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東京SÉZANNE榮登2024年度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亞洲50最佳餐廳」NO.1寶座

東京Sézanne榮登榜首,並奪得由S.Pellegrino(聖沛黎洛)和Acqua Panna(巴娜)贊助的The Best Restaurant in Asia「亞洲最佳餐廳獎」 新加坡憑9間上榜餐廳成為本年度入圍最多餐廳的城市,新入選餐廳包括Seroja(No.31)和Lolla(No.43),前者同時榮獲由Nongshim(農心)贊助的Highest New Entry Award「最佳新上榜餐廳獎」 香港的Wing(永)排名較上年度大幅上升32位,登上No.5,並獲得由Korean Air(大韓航空)贊助的Highest Climber Award「最佳進步獎」 曼谷Nusara(No.6)為本年度Gin Mare Art of Hospitality Award「Gin Mare待客藝術獎」得主;同樣位於曼谷的Haoma(No.90)則贏得Sustainable Restaurant Award「可持續餐廳獎」 來自東京Faro的Mineko Kato(加藤峰子)榮獲由Valrhona(法芙娜)贊助的Asia’s Best Pastry Chef「亞洲最佳糕點師獎」 來自台北Logy(No.22)的Kevin Lu(盧楷文)榮膺Beronia Asia’s Best Sommelier Award「Beronia亞洲最佳侍酒師獎」 來自首爾Mosu(No.41)的Sung Anh榮獲由同行投票選出的Inedit Damm Chefs’ Choice Award「Inedit Damm主廚之選獎」 如需完整的 1-50 名單,請點擊此處。 韓國首爾2024年3月27日 /美通社/ — 位於東京的Sézanne在2024年度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亞洲50最佳餐廳」實體頒獎典禮上榮獲由S.Pellegrino(聖沛黎洛)和Acqua Panna(巴娜)贊助的The Best Restaurant in Asia「亞洲最佳餐廳獎」。此頒獎典禮由50 Best與主辦目的地合作夥伴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Rural Affairs,MAFRA(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和Seoul Metropolitan Government(首爾市政府)合作舉辦。 Tokyo’s Sézanne is crowned No.1 in 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 2024, sponsored by S.Pellegrino & Acqua Panna, at a live awards ceremony in Seoul 本年度的榜單上有來自19個亞洲城市的餐廳,其中8間屬首次入圍。名單由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 Academy「亞洲50最佳餐廳」評審委員會票選誕生,該委員會由318位具影響力的專家組成,包括美食作家、食評家、主廚、餐飲企業家和亞洲餐飲界領袖,男女比例各佔一半。 Sézanne由主廚Daniel Calvert掌勺,主打新派法式料理,以專業精準的烹飪手法,結合優質日本食材,演繹出現代經典菜餚。餐廳位於東京丸之內四季酒店7樓,靈感源自法國香檳區同名小鎮,餐飲體驗包括選擇繁多的稀有香檳、手工氣泡酒及年份特釀。 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亞洲50最佳餐廳」內容總監William Drew說:「我們衷心祝賀所有入選本年度名單的優秀餐廳,它們充分展現出亞洲美食文化的活力和多元性。我們也要特別表揚Sézanne的整個團隊,他們憑藉無懈可擊的佳餚、盡善盡美的款待和創新意念,令Sézanne成為不容錯過的美食目的地。」 媒體中心: https://mediacentre.theworlds50best.com PDF – https://mma.prnewswire.com/media/2369826/50_Best_List.pdf    

上市20年,市值增長30倍,累計分紅280億:濰柴動力打造高成長、高回報、高預期價值共享發展模式

