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SM:推動有韌性與可持續發展

菲律賓帕賽市 2025年6月30日 /美通社/ — 在東南亞充滿活力的增長故事中,菲律賓憑藉其年輕人口、強勁的消費市場和持久的經濟韌性,成為令人矚目的篇章。作為SM集團母公司,SM Investments Corporation(SM投資公司)對菲律賓的增長前景持樂觀態度,積極支持菲律賓的韌性經濟發展。 SM投資公司總裁兼行政總裁Frederic C. DyBuncio表示:「我們對強勁的消費者信心感到振奮,我們的業務已做好全面服務的準備。這種積極情緒受到溫和通脹和菲律賓社區韌性的支撐。」 全球機構將菲律賓視為該地區的「亮點」。憑藉蓬勃發展的國內市場、戰略性經濟改革以及日益增強的投資者信心,菲律賓正成為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增長的沃土。 該國的增長戰略包括透過加強教育與大力創造就業崗位來大力投資人力資本。SM 集團透過旗下教育機構(菲律賓亞太學院和菲律賓國家大學)以及SM基金會的大型獎學金專案,與國家戰略保持一致,致力於培育具備未來能力的一代。 作為其社會投資的一部分,SM集團迄今已授予逾16000份獎學金。僅在2024年,SM基金會就頒發了超過1000份獎學金,創下歷年來最多紀錄。透過旗下企業和基金會,SM還翻新了415家衛生中心,建設了2850所學校,並培訓了超過49000名農民,以促進教育普及、健康福祉和糧食安全。 中小微企業(MSME)構成菲律賓經濟的支柱。SM在其龐大的零售與地產業務體系中,積極扶持超過10萬家中小微企業承租商與供應商。其銀行子公司BDO Unibank, Inc.與China Banking Corporation已為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超過720億比索,推動地方創業發展,並為經濟多元化作出重要貢獻。 SM對業務韌性的承諾也延伸至合作夥伴,最終增強整個生態系統的抗風險能力。自2024年起,SM啟動了商戶業務持續性規劃(BCP)計劃,為商場中的中小微企業租戶提供能力建設培訓,並提供數碼安全存儲服務,以確保在面臨中斷時仍可持續營運。 SM早已將抗災設計納入其地產開發標準,並持續投資於有助於風險緩解的環保基礎設施。該公司已在全國範圍內建成41個雨水蓄水池和108個水迴圈再利用設施。 在融資方面,可持續金融也至關重要。該集團的銀行業務已透過BDO的可持續能源金融(SEF)計劃資助了超過1萬億比索的專案。China Bank的可持續金融組合規模達1470億比索,支持專案涵蓋可再生能源、綠色交通及環保基礎設施。 在零售板塊,SM提供綠色生活方式選擇,其Green Finds計劃銷售超過2萬種環保產品。SM Stores推動節能系統和環保購物袋推廣活動,旗下品牌Kultura主打本土文化產品,宣導環保理念與社會企業精神,推廣迴圈再利用商品與社區手工藝。 DyBuncio先生表示:「在持續適應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過程中,SM始終確保我們的企業責任不僅提升集團本身的價值,也惠及我們服務的社區與人民的生活與潛力。這些舉措既支撐當下的經濟動能,也為未來幾代人打造更具韌性和前瞻性的菲律賓經濟。」

