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格拉默閃耀2023上海車展:創新、聚焦客戶、可持續發展

創新:電動出風口以極簡主義實現簡潔的內飾設計 聚焦客戶:敏捷的組織以靈活和速度得以制勝 可持續發展:新型概念頭枕降低80%的二氧化碳排放 上海2023年4月20日 /美通社/ — 來自汽車內飾引領者的創新解決方案精彩亮相2023上海車展。格拉默為中國客戶帶來了一系列綜合性產品組合,涵蓋中控台,頭枕,扶手和其它內飾零部件。從4月18日至27日,格拉默在1.2H館,1BB011展位歡迎參與此屆亞洲領先汽車行業盛會的觀眾。展出亮點包括電動出風口和極大地改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可持續概念頭枕等全新解決方案。 格拉默中國秉承集團為移動創造卓越的解決方案的願景,以「用心交付,彼此成就」為使命。在中國為整車客戶以及終端用戶提供值得信賴的產品和快速響應的服務。隨著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加速到來,各主機廠的競爭差異和個性化主要體現在軟件和內飾方面。對於內飾而言,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更加智能化。例如更高的自動化水平和更智能的交互能力,以實現更加便捷和智能的操作和控制。 可持續化:對於材料的選用將更加注重環保和可持續性,例如使用可回收材料、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利用可回收材料方面,格拉默經過多年的探索,已經有了完整的解決方案,並且已經應用到我們現有的產品上,我們還在和越來越多的主機廠共同努力,提高可回收材料在新產品上的應用。 更加個性化:這主要體現在內飾的多場景應用,造型和功能的快速迭代,快速響應上。 「2019年,格拉默成立了區域總部來整合區域內的所有資源,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和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需要,新增了合肥工廠,沈陽工廠,哈爾濱工廠,青島工廠,在2024年還將再建3家工廠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2022年格拉默中國增加了汽車座椅產品線,並且已經拿到了國際品牌新能源主機廠和傳統主機廠的座椅業務;另外,格拉默實現了喇叭罩業務的全球整合,加大了對於中國本土喇叭罩業務的投入,持續不斷地加大對研發團隊的投入,中國區研發工程人員從2019年的53人,增加到2023年的109人,並且也在中國成立的創新團隊來持續不斷地優化供應鏈,滿足本土主機廠的要求,隨著業務的快速增長和變化的市場環境,格拉默正不斷地優化自身優勢來超越客戶的期望。」格拉默全球首席運營官兼亞太區總裁李國強先生表示,「2022年,格拉默在中國為提供客戶提供乘用車座椅解決方案,整合格拉默在商用車座椅長期積累的技術和經驗,滿足客戶對舒適性,多場景應用和開發周期的需求。格拉默中國自正式進軍乘用車市場一年多來收獲了1個主機廠的4個車型的座椅業務,相信隨著新工廠和新項目的投放,其乘用車座椅業務的發展必將邁上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 「就開發周期而言,中國的時鍾比其他地方更快。在這個急劇變化的市場上,那些敏捷、快速和靈活的企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因此,對格拉默來說,重要的始終是在中國建立強大的本地網絡」,格拉默全球及EMEA區研發副總裁Harald Schulmeyer說道。「通過本地化的工程、制造和采購,我們可以對客戶的要求作出即刻的反應,並能夠快速實施這些要求。例如,對於跨區域的項目,我們以全球最好的專家與當地團隊密切合作,確保接近客戶」。一系列成功證明了格拉默的正確性:在面向中國市場的各種歐洲車型中,都可以看到格拉默打造的先進內飾零部件,這些也被中國的主機廠所選擇。憑借其廣泛的產品解決方案以及成熟的經驗和敏捷性之間的結合,格拉默與更多傳統定位的主機廠和造車新勢力建立合作。上海車展上的先進內飾解決方案反映了這種 「兩全其美」 。近年來,經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格拉默在以下領域,已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內飾玻璃飾品的應用,即將要量產的車型上應用。滿足駕駛舒適和安全提示的音樂頭枕;中國本土團隊開發的滑動中控台廣泛用於各大主機廠。 材料是關鍵:可持續概念頭枕 究竟是什麼對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影響最大?格拉默專家以頭枕為例,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評估。結果令人驚訝: 資源消耗和物流都不是碳足跡中最重要的角色。答案是所使用的材料: 格拉默在上海展示了三種頭枕,並以數字顯示了它們各自的二氧化碳足跡:一種是標准的解決方案,一種是使用「綠色」鋼材和可回收材料的進階方案,最後一種是完全由生物或自然衍生的發泡材料、織物等制成的「極致」FF解決方案。得益於此,與標准頭枕相比,這種解決方案可以減少達80%的二氧化碳排放。 新型電動出風口產品系列實現簡潔內飾設計 格拉默內飾系列的另一個創新亮點是以隱藏式、簡潔、無縫的表面來滿足未來極簡主義設計的趨勢: 在1.2H廳的展位上,將首次展示電動出風口的新產品。這種新一代的出風口是電子控制的,提供間接的空氣流動。這意味著乘客可以完全通過空調系統來調節車內的溫度和通風,其余的就交給電動出風口。  面向中國市場的人機工程學與舒適性:從商用車座椅到乘用車座椅 僅在去年,格拉默就在全球范圍內交付了約190萬套商用車座椅,每天有1000萬人與這些產品親密接觸:其中大部分用戶是卡車,巴士,農業機械,工程車輛,叉車和其他多種類型的商用車的專業司機。在上海車展也可以看到目前商用車座椅中的最新產品。在中國,格拉默首次把這種寶貴的專業知識用於乘用車座椅。格拉默正通過新的業務方式在中國發揮座椅業務方面的長期經驗,並加強與主機廠客戶的協同效應。通過與寧波繼峰的緊密合作,格拉默中國將協同為這一不斷增長的市場提供全套系統的乘用車座椅方案。  