中國濰坊2024年3月26日 /美通社/ — 3月26日,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2338.HK,000338.SZ)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3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2%;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3.8%;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幣1.04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4.5%;堅持為股東創造良好回報,保持高比例分紅政策,2023全年現金分紅比例提升至50%。 2004年3月11日,濰柴動力在香港成功上市,今年迎來上市20年。3月26日上午,全球券商、投資者、合作夥伴和媒體記者聚首中國濰坊,共同召開濰柴動力上市20年改革創新發展成果學術研討會,山東重工集團、濰柴動力、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譚旭光作了題為《成長•價值•未來》的主旨演講,分享了五大濰柴模式、四大發展邏輯。 濰柴動力是中國內燃機行業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2004年在香港上市時,募集資金1.7億美元,招股超額認購928倍,國際配售超額認購52倍,刷新1998年以後香港主板H股市場IPO的歷史紀錄。2007年,借助中國證券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的戰略機遇,濰柴動力創新性的完成了換股吸收湘火炬並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是中國第一家通過換股吸收合並方式實現「H to A」兩地上市的企業,被全球資本市場稱為最具創新價值的第一併購案例。一系列舉措不僅打通了濰柴動力資本國際化道路,也為其以上市公司為主體的一系列國內外併購 ,創造了條件。 2005年,濰柴以10.2338億元戰略重組湘火炬集團,這是當時中國證券資本市場最大的現金併購案例,平行整合濰柴動力發動機、法士特變速箱、漢德車橋,全球首創黃金動力總成一體化模式。逆向整合陜汽重卡、雷沃農業裝備、雷沃工程機械等產業資源,讓發動機「長上腿、安上大腦、插上翅膀」,構建起了全球領先的同心輻射產業生態圈。目前,濰柴重型發動機、重型變速箱銷量全球第一;農業裝備、車橋等銷量中國第一;陜汽重卡銷量中國領先。 2009年,濰柴動力收購法國百年企業博杜安發動機公司,走出了海外併購的第一步,將目標瞄準了國際資本市場。從「歐洲三部曲」到「北美二重奏」,德國凱傲和林德液壓、美國PSI、英國希鋰斯、加拿大巴拉德、德國歐德思、奧地利威迪斯、瑞士飛速等10余家全球高科技企業先後進入濰柴大家庭,共同發力大缸徑高功率密度發動機、高端液壓、CVT動力總成、燃料電池等戰略領域,構建起智慧物流黃金產業鏈,濰柴動力跨國指數達到48.57%,閃耀世界舞臺。 20年來,濰柴動力已經成長為一家涵蓋動力系統、商用車、農業裝備、智慧物流等業務板塊的國際化企業,營業收入從2004年的62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2140億元,增長33倍;歸母凈利潤從2004年的5.4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90.1億元,增長16倍。濰柴動力在全球的綜合實力、投資價值、品牌影響力,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總市值超過1400億元,較上市之初增長30倍,最高市值較上市之初增長超40倍,20年累計分紅超過280億元。 譚旭光說,20年同心同行、協作共贏,奠定了濰柴動力與全球夥伴無比堅實的合作基礎。成長、價值、未來,是我們最大的同心圓。成長,就是要實現世界一流企業的夢想!價值,就是要成為受人尊敬的國際化強企!未來,濰柴動力的明天會更好!明天的濰柴,必將活力無限、潛力無限、精彩無限,永遠值得期待、值得追隨。

恒生銀行推出330億港元中小企Power Up融資基金