金寶通公佈二零二五財政年度全年業績 透過「全球本地化」戰略激發增長動能

財務摘要 截至 3 月 31 日止年度 二零二五財政年度 百萬港元 二零二四財政年度 百萬港元 按年變化 收益 3,996.6 4,037.8 (1.0 %) 毛利 653.3 631.1 3.5 % 經調整 EBITDA (附註1) 333.2 333.9 (0.5 %) 除稅後溢利 90.3 83.9 7.6 % 建議末期股息 0.054 港元 0.050港元 8.0 % 附註 1: 經調整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經調整 EBITDA 」),不包括本年度估值虧損 1.6 百萬港元及去年重估收益 7.0 百萬港元。 香港 2025年6月30日 /美通社/ — 一家專注於智能和可持續生活,領先的科技、品牌及製造解決方案企業 – 金寶通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或「金寶通」,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本集團」;股份代號:320.HK)欣然宣佈其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內」或「二零二五財政年度」)之全年業績。儘管面對宏觀經濟逆風,本集團展現出卓越的韌性,並藉由五年計劃的持續推進及拓展東南亞市場,重申其長遠增長藍圖。 業績概覽 於二零二五財政年度,金寶通收益錄得3,996.6百萬港元,按年輕微下跌1.0%。收益輕微下降主要因市場持續疲弱及控制方案業務分部自上財年延續的133百萬港元積壓出貨所致。儘管如此,毛利上升3.5%至653.3百萬港元,毛利率亦提升至16.3%,受惠於策略性成本控制及品牌業務分部的利潤改善。 期內除稅後溢利增長7.6%至90.3百萬港元,經調整EBITDA則維持穩定,錄得332.2百萬港元。此等業績反映出本集團在波動市場環境中的審慎管理及靈活應對能力。本集團現金狀況保持穩健,淨現金為95.9百萬港元,資產負債比率亦改善至8.4%。 業務分部表現 控制方案分部錄得收入3,565.8百萬港元,與去年相若。收入持平主要原因為暖通空調業務表現較弱,受不利氣候因素、新建住宅與家居翻新放緩所影響。 品牌業務分部則錄得收入430.8百萬港元,按年輕微下跌1.4%,主要原因為美國市場需求疲弱。然而,Salus品牌於二零二五財政年度下半年表現強勁,憑藉智能家居新產品成功推出,以及重奪東歐市場份額,實現顯著反彈。 我們的策略:五年計劃下聚焦「全球本地化」 進入五年計劃的第二年,金寶通持續將「全球本地化」戰略作為增長核心。透過香港總部的統籌與管理,結合區域市場的本地化執行,本集團得以提供全球標準化同時貼合各地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此混合模式進一步強化了本集團的靈活性與結構性韌性,確保在市場波動下仍可持續推進。 本集團的「全球本地化」策略建基於三項核心營運模式:透過「區域對區域」策略,授權本地業務團隊主導客戶互動、生產協調及銷售推動,並配合全球資源快速應對地區市場需求;「中心輻射」模式使香港成為戰略樞紐,優化資源分配並維持全球戰略一致性;而「專業與靈活並重的混合模式」則讓各地據點可發揮其專長,同時在共同框架下促進跨區協作與營運效率。此等模式共同構建出一個高度適應性的營運體系,支持本集團的可持續擴展與長遠價值創造。 企業重點:推動進一步增長 金寶通未來的增長策略聚焦於創新、卓越營運及全球協同。本集團積極拓展高增長領域,尤其是綠色科技與智能家居市場,並開發結合人工智能的能源與水資源管理方案,以符合不斷演進的全球標準。本集團擁有超過500名工程師與200多項專利,具備將創新轉化為具規模與效益產品的實力。 為配合集團轉型,組織架構亦持續優化,包括升級人才管理體系,並在北美、歐盟、東南亞及中國等地建立跨區整合能力,進一步提升營運反應速度與執行一致性。與此同時,本集團正透過實施業務單元盈虧責任制、推行SAP數碼系統,並調配資源以優化執行力,從而整體提升營運效率。上述策略舉措進一步鞏固本集團於日益複雜環境中的可持續、可擴展增長的能力。 可持續發展管理:核心營運要務 於二零二五財政年度,金寶通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持續深化承諾並落實行動。本集團榮獲世界自然基金會頒發三項低碳製造金獎,香港辦公室獲得LOOP+ 第三級標籤,馬來西亞辦公室則榮獲檳城綠色辦公室標籤。此外,本集團在EcoVadis ESG 評級中顯著上升至全球第78百分位,並獲授銅牌。 此外,本集團已超額完成其五年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範圍一與範圍二碳排放相較二零二零年基準下降38.3%。本集團已訂立二零五零年前的ESG藍圖,並正式承諾達至淨零排放,展現我們對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計劃與企業責任。 展望 展望未來,金寶通對整體經濟形勢持審慎樂觀態度。隨著對智能與可持續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增長,本集團正加速擴展全球業務版圖,以把握新興機遇。 本集團正持續推動於亞洲及歐洲市場的擴張。其中,新加坡地區樞紐的設立標誌著本集團在東南亞發展的重要一步。該據點獲批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全球總部計劃」,並將作為涵蓋工程、銷售與客戶服務等功能的綜合平台,為東南亞市場提供端對端解決方案。 金寶通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歐陽伯康先生表示:「我們將繼續推進『 全球本地化』 策略,以穩健應對市場波動。展望未來,金寶通將繼續聚焦策略性投資,包括尖端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及基礎建設智能升級,確保本集團持續保持靈活、具競爭力並擁有前瞻性。我們將致力於為全球客戶、夥伴及股東創造長遠價值,並實踐我們推動智慧及可持續生活的願景。」