中通快遞發佈獨立調查結果

上海2023年4月20日 /美通社/ — 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本公司」)於2023年3月3日及3月10日發佈公告,內容有關賣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 LLC(「Grizzly Research」)於2023年3月2日發佈的一份報告。 本公司今日就先前公佈的獨立調查提供最新進展情況。誠如先前所披露,於2023年3月2日賣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刊發報告(「首份賣空報告」)後不久,本公司董事會下屬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決定對首份賣空報告中作出的指控開展獨立調查工作(「獨立調查」)。獨立調查乃由審計委員會在獨立專業顧問的協助下進行,包括一家國際律師事務所及一家非本公司審計師的知名法務會計專家團隊。獨立調查亦涵蓋Grizzly Research於2023年3月17日刊發的補充賣空報告(「補充賣空報告」)所作出的指控。獨立調查現已基本完成。根據獨立調查的結果,審計委員會認為首份賣空報告及補充賣空報告所作指控均無事實依據。 關於中通 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紐交所代碼:ZTO 及香港聯交所代號:2057)(「中通」或「本公司」)是中國行業領先且快速成長的快遞公司。中通通過其在中國廣泛且可靠的全國性覆蓋網絡提供快遞服務以及其他增值物流服務。 中通運營高度可擴展的網絡合作夥伴模式,本公司認為,該模式最適於支持中國電子商務的高速增長。本公司利用其網絡合作夥伴提供攬件和末端派送服務,同時在快遞服務價值鏈內提供關鍵的幹線運輸服務和分揀網絡。 有關更多資料,請訪問http://zto.investorroom.com.   安全港聲明 本新聞稿載有根據1995年《美國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的「安全港」條文可能構成「前瞻性」聲明的陳述。該等陳述乃根據1995年《美國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中的「安全港」條文作出。中通亦可能在向美國證交會提交的本公司定期報告、向股東提交的中期及年度報告、於香港聯交所(「香港聯交所」)主板網站上發佈的公告、通函或其他刊物、新聞稿和其他書面材料以及其高級職員、董事或僱員向第三方作出的口頭陳述作出前瞻性陳述。該等前瞻性陳述可從所用詞彙如「將」、「預期」、「預計」、「未來」、「擬」、「計劃」、「相信」、「有信心」、「估計」、「可能」或類似陳述加以識別。前瞻性陳述涉及固有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若干重要因素可導致實際結果與任何前瞻性聲明中包含的結果有重大差異。潛在風險及不確定因素(包括關於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事宜、其對阿里巴巴生態系統的重大依賴、與其網絡合作夥伴及其僱員及人員相關的風險、可能對本公司經營業績及市場份額造成不利影響的激烈競爭、本公司分揀中心或其網絡合作夥伴運營的網點或其技術系統遭受任何服務中斷)可能會造成本公司實際業績與當前預期相左。有關此等及其他風險的進一步資料載於中通20-F表格年度報告及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及香港聯交所提交的其他文件。本新聞稿中提供的所有資料均為截至本新聞稿日期的最新資料,除適用法律要求外,中通不承擔更新該等信息的義務。 投資者及媒體諮詢請聯繫: 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投資者關係電郵:ir@zto.com  電話:+86 21 5980 4508