配以中小企貸款專線及網上貸款申請平台 冀支持中小企  助推動香港經濟 香港2024年3月26日 /美通社/ — 恒生銀行(「恒生」)今天宣布,推出330億港元中小企Power Up融資基金,以支持及配合香港中小企推動業務增長、跨境發展,以及邁向可持續發展的融資需要。 恒生作為香港最大的本地銀行,服務本港近四分之一的中小企,當中逾半客戶更與恒生建立了超過10年的合作關係;同時,恒生亦積極配合中小企成長,超過6成新客戶為初創企業。 透過與來自不同業務範疇的客戶緊密溝通,恒生了解中小企在疫情後,面對不同挑戰及發展需要,可概括為:現金流不足、業務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營運成本增加、需要綠色轉型,以及希望發展大灣區業務。 有見中小企面對的情況,恒生決定預留330億港元,成立中小企Power Up融資基金,同時亦配合政府於財政預算案中多項支持中小企的措施。 恒生銀行商業銀行業務總監李秀怡表示:「作為香港最大的本地銀行,恒生具備完善的網絡和經驗,支持中小企發展業務。我們深明企業正面對複雜多變的營商環境,需要開拓商機的同時,亦需提升可持續發展的表現。恒生推出全新330億港元中小企Power Up融資基金,展現了我們堅定支持中小企的信念,同時亦回應了財政預算案中多項支援中小企的措施。我們期望這個基金亦可以幫助推動香港經濟發展。」 恒生的330億港元中小企Power Up融資基金由多樣化的貸款方案組合而成,包括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8成及9成信貸擔保產品、創科貸款、貿易貸款、循環貸款,綠色貸款及社會責任貸款等,當中「中小企同『恒』貸款」為此基金的其中一個重點。 為配合中小企Power Up融資基金內不同的貸款方案,恒生亦特意推出一系列配套服務,並配以數碼渠道的優化。 中小企貸款專線:恒生於本月11日已經推出了中小企貸款專線(電話:2198 8033),由專人接聽以便更有效率地協助中小企處理貸款申請。 升級版網上貸款申請平台:恒生為首家香港銀行為商業客戶提供全程數碼化的貸款流程,網上平台結合電子身份認證和電子簽署,由貸款申請、批核、確認、以至入帳,提供快捷方便的融資體驗。恒生更會主動為約8,000位現有中小企客戶提供預先批核貸款,毋須資產作抵押品及提供財務報表,可最快在5日內將貸款額入帳,切合中小企靈活省時的融資周轉需要。而其他中小企客戶亦可於恒生商業網上申請平台申請貸款,最快10秒即可獲悉原則性批核結果。 除了推出中小企Power Up融資基金外,恒生積極響應及配合政府及監管機構支持中小企的措施,包括一直為客戶提供靈活還款的方案等,為有需要的客戶提供部分本金還款等彈性的還款選項,並積極參與「商業數據通」(CDI)及「銀行同業帳戶數據共享」(IADS)先導計劃,按客戶意願與同業共享數據,提升客戶體驗。 恒生為首間與數碼港簽訂合作備忘錄及展開合作的本地策略夥伴銀行,並採納數碼港初創公司的收付款方案,支持中小企業創新。另外,恒生率先為內地人士提供商業銀行電子簽署服務,同時進一步擴闊網上遙距開立商業戶口的服務,讓有內地人士為股東的香港公司也可網上開戶,以配合大灣區愈趨緊密的商貿往來。 恒生銀行商業銀行業務總監李秀怡表示,預留330億港元成立中小企Power Up融資基金,以支持香港中小企。 關於恒生銀行恒生銀行創立於1933 年,一直與時俱進,為個人及商業客戶提供優質及以客為本的銀行、投資和理財服務。恒生被譽為香港領先的本地銀行,現時服務超過390 萬名客戶。 憑藉獲獎無數的流動理財服務應用程式及優秀的數碼能力,並透過在香港超過260 個服務網點,恒生銀行為客戶提供無縫的線上線下全方位服務體驗,隨時隨地配合客戶的理財需要。 該行全資附屬公司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內地近20個主要城市設有網點,為不斷增長的當地及有跨境理財需要的客戶提供服務。該行亦於澳門及新加坡設有分行,以及於台北設有代表處。 恒生銀行植根香港,與社區緊密連繫。為支持社區,該行展開不同的社區及環保項目,主要涵蓋年輕人未來所需技能、可持續金融及金融知識、應對氣候變化及關懷社區。 恒生銀行為全球最大金融服務機構之㇐的滙豐集團之主要成員。有關恒生銀行其他資料,請瀏覽該行網頁www.hangseng.com。

信和集團旗下「信和創意研發室」拓展至北部都會區

啟動全新平台The Spark連繫香港創科生態圈  發揮大灣區初創企業的橋樑角色 香港2024年3月26日 /美通社/ — 創新科技是引領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信和集團(「集團」)一向致力培育創科人才,積極支持香港整體創科生態圈發展,並於今日宣布全新的「信和創意研發室」(Sino Inno Lab)正式開幕,進駐北部都會區,繼續提供驗證創新意念及科技的「沙池」平台,同時啟動The Spark為創科人才提供一個開放的交流平台及軟着陸中心。「信和創意研發室」及The Spark期望憑藉北部都會區的樞紐優勢,發揮香港匯聚粵港澳大灣區、連通內地與世界橋樑的角色,與各界攜手推動創科生態圈蓬勃發展。