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申萬宏源公佈2023年年度業績

輕重資本多措並舉 利潤同比大幅增長 香港2024年3月28日 /美通社/ — 申萬宏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萬宏源」或 「公司」)(股份代號:6806.HK;000166.SZ)宣佈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年內」)之業績。 年內,公司立足「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輕資本業務持續加大戰略投入,重資本業務著力提升抗風險、抗波動能力,取得較好的經營業績。實現總收入及其他收益319.1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8%,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年內利潤46.06億元,同比增長65.16%;基本每股收益0.18元/每股,同比增長63.64%。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4.72%,較年初增長1.79個百分點。 股債融資逆勢進取,本金投資競爭力持續提升。 公司年內股權承銷總規模146.33億元,承銷家數行業排名第9。公司積極推進「專精特新」戰略,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業務,全力助推中小企業發展,年內北交所IPO承銷規模11.05億元,承銷家數6家,承銷家數行業排名第1。 債券全口徑主承銷規模2,620.54億元,主承銷家數572只,均排名行業第7,行業排名及市場影響力逐漸穩固,連續四年獲評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A類券商。銀行間銷售業務規模、地方債銷售規模均位居市場前列。 積極發揮境內外聯動優勢,助力跨境金融,境外保薦承銷項目儲備日益增加,港股IPO承銷家數11家,行業排名第8;聚焦大型企業、綜合國企等優質企業完成126單境外債券項目,排名行業第5。 本金投資方面,申萬創新投新增股權投資項目8個,科創板跟投項目1個,新增1單存續股權項目實現科創板IPO上市。宏源匯智進一步優化資產配置、大力加強協同服務,積極探索業務轉型,新增投資項目57個,各項業務穩步發展,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年內,公司企業金融業務板塊實現總收入和其他收益39.29億元,同比增長10.20%。其中投資銀行業務20.35億元,本金投資業務18.93億元。 完善矩陣式客戶服務,財富管理轉型增速。 積極做強獲客引資工作,紮實做好基礎服務,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持續推進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圍繞強化「渠道力、服務力、產品力、數字力」建設加大佈局投入,提升市場響應能力。年內,公司實現代理買賣業務淨收入28.20億元,新增客戶數量較上年增加34.66%;期末證券客戶託管資產達到3.96萬億元,客戶數量及資產規模進一步提升。 著力提升「產品力」建設,強化券結、定投、指數化產品的業務佈局,持續為客戶提供專業化、多層次的產品服務,順應居民財富配置需要。年內,公司共銷售金融產品4,726.69億元,較上年增長18.19%。 緊緊圍繞客戶需求發展融資融券業務,全面推進「1+N」平台建設,機構客戶融資業務規模穩步提升。截至年末,公司融資融券業務餘額616.24億元。申萬宏源證券、申萬宏源西部公司首批獲得北交所融資融券業務資格。 年內,公司個人金融業務板塊實現總收入和其他收益107.77億元,同比下降4.01%。 積極向資產端服務轉型,重資本業務穩健發展。 公司在FICC業務領域堅持「本金投資」與「客盤交易」雙輪驅動,不斷豐富盈利模式,打造具有行業競爭力的業務鏈條。債券自營業務充分發揮投研優勢,投資收益穩步提升;客盤業務方面,充分發揮客戶資源優勢及產品創設、投資交易能力,債券投顧規排名第4,深交所報價回購規模排名第3,收益憑證規模及債券衍生品新增名義本金規模大幅增長,新增信用保護工具業務規模排名第3。 