生物醫學科技獲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戈壁創投及全球藥業注資

迎接精準醫學趨勢 推動個人化腸道菌群健康管理 香港2023年4月20日 /美通社/ — 香港初創企業生物醫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BioMed)剛超額完成種子輪融資,從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 (AEF)、戈壁大灣區 (Gobi Partners GBA)及全球藥業有限公司(TIMC)籌集得200萬美元。新注入的資金將用於人類腸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及相關產品開發,為消費者研製「最適合自己」的腸道微生態健康管理方案,同時擴展在中國大陸及亞洲區的業務。BioMed 獨有的定位和革新的產品和服務,在個人化護理和精準醫學大趨勢下領先一步。 生物醫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BioMed)為香港科技園夥伴初創,由首席科研顧問徐國榮教授(左四)、行政總裁曾志謙(左五)及醫學總監盧景勳醫生(左六)共同創辦。 個人化及全方位 微生態健康管理方案 BioMed為香港科技園的夥伴公司,由對微生態健康管理共同理念的專科醫生、大學教授、科學研究人員及醫護專業人員創立,旨在推廣以腸道微生物菌群為基礎以改善健康和預防疾病。 科研證實,腸道微生物生態與多種慢性疾病,如腸道疾病、神經系統失調、心血管病、代謝綜合症、濕疹和敏感等相關。BioMed的使命是拆解人體腸道微生物菌群DNA結構,藉以協助大家找出最切合個人需要的腸道菌群管理方案,令菌群健康生態恢復平衡。 BioMed將會運用今輪籌集的資金鞏固在香港和其他新興市場的地位——-重新定位為「全方位及個人化微生物菌群健康管理專家」, 透過腸道菌群測試提供「 度身訂造」的菌群管理方案,打破傳統益生菌營養補充產品市場的界限。 BioMed至今與本港超過 100間醫療及保健服務供應商合作,提供腸道微生物菌群DNA檢測服務,並按測試結果配製適合用戶個人狀況的益生菌產品。BioMed的資料庫目前有一萬多個檢測者的檔案,為香港最大規模的人類腸道微生物菌種資料庫。該公司計劃將研究及開發範圍擴大至包括皮膚和口腔微生物。 在消費市場方面,BioMed的自家益生菌產品品牌PGut在超過300個零售點有售,包括萬寧、實惠、真善美醫護和首達百貨(SodaMall)。最新推出的PGut E3 升級版系列為市場上率先引入速效「 後生元」的腸道益生菌產品。 計劃在亞洲區大展拳腳 根據Arizton市場調查報告,益生菌補充劑市場預料在2025年將增長至90億美元,未來數年增長最高速的市場將會是亞太區。報告預計經歷Covid-19疫情後,消費者對個人化營養及增強免疫力產品的需求增加。 有見於中國大陸的自助診斷健康產品/服務市場發展蓬勃,BioMed正加速在香港科技園深圳分支設立實驗室和辦事處的步伐。與此同時,BioMed在泰國的業務亦逐漸由B2B拓展至B2C,並正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物色合適的業務發展夥伴。該公司亦計劃年內在日本開始GMP (獲良好製造規管認證)的生產及產品研發業務。 發展方向: 以人為本的精準醫學 BioMed行政總裁曾志謙指出,生物醫學科技的發展,皆以精準和個人化為大方向。BioMed致力推動大家認識和實踐個人化的腸道微生物菌群健康管理方案,過去十年大量科學研究報告顯示健康的腸道菌群生態有助紓減和預防某些疾病和症狀。 BioMed/PGut的目標是成為大家信賴的腸道微生物菌群健康管理專家。曾志謙稱社會上對腸道健康存有誤解。「大家不應為了跟從熱潮而服用益生菌補充劑,而現實中亦沒有所謂人人通用的益生菌補充品。每個人的菌群生態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無法改變決定菌群組合的基因,但我們可以調整腸道菌群生態,方法是攝取補充劑或調整日常飲食。要真正得到管理腸道微生態的好處,唯有先掌握腸道微生態的狀況,才可對症下藥。」 整全方針: 涵蓋腸道、皮膚及口腔菌群 BioMed具前瞻性的研發策略採取整全的方針處理人體微生物。本身是皮膚科專科醫生的BioMed醫學總監盧景勳醫生透露:「我們將研究的焦點由腸道微生物轉移至更闊的角度,以涵蓋皮膚和口腔微生物。這些人體的微生物可能成為對治疾病的「標靶」,被用作預防和管理各類亞健康問題例如敏感、功能性腸道疾病、情緒問題、與年齡相關的代謝失調等症狀。我們的團隊將會逐步發掘人體微生物潛藏的威力。」 