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JP(右四)、信和集團聯席董事黃永龍先生(左四),以及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楊孟璋先生(右三)、信和集團資產管理董事蔡碧林小姐(左三)、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先生(左二)、中國發明協會副秘書長劉志明先生(左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馬惟善先生(右二),以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創新科技主管 – 全球創新潘志健教授工程師(右一)等,一同見證「信和創意研發室」及The Spark 的重要時刻。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JP、信和集團聯席董事黃永龍先生、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楊孟璋先生及信和集團資產管理董事蔡碧林小姐,連同一眾嘉賓出席今日舉行的開幕儀式,包括香港工業總會、中國發明協會、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多國駐香港領事館商務及投資代表,以及合作夥伴代表包括香港六所大學的創業平台、InnoHK科研平台、大灣區創業孵化器、非政府組織,還有來自本地、大灣區及海外的初創企業。在各界的共同見證下,「信和創意研發室」邁向重要新里程,並率先展出多項深科技如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醫療科技和房地產科技等,涵蓋房地產科技(PropTech)、建築科技(ConTech)、藝術科技(ArtTech)及社會科技(SocialTech)等領域。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出席開幕禮致辭時表示:「香港要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需要一個蓬勃的創科生態圈,而初創企業是支撐及維持創科生態活力的關鍵環節。我們正在思考如何讓初創企業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下一步將會加大力度支援『加速器』建設。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是香港創科產業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信和集團將創意研發室擴展至北都,是身體力行地展示對北都和香港創科發展的大力支持。我期望政府與民間繼續攜手共進,為培育更多優質的初創企業和建構蓬勃的初創生態努力。」 啟發創意並支援創新 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楊孟璋指:「信和集團一直支持香港創科生態圈發展,多年來『信和創意研發室』致力推動創客和企業之間的概念驗證合作,促進創意的誕生及科技應用的發展,並協助本地及海外初創公司實現更多成功故事。在推動創新和創意文化的過程中,我們非常高興能遇見到許多具有創意抱負和創業精神的年輕人,同時也感謝政府、商界、專業人士和業界的持續支持。今日『信和創意研發室』在北部都會區擴展,同時成立了『The Spark』,這是一個不限於技術應用展示、工作空間和活動場地的動態網絡,也是培育初創企業擴大及迅速發展的加速器,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台能夠加強凝聚志同道合的創科人才,促進交流及合作,共同探索大灣區的商機,並成為本地、大灣區和海外初創企業之間的重要橋樑。」 為創科人才構建資源及網絡 「信和創意研發室」成立於2018年,為信和集團的協作「沙池」平台,旨在協助本地及海外的初創企業、研發人員和科技企業,推行實證並與持份者攜手共創尖端智能生活解決方案,主要專注於房地產科技領域的技術發展。自研發室成立以來,已與超過 800位創客合作探索新技術,為逾100項科技解決方案提供支持,幫助其擴大規模和加速部署,而位於觀塘的研發室至今已接待超過10,000名來自1,200個機構及超過25個國家的訪客,參觀展出的房地產解決方案。 全新的「信和創意研發室」,旨在為香港、中國內地和海外的初創企業提供展示創新科研產品,測試巿場反應的機會。 作為一個新成立的創新開放平台,The Spark將成為企業家及初創企業交流協作的聚腳點,同時作為軟著陸中心提供相應支援,連接本地、大灣區和海外的初創企業,推動創科生態圈的健康發展。 