在權益銷售與交易業務方面鞏固「非方向性」改革成效,場外衍生品累計新增規模持續增長,業務排名穩居行業前列;跨境業務新增規模同比增長超2倍。新獲首批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資格,做市交易產業鏈得到進一步豐富。 年內,公司機構服務及交易業務板塊實現總收入和其他收益157.57億元,同比增長5.28%。 以資管子公司開業為契機,發揮專業優勢。 公司所屬子公司申萬宏源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年內正式展業,通過主動促轉型、調結構,主動管理資產規模穩步提升至90%以上。年內,「固收+衍生品」類資管計劃共計45只,發行規模較上年增長87.40%。公司ABS業務新增管理規模較上年增長37.10%,發行單數市場排名第13名。 公司在公募基金領域構建高質量客群服務核心競爭力。申萬菱信以持續建設完善集研究、投資、風控於一體的關鍵假設平台為依託,推進數字化建設;管理資產總規模較上年末保持增長。私募基金管理業務方面,宏源匯富不斷做大業務規模,服務重點區域產業升級;申萬投資設立全品類股權投資基金。 年內,公司投資管理業務板塊實現總收入和其他收益14.53億元,同比下降19.97%。 展望未來,證券行業將持續助力資本市場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並在服務科技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居民財富保值增值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上發揮更重要作用。申萬宏源將堅持成為以證券業務為核心,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穩中求進為主基調,以「投資+投行」為特色,金融科技賦能的一流綜合金融服務商,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關於申萬宏源 申萬宏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6806.HK;000166.SZ)為中國領先的以證券業務為核心的投資控股集團,業務及經營歷史可追溯至1980年代。申萬宏源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及服務。於2015年,申萬宏源完成了中國證券史上當時最大規模的合併,整合了申銀萬國證券及宏源證券,形成「投資控股集團+證券子公司」的企業架構,並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於2019年4月,申萬宏源發行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  

堃博醫療(02216.HK)公佈2023年年度業績

肺病治療產品研發持續領先,產品銷售穩健推進 杭州2024年3月28日 /美通社/ — 2024年3月28日,中國肺部疾病精准介入診療領軍者堃博醫療(02216.HK)公佈其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年度業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241萬美元,同比增長32%。其中,中國內地產品銷售總收入為862萬美元,同比上漲48%。 2023年,公司堅定的圍繞「導航-診斷-治療」的產業佈局,並且大力推進肺部疾病治療類產品的創新研發以及臨床試驗,鞏固公司在呼吸介入領域的領軍地位。年內,緊抓政策帶來的市場機遇,多款產品完成國產化,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降低生產成本,豐富公司產品序列,助推市場滲透率,以期帶動銷售收入穩步增長。 治療產品研發及臨床進展仍居世界前列 堃博醫療針對肺部疾病介入治療的產品研發與臨床試驗進展持續領先全球。2023年,公司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阻肺)及肺癌介入治療的產品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主要為:   肺癌治療領域—RF II已遞交註冊 智衡RF II肺部射頻消融系統已於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確證性臨床試驗隨訪並於四季度提交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NMPA)。