盧醫生稱: 「BioMed的科學保健知識、微生物 DNA檢測服務以及獨有的益生元/益生菌/後生元產品,為大家在健康路上提供全面的支援,令腸道菌生態得以回復平衡,從而促進身心健康。BioMed的腸道菌檢測服務讓大家了解自己的腸道健康狀況,能夠科學化測量, 才能夠有效精準管理。」 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執行董事周駱美琪謂: 「有關腸道微生物研究成果應用於醫療保健行業漸成趨勢。我們相信BioMed能夠運用它在科研方面的實力,特別是次世代定序技術,為大眾提供有影響力且優質的健康管理方案。」 戈壁大灣區管理合夥人唐啟波指出,「過去幾年,全球對腸道微生物以及其預防疾病的作用愈加關注,隨着相關科研的進步,投資者對腸道健康這個新興市場有濃厚興趣。BioMed按個人需要研製益生菌健康管理方案的創新概念和技術,勢將在市場開創潮流。」 全球藥業有限公司主席倫洪楷表示:「BioMed有別於藥業或營養補充產品市場上的其他公司,它擁有自家的科研團隊和實驗室,以及生產個人化解決方案和產品。它由提供檢測以至解決方案的全方位服務,是傲視同群的競爭優勢。BioMed與全球藥業在研發方面的合作,勢將為傳統腸道健康產品的市場帶來突破性的發展。」 生物醫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BioMed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 ) 生物醫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簡稱「BioMed」)是專注微生物研究及相關產品開發的生物醫學科技初創企業,使命是協助大眾回復和維持腸道微生態的最佳狀態,以達致整全的身心健康。 BioMed提供精準、方便易用和有科學實證的微生物菌群健康管理方案 —腸道微生物菌群基因測試、按個人需要配方的益生菌產品及飲食建議。BioMed為香港科技園的夥伴公司,由一班熱心的專科醫生、生物醫學研究人員及學者於2018年創立,共同理念是扭轉「病從腸生」的問題。 biomed.hk 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 (Alibaba Hong Kong Entrepreneurs Fund ) 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下稱「基金」或AEF)是阿里巴巴集團於2015年啓動的非牟利項目。基金的使命是扶助香港創業家和年輕人實踐抱負和夢想,讓香港創新及技術的發展,注入更多活力,促進香港進一步發展,實現更融入亞洲與世界的願景。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透過AEF香港創業基金和AEF大灣區創業基金以投資方式助力初創企業發展,並且提供企業策略指導,協助他們通過阿里巴巴生態系統拓展業務從而進軍中國內地和全球市場。請瀏覽基金網頁瞭解更多詳情︰https://www.ent-fund.org/tc/。 戈壁大灣區(Gobi Partners GBA) 戈壁大灣區成立於2016年,是亞洲領先風險投資機構 ─ Gobi Partners 的分部。作為少數擁有國際視野及資本市場經驗的中國創投先驅,戈壁大灣區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與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恒生及滙豐等知名巨企組成戰略合作夥伴,致力扶助初創企業成為世界級的領導者。 截至2022年,戈壁大灣區累計投資超過70家間初創企業,成功孕育Airwallex、Amber、Animoca Brands、GoGoX和Prenetics等7間獨角獸。 https://gobi.vc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gobi-partners-gba  全球藥業有限公司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Co. Ltd.) 全球藥業有限公司在香港、澳門、中國大陸及新加坡等地區負責處方藥物、非處方藥及營養保健品的推廣及銷售工作。 全球藥業是胃仙-U (Weisen-U)、法國雙飛人藥水 (Ricqles Peppermint Cure)、攝達保健品系列 (Citracium health supplement)、雙蝦標青草油(Double Prawn Herbal Oil)及政府醫院及診所處方藥物等產品的獨家代理及經銷商。 https://timc.com.hk/zh-hant 