北部都會區盡享地利優勢 創新科技是北部都會區四大重要板塊之一,「信和創意研發室」及「The Spark」坐落於北部都會區的One North朗壹廣場,位處核心商務區及「雙城三圈」,地理位置優越,方便前往深圳和大灣區,具有獨特的戰略位置及發展潛力。這使其成為合適的軟著陸中心,吸引更多人才及企業匯聚,為探索北部都會區和整個大灣區的商機提供理想場所,有助香港及海外初創企業進入大灣區市場。 下載活動高清相片:https://shorturl.at/oJMU5 關於信和集團 信和集團於1971年成立,由黃氏家族私人控股公司及3家上市公司組成:分別為信和置業有限公司(港交所:0083)、尖沙咀置業集團有限公司(港交所:0247)及信和酒店 (集團) 有限公司(港交所:1221)。 作為香港主要地產發展商之一,信和集團的核心業務包括物業發展及物業投資,多年來與社區共同成長。集團擁有多元化物業組合,包括住宅、寫字樓、工業、商場及酒店項目,足跡遍及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內地、新加坡及澳洲,興建逾250個發展項目,總面積超過1.3億平方呎。集團同時從事與物業管理、酒店投資及管理相關業務,包括富麗敦酒店及度假村與其他聯屬品牌。 集團擁有超過11,000名員工,以「建構更美好生活」為願景,透過「綠色生活」、「創新構思」和「心繫社區」三項關鍵元素,建構宜居、宜作、宜樂的社區。可持續發展更是信和集團業務營運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致力為持份者創造價值,並透過業務範疇推動可持續發展,建構更美好未來。 www.sino.com

順豐同城2023年實現全面盈利 高質量健康增長

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淨利潤達人民幣 64.9百萬元依托全場景的業務模式推動業務融合 全面展現健康經營  業績亮點 收入為人民幣約 12,387.4 百萬元,同比穩步增長21.1%,總單量同比增長超三成; 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毛利及毛利率顯著改善,實現毛利人民幣約794.7百萬元,同比大增93.5%;毛利率連續六年提升至6.4%,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 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淨利潤為人民幣約64.9百萬元,淨利率達0.5%;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淨利潤為人民幣50.6百萬元,淨利率達0.4%,實現扭虧為盈且淨利潤穩步增長; 同城配送服務的收入錄得人民幣約 7,387.3 百萬元,同比上升12.8%; 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的收入人民幣約 5,000.2 百萬元,同比大幅增長35.9%; 年度活躍消費者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3年底達到約2,050萬人; 面向消費者的同城配送收入爲人民幣約 2,167.6 百萬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平台上的年度活躍商戶規模達到470,000,服務商家規模明顯增長; 2023年,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人民幣約266.3百萬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短期理財投資分別爲人民幣1,901.7百萬元和人民幣516.8 百萬元,現金流實現轉正,凸顯了良好的業務質量和經營韌性。 香港2024年3月26日 /美通社/ — 中國最大的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商杭州順豐同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順豐同城」或本「集團」;股份代號:9699.HK)公佈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報告期間」)經審核的全年業績。於報告期間,集團取得令人滿意的業績,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收入同比穩步增長21.1%至約人民幣12,387.4百萬元,總單量同比增長超三成;毛利同比大增93.5%至高達人民幣794.7百萬元;毛利率連續六年提升至6.4%,同比上升2.4百分點。