該產品是全球首款適應症為肺癌的經支氣管介入治療產品,其確證性臨床研究結果充分證實了智衡RF II在臨床上治療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結合射頻介入治療微創、可重複消融以及可與其他療法聯用的特點,智衡RF II的研發及上市,將有效推動肺癌治療關口前移,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新選擇。   慢阻肺治療領域—TLD上市前臨床順利開展中 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肺部靶向去神經消融(TLD)系統,已於2023年7月完成上市前臨床試驗的首例手術,該臨床試驗計畫納入189例患者,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在超過20家研究中心完成超過40例受試者入組。 公司憑藉強勁的研發創新能力,聚焦肺部疾病治療領域,鞏固其在全球呼吸介入市場的研發競爭優勢,隨著治療類產品的不斷上市,不僅為患者帶來新的肺病解決方案,也為公司可持續發展及商業化滲透注入長期動力。 上市產品商業化落地穩步推進 2023年,公司全面推出呼吸介入的「堃博方案」,實現「定位-抵達-診斷-治療」的全方位產品佈局,融合已上市產品的經驗,全面展開商業化落地工作。未來,公司將持續探索各類產品的銷售策略,憑藉全面的產品組合、積極的行銷規劃和高效的落地能力,實現公司產品的快速入院和銷售收入的顯著提升。   InterVapor ® InterVapor ®熱蒸汽治療系統是全球唯一一款無植入物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介入治療器械。2023年,InterVapor ®已在中國超20家醫院進行商業化植入,約100家醫院接觸使用/試用該技術。 自InterVapor ®上市以來,各級醫院已逐步展開經支氣管內窺鏡熱蒸汽消融治療術(BTVA)。BTVA手術操作簡單、耗時短,術後回饋良好,部分醫院已擁有單日多例BTVA手術的經驗。未來,伴隨各地區醫保逐步覆蓋及患者療效普及,InterVapor ®熱蒸汽治療系統有望在大量基層醫院得到廣泛臨床應用。   導航產品 堃博醫療目前擁有3款氣道內即時導航上市產品LungPoint、LungPoint Plus(亞洲以外地區稱Archimedes Lite)及 LungPro(中國以外地區稱Archimedes)。導航類產品的商業化通過直銷與經銷相結合的方式穩步推進。報告期內,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公司導航裝機數量仍位於中國市場前列,市場佔有率約為40%。   耗材產品 至2023年12月31日,BroncTru™途擴一次性使用經支氣管鏡穿刺擴張導管、「霧泉® 」一次性使用內窺鏡霧化微導管等耗材,已在上海、山東、湖南等地的多家醫院實現多場景臨床應用。 國產化與術式普及釋放公司新動能 2023年,公司的國產化戰略成果初步顯現。國產版LungPoint、國產版InterVapor®陸續獲得NMPA註冊證,國產版LungPro已提交NMPA註冊申請。設備國產化的落地,充分釋放了公司中國生產基地的優勢,不僅為公司毛利率提供了充足的動力,更豐富了產品序列,滿足更廣闊的醫療設備市場需求。 持續的國內外交流活動大力推動創新術式普及,增強公司品牌影響力。2023年,堃博醫療於海內外開展了多場醫生培訓活動、高峰論壇等系列學術交流活動,大力普及公司產品技術優勢及行業領先地位,在產品序列更加豐富、患者療效逐漸被認可的共同促進下,極大程度的提升了公司產品在醫院的知曉度與滲透率。 展望未來,公司將在不斷攻堅創新產品品牌推廣及商業化落地的道路上,多手段推進公司成本控制及產品銷售,增強公司的綜合競爭優勢,釋放更多的經營韌性。

首程控股(0697.HK)資產營運業務收入增長,釋放基礎設施資產管理潛力