根據 Arcadis 2023 年國際建築成本指數,香港在全球建築成本最高的城市中排名第八

香港2023年4月19日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自然和建築資產設計與諮詢機構 Arcadis 宣布發布其年度 Arcadis 國際建築成本指數 (ICC)。在 100 個城市中,香港的建築成本在亞洲排名第一,在全球排名第八。澳門緊隨其後,排名第 11,大多數成本最低的城市仍在中國。 2022 年,香港實際 GDP 下降 3.5%,其原因是外部環境急劇惡化,加上中國內地因新冠疫情封鎖,導致貨物總出口大幅下滑。第五波新冠疫情和隨後的金融狀況收緊也導致了國內需求放緩。  2023 年 Arcadis ICC 指數囊括了六大洲的 100 個全球大城市。成本比較涵蓋了二十種不同的建築類型,包括住宅、商業和公共部門開發,並基於建築成本調查、市場狀況審查和 Arcadis 全球專家團隊的專業判斷。計算基於美元,並對照阿姆斯特丹的每種建築類型的價格範圍。 ICC 排名背後的成本數據也說明了規範的變化,低碳設計對建築定價產生了影響。在英國和歐洲,由更新的規範所導致的短期成本上升範圍為新房 5-7%,商業建築 7-10%。然而,隨著緩解氣候變化的需要和更嚴格碳減排目標的出現,對黃金地段可持續建築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在涉及如何對最可持續的資產進行估值時應用了「綠色溢價」。  這意味著,在確定支出的優先順序時,所有者和投資者需要採取長遠眼光,這對於保值至關重要。平衡當前資產、所有者和占用者的需求與相關的額外成本至關重要,例如,遵守未來的能效和脫碳標準,以及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儘管「無所作為」的方法通常被認為成本和風險更低,但在淨零要求的驅動下,有可能加速 Arcadis 所謂的「未來過時」。 「目前的市場趨勢普遍強調了對可持續復甦和碳中和的投資。在香港,建築業佔全市碳排放量的70%,政府承諾在 2030 年前將絕對碳排放量減少 26%-36%,並力爭在 2050 年實現碳中和。對於建築行業而言,這凸顯了評估香港建築和基礎設施從原材料提取到施工結束的碳性能的需求越來越大。」Arcadis 大中華區增長總監 Francis Au 這樣說道。 如需更多資訊,可在此處下載完整報告。 ARCADIS 簡介 Arcadis 是全球領先的自然和建築資產設計和諮詢機構。我們透過可持續的成果、聚焦和規模以及數字化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對客戶及其服務社區的影響。我們聘有 36,000 名員工,活躍於 70 多個國家/地區,總收入達 40 億歐元。www.arcadis.com

寧德時代發佈凝聚態電池 可應用於載人飛機

單體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 上海2023年4月19日 /美通社/ — 4月19日,寧德時代在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發佈創新前沿電池技術 — 凝聚態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創造性地實現電池高比能與高安全兼得,並可快速實現量產,開啟了載人航空電動化的全新場景,持續引領行業技術創新風向。 寧德時代針對超高比能化學材料的電化學反應變化,採用了高動力仿生凝聚態電解質,構建微米級別自適應網狀結構,調節鏈間相互作用力,在增強微觀結構穩定性的同時,提高電池動力學性能,提升鋰離子運輸效率。更重要的是,凝聚態電池還聚合了包括超高比能正極、新型負極、隔離膜、工藝等一系列創新技術,使之既具有優秀的充放電性能,又具備高安全性能。 這一最新前沿技術的發佈,突破了長期以來限制電池行業發展的天花板,將激活以高安全和輕量化為核心訴求的全新電動場景。目前,寧德時代正在進行民用電動載人飛機項目的合作開發,執行航空級的標準與測試,滿足航空級的安全與質量要求。同時,寧德時代還將推出凝聚態電池的車規級應用版本,可在今年內具備量產能力。 發佈會上,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表示:「滿足客戶需求,是寧德時代技術創新的核心驅動力。」目前,寧德時代已擁有全球最全面的電池技術路線佈局,形成了從前沿基礎研究到產業化應用,再到商業化大規模推廣的快速轉化能力。2021年,寧德時代在全球率先發佈能量密度達160Wh/kg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本次車展期間,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首發落地奇瑞車型;2022年,寧德時代發布麒麟電池,系統集成度創全球新高,今年3月已實現量產,並相繼在極氪、問界、理想等多款高端純電車型落地。 當電動化的進程從地面邁向天空,意味著飛機可以更加清潔化和智能化。凝聚態電池的問世,全面開啟了海陸空全域電動化的時代,為產業發展打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將持續推動全球碳中和目標的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