年內,持續經營業務錄得淨利潤為約人民幣64.9百萬元;淨利率較同期大幅改善至0.5%。 2023年,集團全年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人民幣266.3百萬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短期理財投資分別爲人民幣1,901.7 百萬元和人民幣516.8百萬元,現金流狀况良好、資金充裕,全面展現健康經營。 順豐同城管理層表示:「2023年集團率先行業實現全年盈利,彰顯出集團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豐碩成果,實在令人鼓舞。全賴我們依托全場景的業務模式,持續增加訂單密度和業務結構優化,推動業務融合。集團的規模經濟與網絡效應得以進一步釋放,以差異化服務吸引高價值訂單,科技驅動全面統籌調度、優化運力網絡效能,持續的精細化管理完善運營質量等舉措,不斷提升了資源投入産出效率。集團始終致力於以『優質、高效、全場景』的發展理念,以『讓更多人享受零距離美好生活』爲使命,深耕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 同城配送全方位拓展客戶群 、深耕下沉市縣、加深合作場景 報告期間,順豐同城的同城配送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2.8%至人民幣7,387.3百萬元。收入穩健增長主要由於:(i)餐飲外賣消費需求穩固,即時配送的消費習慣拓展至零售消費場景,非餐場景維持穩健增長趨勢,2023年收入同比增長21.2%至人民幣2,929.0百萬元;(ii) 綜合物流基礎能力令集團可向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專業優質的即時配送服務,與大客戶(KA客戶)合作深化,年度活躍商戶和消費者規模擴大;(iii)深耕下沉市縣 ,特別是加强縣域滲透,2023縣域收入規模同比增長147%;(iv)與各大流量平台積極探索本地生活服務新業態,加深合作場景;(v)小時級配送網絡可以有效滿足同城快遞的提速需求;及(vi)採用積極的定價策略增强産品競爭力。 面向商家的同城配送收入近人民幣約52.2億元,活躍商戶規模持續擴大 集團以開放包容的即時配送網絡以及專業、高效與全場景的配送解決方案爲商家賦能,保持廣泛的商家合作。2023年,面向商家的同城配送實現收入人民幣5,219.7百萬元,同比增長12.3%。 商家合作方面,服務商家規模明顯增長、結構改善,品牌合作進一步加深。2023年,平台上的年度活躍商家規模達到了47萬,超過一半新增門店是來自下沉市縣。其中,KA客戶增長勢頭强勁,新簽收入實現高雙位數的增長,連鎖客戶佔比提升帶來業務穩定性提升。年內,集團與霸王茶姬、茉莉奶白、淘寶買菜、海王星辰等品牌商家達成合作。 場景拓展方面,集團依托全場景能力,圍繞重點品類優化産品服務。集團通過聚焦於重點行業、關鍵節假日、熱點事件以及新興場景,提升差異化服務能力。2023年,茶飲配送收入同比增長75%,醫藥、美妝、母嬰、寵物與珠寶等零售品類配送收入同比實現高雙位數增長。 覆蓋方面,集團重點强化在下沉市場的即時配送網絡建設。報告期間,全國縣城覆蓋超1,000城,覆蓋率達60%。隨著已覆蓋縣域的深耕及穩定運營,2023年縣域收入規模同比增長147%。 集團積極把握流量多極化趨勢,作爲接入平台最爲廣泛和深入的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商之一,推動與各大本地生活服務平台共建生態,包括(i)抖音、(ii)阿里、 (iii)微信及(iv)滴滴快送等,提供覆蓋全國的同城件配送服務,進一步佈局集團的多元用戶服務生態。目前,集團與多個戰略合作方仍在不斷探索機會,嘗試新的合作場景,通過高質高效的即時配送體驗,助力本地生活服務新生態更加繁榮。 我們快速擴張及加密在全國的運力網絡佈局,商圈數量和訂單密度均有所增加。2023年,集團優化創新運營模式,圍繞頭部客戶門店來加强其所在商圈的運營效率,在有效解決了高峰爆單、等餐時間過長、閑時人員閑置等痛點,雙方都能實現降本增效。集團的盈利商圈數有所增加。2023年,整體平均配送距離有所增加,時效達成率約爲95%,3公里以內訂單的平均配送時長爲22分鐘。 集團亦與順豐控股集團生態圈的參與者進行戰略合作,爲客戶打造「前端倉儲+中端幹綫+同城即時配送」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通過集團與順豐控股集團的資源協同和能力整合,客戶能更便捷地選擇合適的物流産品。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助力集團與順豐控股集團均能共同擴大客戶基礎並提升客戶忠誠度。