雙城共話創新篇章 上實集團聚焦構建滬港協同生態

香港 2025年6月30日 /美通社/ — 6月27日下午,上實集團創新發展暨人才工作會議在上海、香港兩地同時舉行。會議圍繞「智創上實,聚才領航」主題,集團公佈在滬港兩地的生命健康、環境健康、人才建設、智慧城市、未來產業等領域的多項創新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會長盧毓琳及香港大學新興技術研究所講座教授席寧等來自滬港兩地的政府機構、企業、科學家、高校學者、園區代表視頻表示祝賀,肯定上實集團在構建跨境合作生態、推動滬港協同創新的重要價值,期待未來上實集團持續發揮產業龍頭引領作用,深化滬港產業資源與科研優勢融合,為兩地科創生態注入持續動能。 上實集團始終視深化滬港聯動為己任,積極搭建兩地創新要素流通的橋梁,在推動香港創科產業方面進行諸多嘗試:已與香港科技大學聯合發起專注香港及大灣區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孵化的香港生物科技基金;與香港大學及上海產研院共建未來智能科技孵化器,加速AI與機器人技術融合應用。同時,深化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共同打造滬港聯合孵化器「01LABS@Hong Kong」,暢通「香港孵化、上海轉化」鏈條。 更令人可喜的是,上實集團旗下還陸續發起了上海生物醫藥基金、創新轉化基金、並購基金、香港生物科技基金、綠色科技CVC基金等多只聚焦創新投資的細分賽道投資平台,通過投資引導生態圈內十餘家創新醫藥、創新器械公司落地香港,在滬港兩地優勢協同下,共同服務生物科技產業發展。 面向未來,上實集團將持續深化滬港戰略協作,依託多只落地香港的早期基金,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助力香港創科中心建設;充分發揮「科技+金融+產業」協同優勢,打通雙城創新鏈、產業鏈與人才鏈,以實現「東方明珠」與「東方之珠」的交融互鑒、交相輝映,書寫服務國家戰略、引領產業變革的滬港新篇章。 上實資本被投企業LOGO牆展區,展示了生物醫藥系列基金SHC和上實資本科技基金STC兩大基金矩陣目前的被投企業品牌,呈現從生物醫藥到綠色科技兩大投資方向。術銳及光脈醫療作為被投企業代表就其核心產品做了現場展示;軼諾藥業創始人、CSO、研發總裁壽建勇博士分享了關於《AI賦能生物醫藥:創新藥研發的破界與進階》的發言;鎂信健康作為優秀創新實踐案例也在大會現場做了深入分享。

中國AI技術產業化先行者雲知聲成功登陸港交所

上海 2025年6月30日 /美通社/ — 北京時間6月30日,啟明創投投資企業、中國AI技術產業化的先行者雲知聲成功登陸港交所。雲知聲(09678.HK)發行價為205.00港元/股,市值145.45億港元。 啟明創投陪伴雲知聲十餘年。啟明創投投資雲知聲可回溯至2013年的A輪融資,隨後我們在B、D1輪融資中繼續支持公司的發展。 雲知聲成立於2012年,專注於打造用於日常生活及醫療相關應用場景的對話式AI產品及解決方案,幫助用戶提升運營效率、加強決策能力,其客戶包括保險集團、100多家醫院等。 雲知聲以強大的基礎設施推動公司研發及產品化能力。憑借前瞻性戰略眼光,雲知聲於2019年即推出基於BERT的首個大語言模型UniCore,成為核心平台「雲知大腦」的技術基座。2023年發佈自研大模型「山海」,山海大模型參數量達600億,成為雲知大腦的新核心算法模型,具有生成式多語言及多模態功能,通過動態推理及跨模態數據處理實現人機交互。 雲知聲創始人兼CEO黃偉博士表示:「此次IPO標誌著市場對中國AI技術商業化的認可,也意味著AI技術向產業化落地邁出堅實一步。未來,雲知聲將進一步加強AI基礎設施及模型研發,吸引和培養AI人才,適時走向國際市場,將領先技術與產品推向國際,提升品牌全球影響力。」 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夥人鄺子平表示:「作為雲知聲的早期投資方,我們很高興見證公司從技術探索走向IPO的重要跨越。此次IPO不僅是雲知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國AI技術邁向產業化的重要進展。期待雲知聲以此次上市為新起點,持續深化技術創新,加速人才儲備與培養,展現中國AI企業的硬實力。啟明創投也將一如既往地耐心支持更多像雲知聲這樣兼具技術深度與商業遠見的企業,不斷探索,不斷進步。」 關於啟明創投 啟明創投成立於2006年。目前,啟明創投旗下管理11只美元基金,7只人民幣基金,已募管理資產總額達到95億美元。自成立至今,專注於投資科技及消費(Technology and Consumer, T&C)、醫療健康(Healthcare)等行業早期和成長期的優秀企業。 截至目前,啟明創投已投資超過580家高速成長的創新企業,其中有超過210家分別在美國紐交所、納斯達克,香港交易所,上交所及深交所等交易所上市,或通過併購等方式退出,有80多家企業成為行業公認的獨角獸或超級獨角獸企業。 啟明創投投資企業中,很多已經成長為各自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公司,包括小米集團、美團、嗶哩嗶哩、知乎、石頭科技、優必選、文遠知行、影石創新、甘李藥業、泰格醫藥、再鼎醫藥、康希諾生物、Schrödinger、惠泰醫療、三友醫療、艾德生物、貝瑞基因、神州細胞、圓心科技、英矽智能、宜聯生物、禮新醫藥、智譜AI、階躍星辰、壁仞科技等。  