香港2024年3月28日 /美通社/ — 3月28日,中國基礎設施資產管理服務商首程控股(0697.HK)公佈了2023年全年業績,2023年是三年疫情後國門開放第一年,雖然經濟復甦步伐緩慢,但期內公司仍秉持精準投資+精益運營的核心經營理念,穩步推進資產營運業務下的優質資產拓展,努力提升運營服務水平,持續務實資產營運這一壓艙石,並以資產融通打通在管資產的商業循環,全鏈條閉環模式逐漸運轉暢順。期內資產營運收入爲6.58億港幣,資產融通收入爲2.25億港幣,最能體現公司資產營運實力的資產運營服務收入則較去年同期強勢增長43.44%,基礎設施資產管理核心能力進一步顯現。 資產營運長期優勢凸顯,持續增長勢頭進一步加強 首程控股以成爲具有長期價值的基礎設施資產服務商爲目標,2023年通過精準的投資能力,獲取各類效能表現優異的優質資產,在過去三年通過資產收購-運營提效一資產證券化一現金迴流再投資的「資產融通+資產運營」這一新模式的不斷實踐驗證,已經成功探索出一條持續循環發展壯大的路徑,商業模式也順應更新迭代到「資產流轉+運營科技化」3.0版本。 資產流轉是首程控股依託公募REITs等資產證券化手段進行盤活資產的資產管理新模式,即獲取優質資產和資產證券化來回循環,資產運營與資產融通互爲槓桿擴大效能,使得首程控股未來發展勢能不斷積累。 2023年首程控股資產營運板塊繼續穩健前行,停車及產業園區項目均取得顯著突破。以堅持投資核心領域、核心區域、核心城市爲指導思路,公司集中圍繞京津冀區域、大灣區區域、成渝區域及長三角區域的一線及強一線城市,進一步擴大在機場、鐵路等重大交通樞紐領域、商辦產權類等業態的佈局,2023年公司成功中標了大灣區區域內年輸送量自2020年起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第一的廣州白雲機場停車場項目,新獲取運營車位總數合計10,407 個,與此同時,還成功中標籤約亞洲最大鐵路樞紐,京津冀區域的北京豐台站停車場項目,通過持續鎖定核心交通樞紐停車項目,公司出行服務上持續升級,也因此順勢抓住了2023年國內外航班逐漸恢復正常,各地商旅人流激增的商機,緊握核心停車項目使得首程控股一方面得以持續儲存了優質資產;另一方面有利於增厚其資產營運業務收入,優化整體業績表現。 除了專注佈局核心交通樞紐,公司還注重在覈心區域產權車位的佈局,通過持續拓展核心區域車位,成功獲取包括重慶市財富中心及龍湖新壹城項目、北京市海淀區天創科技大廈項目。 在圍繞停車場核心業務的同時,公司還積極探索行業延伸產業鏈的增收機會,其中,順應國家關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公司大力發展充電樁業務。2023年,公司通過自建或戰略收購佈局了一批高標準、智慧化的充電樁,有效實現規模效應,豐富了業務品類,並擴大收入來源,這也標誌着公司正式邁入新能源汽車服務領域,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 園區方面,首程控股目前已手握六大核心產業園區項目,包括位於首鋼園北區的六工匯、融石廣場、首鋼冬奧廣場,位於首鋼園東南區的翔鷹大廈和首程時代中心,以及北京順義區理想汽車園二期項目,首程控股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和定製化的產品,助力旗下園區項目煥發新生,呈現蓬勃發展勢頭。僅六工匯單個項目,目前的產業出租率已達95%,產業園區板塊未來發展勢頭不可小覷。 以資產融通爲槓桿支點,撬動出資產運營的最大價值 在持續務實資產運營這一壓艙石的同時,首程控股以資產融通爲槓桿支點,撬動出資產營運的最大價值,主要通過資產證券化手段以打通優質資產的退出路徑,如2023年公司發行首單停車資產類REITs產品,進一步打通退出路徑。而雄厚的基金規模實力則爲打通兩大業務流轉模式提供關鍵支持。 憑藉強大的股東實力,成熟的產業鏈資源網絡以及豐富的營運經驗,首程控股在引入充足的發展資金上佔據優勢。2023年,公司與戰略股東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設立了總規模爲人民幣100億陽光首程城市發展基金;聯合戰略股東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市政府投資引基金共同發起成立目標規模100億的北京機器人基金。相關基金的設立爲公司持續投資獲取優質項目,儲備的長週期的潛力資產提供了充足的源頭活水,再憑藉多年豐富的運營管理助力資產提質增效,再由市場化退出或公募REITs退出回資金,最後由REITs戰配形成再投資,以上則是首程控股依託公募REITs全面實現基礎設施資產的產融結合至生態鏈服務的四步流程,一方面將爲公司戰略投資形成高度協同效應;另一方面也充分體現了公司精準的產業投資能力、精益的運營和管理能力、成熟的全面退出能力。 