2023年,集團與順豐控股集團一起服務的月結客戶帶來人民幣252.0百萬元的外部增量收入,同比增長32.5%。 面向消費者的同城配送需求提速,收入同比上升至人民幣約21.7億元 面向消費者,順豐同城致力於打造行業一流的專業實時履約服務。集團的「幫送、幫取、幫買及幫辦」服務覆蓋了生活幫忙、醫療健康、商務代辦等個人生活和工作場景,强化「重要物品急送首選順豐同城」的品牌形象。2023年,面向消費者的同城配送收入爲人民幣2,167.6百萬元,同比增長14.2%。 報告期間,集團加深了對消費者的理解,主動捕捉市場新機會,集團加强在城市商業區(CBDs)和寫字樓區域的服務能力,通過規範騎手形象、裝備、話術、配送操作等環節,確保優質取送體驗和配送安全性,商務場景訂單量同比增長27%。集團通過渠道合作,增加對同城快遞用戶的觸達,消費者可以在下單界面自主選擇「小時達」服務,滿足對同城快遞的提速需求。 集團積極優化品牌投放和渠道營銷策略,通過拉新活動、折扣投放、社群運營和城市活動等多種方式覆蓋目標客群,提升了獲客效率和新用戶轉化率。隨著用戶規模的擴大,集團更加注重提升服務質量,實施用戶精細化運營,並優化會員體系,旨在促進核心個人用戶的留存率和複購率提升。年度活躍消費者規模擴大,截至2023年底接近2,050萬人。 最後一公里配送收入增長35.9%至人民幣50億元 2023年,集團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的收入同比增加35.9%至2023年的人民幣5,000.2百萬元,主要得益於:(i)利用集團的小時級/分鐘級的彈性配送網絡,滿足傳統物流服務的提速需求,深化合作場景,包括「收件」、「半日達」、「小時達」等在內的多元化轉運和上門攬派服務快速起量,收入同比快速增長;(ii)隨著集團的運力底盤鞏固,與主要客戶的合作規模和派件佔比穩步提升;及(iii)充份發揮彈性底盤的作用,春節、618和雙11電商節等訂單高峰業務量同比增長,峰值派件量創新高。集團的彈性網絡能幫助客戶解決訂單高峰期自有運力緊張與單量增長不匹配的問題,確保平穩應對和穩定履約,同時支持物流各環節的提速和個性化服務。集團在通過深化網絡融通,助力物流服務商實現提升履約效率的同時,降低運營成本。 推進運營數字化和AI決策智能化,實現了核心鏈路的協同響應 順豐同城致力於在業務的各個環節推進運營數字化和AI決策智能化。集團的城市物流系統(「CLS」)涵蓋智能業務規劃及營銷管理、騎手融合調度及智能訂單分發、智能運營優化等三大核心功能,並實現了核心鏈路的協同響應。 基於自身科技能力的沉澱,集團進一步推廣「豐配雲」SaaS實時物流系統,爲配送服務商和有自配送團隊的商家提供一站式同城物流解決方案。「豐配雲」系統核心功能覆蓋同城即配的各個環節,能有效適配不同類型商戶的履約要求,賦能配送服務商及商家實現全渠道訂單和全流程高效管理,助力效率提升和成本節約。基於客戶反饋,使用「豐配雲」的服務後,能切實看到訂單接起量和配送準時率的顯著提升。 集團嘗試探索智慧物流和無人配送技術在商業化場景的應用。2023年,集團在城市商業區、以及在校園、産業園等封閉園區內,對無人機、無人車的配送方案和運營模式進行測試且取得階段性的成功進展。集團將加速佈局,長遠目標是希望無人配送能力能成爲現有騎手網絡的有效補充,推動效率提升,給用戶帶來不一樣的交互體驗。 展望未來,順豐同城管理層表示:「集團將積極把握流量多極化、本地零售發展、同城物流提速和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持續滲透的市場趨勢帶來的機會,堅決投入到做大規模、做寬場景、做好服務、做實網絡中,提升中長期收入和利潤空間。我們也會將一部份經營提效和成本下降帶來的利潤空間,持續投入到業務拓展和精益運營中,形成經營的良性循環。我們也將順應不斷變化的消費趨勢,專注於爲客戶、行業和社會服務,創造更多的靈活就業機會,為股東和客戶帶來更廣泛的價值創造。」 – 完 – 關於杭州順豐同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碼: 9699.HK) 順豐同城專注於把握同城實時配送服務的新興商機。自2019年起,公司實現獨立化、公司化運作,持續積極抓住新消費趨勢帶來的增長機會。順豐同城採用全場景業務模式,對各類産品和服務實行配送場景全覆蓋。服務覆蓋範圍廣泛,涵蓋成熟場景(例如餐飲外賣)至增量場景(例如同城零售、近場電商及近場服務),使順豐同城能够因應本地消費市場發展升級去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詳情請瀏覽公司網站:https://ir.sf-cityrush.com/cn/investor-re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