熱血飄移!香港 TRC 車隊勇闖 FDJ2 國際飄移賽事 16 強

香港 2025年6月30日 /美通社/ — Formula Drift Japan 2 (FDJ2) 國際飄移賽事現正激烈開賽,第三輪賽事於2025年6月7日及8日在日本惠比壽賽車場圓滿落幕。香港 TRC 車隊表現出色,憑藉實力與默契,在全球頂尖車手的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KCM Trade x TRC 車手 Ken Yeung 更成功闖入 16 強, 而隊友 RSR x TRC 車手 Timmy Woo 亦順利晉級 32 強,為香港飄移運動增添新佳績。 黃金陣容出征,賽場鋒芒畢露 TRC車隊以多元精銳陣容迎戰本屆 FDJ2 賽事,吸引了各方關注。車隊經理 James Tang(鄧智侖)擁有逾 20 年賽事經驗,曾征戰 TCR 國際系列賽等頂級賽事。隊內車手背景各具特色,成為賽場上的一大亮點。紅酒商人 Hubert Li、AGM Motor 創辦人 Ken Yeung、金融科技集團 CEO Ryan Tsui 均為賽場老將;加上兩屆 RC 遙控模型飄移賽世界冠軍 Timmy Woo 轉戰真實賽道,他們的多元組合成為賽場焦點。 極限 飄 移對決,評分見證實力 Ken Yeung 駕駛 Toyota ALTEZZA (SXE10) 在賽場上勢如破竹。於單走爭奪賽中,他憑藉 angle(25 分)、style(22分)、line(26 分)的穩健表現,以總分 73 分,進階32強,更在追走賽中憑技術闖入 16 強。 Timmy Woo 駕駛 Toyota GR86 (ZN8) 同樣在賽事中展現出實力。在 36 強晉級賽中,他將遙控賽場的經驗轉化為實戰優勢,最終以 angle(21分)、style(23 分)、line(29分),總分 73 分的成績穩步挺進 32強席位。 此外,Ryan Tsui 駕駛 Toyota CHASER (JZX100) 在單走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隊友 Hubert Li 駕駛 Toyota GR86(ZN8) 出戰,亦在單走賽中交出優異成績,並為接下來的賽事累積了寶貴經驗。 (右一) KCM Trade x TRC 車手 Ken Yeung 及 (中) RSR x TRC 車手 Timmy Woo 5  分鐘生死時速, 後援團隊展現致勝關鍵 練習階段,TRC 車隊其中一位車手的賽車突發零件故障,情勢一度緊張。然而,維修團隊迅速應對,僅用 5 分鐘便完成零件更換與調試,讓車手得以重返賽場繼續拼搏。 跨洋 征 戰,香港車手書寫 飄 移新篇章 是次香港 TRC 車手遠征日本 FDJ2 賽事,與來自不同行業的車手共同挑戰國際頂尖選手,為亞洲飄移賽注入全新動力。值得期待的是,TRC 車隊將於 7 月派出年僅 14 歲的車手 Julian Kwok 出賽,繼續全力爭取佳績,延續香港精神。 有關TRC (TYPE R CLUB) 香港車隊 TRC車隊成立於2000年,以推廣賽車文化為己任,從房車比賽到飄移賽,建立專業的人才培育路線。車隊以珠海國際賽車場為主要基地,由香港跨界專業人士組成,成員包括賽車經理、企業家及資深車手,擁有豐富國際賽事經驗。 車隊活躍於 CTCC、CEC 等亞洲頂級賽事,曾於2019年奪得 CEC 國際 GT4 組年度總冠軍,並於 2024年 CTCC 賽季再獲佳績。同時,TRC 通過與 KCM Trade 和 RSR 的合作,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致力於培育下一代車手,推動飄移運動發展。 TRC Facebook:https://lnk.ink/77JQdEMAIL: driftteam@kcmtra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