雖然2023年整體公募REITs受累於整體市場環境出現較大波動,但在會計新規出台等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公募REITs依然具有廣袤的發展天地。首程控股在2023年砥礪前行,路途曲折但前景依舊光明,憑藉多年積累的業務能力,將把握2024年的關鍵窗口期,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及屬地優勢,全力佈局停車類資產、長租公寓(保障房)以及社區商業等重點資產品類中具備長期穩定現金回報、高潛力特徵的中國核心資產,依託資產營運與資產融通核心能力,爲全體股東創造長期回報。

TCL電子(01070.HK)2023年盈利能力顯著增强

中高端戰略成效顯現,核心業務全球領先,積極佈局多元化賽道  業績亮點 智屏產品結構持續優化,「中高端+大屏」策略推動盈利能力顯著提升,帶動整體毛利同比上升12.5%至147.6億港元,整體毛利率同比提升0.3個百分點至18.7% 規模效應持續顯現,帶動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66.4%達7.4億港元 TCL智屏全球出貨量同比逆市上漲6.2%至2,526萬台,全球出貨量及銷售額市占率分別提升至12.5%和10.7%,分別位列全球前二和前三[1] TCL Mini LED智屏全球出貨量同比升幅高達180.1%,量子點智屏全球出貨量同比升幅亦達116.1% 高端產品TCL Mini LED智屏及量子點智屏在中國市場全渠道零售量及零售額均位居第一[2] 創新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8.5%至186.4億港元,其中光伏業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1,820.3%至63.0億港元,並實現盈利 香港2024年3月28日 /美通社/ —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TCL電子」或「公司」,01070.HK)今天公佈截至2023年12月31日之2023年全年業績。 2023年,面對充滿挑戰的外部環境,公司錨定「品牌引領價值,全球效率經營,科技驅動,活力至上」的戰略方向,積極落實關鍵舉措,持續提升包括產品、營銷、運營、組織及協創在内的五大核心能力,以中高端與國際化運營策略深耕智能終端市場,成功實現多元化收入增長,經營質量穩步提升。 回顧期內,公司實現收入789.9億港元,同比增長10.7%。得益於TCL智屏產品結構持續優化,「中高端+大屏」策略推動盈利能力顯著提升,公司整體毛利同比增長12.5%至147.6億港元,整體毛利率同比提升0.3個百分點至18.7%,歸母淨利潤達至7.4億港元,同比增長66.4%,經調整歸母净利潤8.0億港元,同比增長14.0%。 為回饋股東的不懈支持,董事會建議末期每股派16.0港仙現金股息,派息率達經調整歸母淨利潤的50.0%。 顯示業務市場領先地位穩固,科技引領實現量利同增 隨著全球彩電行業的高端化和大屏化趨勢持續演進,TCL電子緊抓需求更迭帶來的市場機遇,進一步推進「中高端+大屏」戰略及「TCL+雷鳥」雙品牌戰略落地,推出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高品質和高性價比産品,備受市場青睞。2023年TCL智屏全球出貨量同比逆勢上升6.2%至2,526萬台,出貨量規模穩居全球前二[1],其中,65吋及以上TCL智屏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35.3%,高端產品TCL Mini LED智屏全球出貨量同比升幅也達至180.1%。成功的市場戰略使得公司2023年智屏業務收入規模達486.3億港元,同比提升7.6%。 年內,雖然中國TV行業整體呈現消費疲軟態勢,但是TCL電子表現依然大幅跑贏行業平均水平。縱然以2023年全年計算,TCL智屏中國市場出貨量同比下跌4.3%,下半年出貨量却環比增長24.8%,特別是第四季度出貨量環比更是增長33.0%,顯示出市場狀况逐漸向好,推動全年TCL智屏中國市場收入同比增長5.4%至160.2億港元。