:彭博,截至 2024/12/31 [4] 資料來源:彭博,2024/1/1 至2024/12/31 [5] 資料來源:彭博,資產管理規模截至2024/12/31,平均每日成交額為2024/1/1 至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