與此同時,TCL電子年內持續推進彩電高端化升級,2023年65吋及以上TCL智屏在中國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18.2%,高端產品TCL Mini LED智屏及量子點智屏在中國市場全渠道零售量及零售額均位居第一[2]。 儘管全球經濟仍複雜多變,不同區域消費市道情况差距甚大,其中以北美和新興市場表現較爲理想。TCL電子成功把握國際市場對於高端化和大屏化顯示産品持續增長的需求,推動TCL智屏國際市場出貨量同比上升10.0%,其中65吋及以上TCL智屏在國際市場出貨量同比提升60.3%,帶動年內國際市場TCL智屏收入同比增長8.7%至326.2億港元,全球化成果顯著。据GfK和Circana最新報告顯示,TCL智屏出貨量市場份額在海外近30個國家排名位居前五。 互聯網和創新業務蓬勃發展,盈利能力穩健貢獻 作為公司的新盈利增長藍海,互聯網業務及創新業務於2023年内表現亮眼,維持強勁增長。 互聯網業務 2023年,互聯網業務整體收入達27.6億港元,同比提升20.2%;毛利率同比增加4.6個百分點至55.1%的高水平,盈利能力顯著提高。 從中國市場來看,作為OTT[3]領域的創新者,TCL電子於年內自研創新並推出了兼顧設計美學、創新技術及用戶體驗的智能屏幕系統「靈控桌面」,有效解决傳統電視界面操作難等問題,進一步滿足不同家庭成員在不同場景下的個性化需求,提升用戶體驗;同時,公司亦推出互聯網電視行業首個由AI大模型技術生成的定制內容欄目——「超級智繪」AI故事集,通過創新技術高效賦能智能終端內容與交互。未來,公司將通過豐富平台內容,擴大音樂、遊戲、教育、少兒、應用商店等垂直類及創新業務的規模,持續豐富大屏内容應用場景。 國際市場方面,TCL電子繼續積極與Google、Roku、Netflix等互聯網巨頭保持密切合作,持續提升用戶服務體驗;與此同時,公司通過合作夥伴OTT平台觸達海外龐大的TCL智屏用戶。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的內容聚合應用TCL Channel已覆蓋北美、歐洲、中南美洲、亞太等地的60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用戶數超2,300萬。年内公司國際市場的互聯網業務收入達7.0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40.1%。 創新業務 在扎實發展主業的同時,TCL電子抓緊機遇通過現有優勢,不斷開拓創新業務。2023年,公司創新業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78.5%至186.4億港元,成為推動業績穩增的新引擎。 自2022年第二季度正式運營光伏業務以來,公司以成爲「以用戶爲本、全球領先的分佈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服務商」爲願景,充分發揮産業協同優勢,憑藉完備的上游光伏産業鏈、豐富的金融合作夥伴資源、充沛的工商業項目儲備,以及在國內多年來積累的渠道覆蓋滲透優勢,分佈式光伏業務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公司的光伏業務收入實現同比增長超18倍達63.0億港元,業務覆蓋中國國內20個重點省市,年內新增工商簽約項目超70個,新增經銷渠道商超500家,累計簽約農戶超4萬戶。在海外光伏市場方面,公司已實現產品落地,未來將力求儘快進入海外重點國家的頭部光儲專業分銷商和安裝商渠道,在全球範圍内打造完整產品矩陣。 另外,基於多年來源自顯示業務所累計的全球品牌影響力及跨地域的市場渠道佈局,TCL電子旗下空調、冰箱及洗衣機等智能産品全球分銷業務持續增長,年內全品類營銷收入同比增長26.3%至104.1億港元。同時,公司成功孵化的雷鳥創新於國內推出消費級AR眼鏡雷鳥X2、X2 Lite,XR眼鏡雷鳥Air 2等新品。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雷鳥創新在國內消費級AR眼鏡線上市場份額排名蟬聯第一[4]。 未來展望:夯實核心顯示業務,加速新賽道深耕與佈局 未來,TCL電子將深化「品牌引領價值,全球效率經營,科技驅動,活力至上」戰略,持續夯實顯示業務及以其為發展基礎的互聯網業務,堅定落實中高端路線及「TCL+雷鳥」雙品牌戰略,持續以用戶體驗爲核心,同時推進供應鏈降本增效,穩步提高收入和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TCL電子將緊抓新興市場機遇,高效借力既有的垂直産業鏈、銷售渠道、金融資源及技術優勢,推動全品類營銷、分佈式光伏等創新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加速新産品與新賽道的深耕與發展。 TCL電子將不斷提升産品、運營、營銷、組織及協創五方面的能力,持續提升競爭力,深化「全球化」與「科技化」的佈局,向「全球化經營的領先智能終端企業」的目標邁進。 [1] 數據源:Omdia,2023年全球品牌TV出貨量及銷售額數據。 [2] 數據源:中怡康全渠道,2023年中國市場TV零售量及零售額數據。 [3] OTT為Over The Top之縮寫,即通過互聯網直接向觀眾提供各種媒體服務。 [4] 數據源:洛圖科技,2023年中國市場綫上銷量數據。 有關TCL電子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01070.HK,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自1999年11月起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業務範圍涵蓋顯示業務、創新業務以及互聯網業務。TCL電子以「品牌引領價值,全球效率經營,科技驅動,活力至上」為發展戰略,以科技化為基礎,積極變革創新,聚焦突破全球中高端市場,努力夯實「智能物聯生態」全品類佈局,致力為用戶提供全場景智慧健康生活,打造全球化經營的領先智能終端企業。TCL電子已獲納入深港通之合資格港股通股份名單,是恒生港股通指數、恒生綜合中小型股指數及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基準指數成份股,並從2018年起連續多年獲得恒生指數公司授予ESG評級A。 如欲查詢更多資料,請瀏覽TCL電子投資者關係網站http://electronics.tcl.com,或掃描下方二維碼訪問TCL電子投資者關係官方微信公眾號。  

碧瑤綠色2023年度經調整純利增加36.7%

手頭合約大增至51億港元 創歷史新高 利好政策帶動高速發展 香港2024年3月28日 /美通社/ — 碧瑤綠色集團有限公司(「碧瑤」或「集團」;股份編號:01397.HK)欣然宣佈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年內」)之全年業績。 年內,集團收益為約23.3億港元,較去年增加約29.8%。撇除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的非經營性補貼*後,集團本年度錄得經調整純利為約46.3百萬港元,較2022年同比增加約36.7%。董事會建議派付本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3.4港仙。 業務回顧及展望 經調整純利大幅增長主要由於(i)香港垃圾徵費計劃為集團回收及綠色科技業務帶來增長動力;(ii)成功從政府、半官方機構及私人機構獲得新清潔服務合約;及(iii)規模效應帶來效率提升。截至2024年3月27日,集團手頭合約大增至約51億港元,為日後年度迎來可觀的收益增長。 年內,清潔業務作為集團的核心業務,繼續錄得可觀增長,收益較去年增加37.3%,達至約18.3億港元,佔集團總收益約78.5%。截至2023年年底,集團為政府轄下的街道清潔服務版圖,覆蓋全香港共八區(荃灣區、旺角區、沙田區、元朗區、西區、東區、深水埗區及大埔區),服務人口約300萬。集團為政府轄下的街市清潔服務版圖以及康樂場地清潔服務版圖亦覆蓋全香港多區。集團的其他清潔場地遍及醫院(北大嶼山醫院、明愛醫院及葵涌醫院)、診所(衞生署九龍東及九龍西區診所)、香港國際機場、學校、屋苑及私人機構等眾多不同場景,顯示集團於香港清潔服務市場的領導地位。 廢物管理方面,集團為政府轄下的五區提供廢物收集服務,包括荃灣區、黃大仙區、旺角區、灣仔區及東區,服務人口約160萬。回收方面,集團作為政府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服務承辦商,為香港處理約5,000個回收點(包括塑膠、玻璃樽、金屬、廢紙及廚餘),為市場領導者之一。2023年,集團獲得環保署批出,為公共場所及學校的回收箱提供收集服務,並於年內繼續為環保署的「塑膠回收先導計劃」服務合約,為香港東區、觀塘區及中西區提供塑膠收集服務。集團亦為香港眾多環保署轄下的「綠在區區」回收環保站、智能塑膠樽回收機及不同機構,提供回收服務。另外,碧瑤分別為港島、新界及離島提供玻璃容器收集及處理服務。廚餘收集服務方面,作為香港廚餘收集服務市場領導者之一,集團於年內為環保署,於九龍區及新界西提供可回收廚餘收集服務。此外,集團於2024年初,成功贏得兩項合約為大型私人住宅屋苑,提供智能廚餘回收機及其維護服務,助力居民高效回收廚餘,並減少垃圾徵費支出。 經過集團近年的策略部署,綠色科技業務快速增長。集團為政府提供智能回收機及一個大數據分析平台取得驕人進展。智能回收機現已遍及香港不同角落,每日24小時為市民提供便捷的回收體驗,並有助提升香港整體回收量。此外,集團於年內獲得食環署批出一份合約,以飛時測距及物聯網技術驅動的系統,為香港超過800個公共廁所、旱廁及公共浴室提供人流點算服務,協助政府監測人流並優化服務水平,以及制定公共廁所的未來發展策略。 集團生物科技(黑水虻)轉化技術項目成功「轉廢為材」,既解決香港雞糞問題,又將轉化出來的昆蟲蛋白及有機肥料,於香港漁農業使用。 集團與怡和機器有限公司合作位於香港屯門環保園的生物炭工廠已於年內試營運,通過熱解技術,將園林廢料轉化為高質量生物炭以作各種應用,從而達到「轉廢為材」的目的。 園藝方面,集團現時園藝服務遍及一些大型私人住宅、學校、商場、酒店、香港科學園及香港科技大學等。年內,集團獲得元朗防洪霸及明渠改善工程及屯馬線延線-屯門泳池重新配置項目。蟲害管理方面,集團於年內為黃大仙區、大埔區及油尖區,提供蟲害管理服務。此外,集團分別為古物古蹟辦事處轄下29個古蹟及華人廟宇委員會轄下24間廟宇,提供白蟻防治及監測服務。 為實現《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中有關香港於2035年前達致「零廢堆填」的目標,政府年內公佈「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垃圾徵費」)將於2024年8月1日正式推行,預計政策推行後將進一步推動市民積極循環回收,刺激回收量大幅增加。現時全港僅有35%公屋配置了廚餘回收機,政府計劃2024年內擴展至全港所有公共屋邨。私人屋苑方面,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隨著垃圾徵費即將實施,在政府大力倡導及預計垃圾徵費所創造的市場需求下,相信為集團智能回收機、廚餘回收機以及相關智能科技業務,帶來龐大商機。 除垃圾徵費外,政府同步積極推展「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預計2-3年內推出。垃圾徵費及此計劃推出後,將直接拉動碧瑤回收服務的業務量,為碧瑤多年來於回收服務建設的投資及競爭壁壘,提供可觀回報。 此外,根據2023年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全面發展後可提供約50萬個新增房屋單位,相信為本集團多個核心業務帶來契機。 展望未來,碧瑤將繼續提高各業務的市場份額,積極於香港及以外地區擴張。同時尋找合適的併購、合營、或新業務項目,加速未來業務增長,為股東締造可觀及長遠回報。 有關集團2023年度業績公告詳情,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www.baguio.com.hk/zh-HK/Investor%20Relations/Announcements%20and%20Notices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非經營性補貼包括但不限於防疫抗疫基金下的「保就業」計劃、車輛補貼計劃及綠色就業計劃等。 碧瑤綠色集團簡介: 碧瑤綠色集團(股份編號:01397.HK)成立於 1980 年,為香港最大的綜合環境服務集團之一,提供環衞保潔、資源回收、循環再造、廢物管理、綠色科技、有機肥料及動物飼料生產、園藝綠化工程及害蟲防治等。本集團為不同領域的客戶提供服務,包括政府部門、各大機構及跨國企業。本集團努力不懈地提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表現,以推進本集團的可持續發展,以實現將香港推動成為更清潔、更綠色、更健康城市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