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亞盛醫藥公佈2025年上半年業績,耐立克銷售強勁增長達93%

2025年上半年,耐立克®(奧雷巴替尼)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3%至人民幣2.17億元,這主要得益於國家醫保目錄對該藥物覆蓋範圍的擴大 利生妥®(利沙托克拉)于于2025年7月10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治療既往經過至少包含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在內的一種系統治療的成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CLL/SLL)患者。 利生妥®一線治療中高危MDS患者的全球註冊III期臨床研究獲美國FDA和歐洲EMA批准,並已在中國和歐洲完成首例患者入組 公司於2025年7月完成一輪新股配售,淨募集資金共計人民幣13.7億元  九項註冊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其中三項已獲美國FDA許可  中文(普通話)投資者會議直播將於美國東部時間2025年8月20日晚上9:00 /北京時間 2025年8月21日上午9:00舉行;英文電話會議和網絡直播將於美國東部時間2025年8月21日上午8:00 / 北京時間晚上20:00舉行 美國馬里蘭州羅克維爾市和中國蘇州2025年8月21日 /美通社/ — 致力於研發創新藥以解決腫瘤等領域全球患者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的綜合性生物醫藥企業–亞盛醫藥(納斯達克代碼:AAPG;香港聯交所代碼:6855)(以下簡稱「亞盛醫藥」 、「本公司」 、「我們」 或「我們的」 )今日公佈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個月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並介紹了臨床開發和商業化方面的重要進展。 亞盛醫藥董事長、CEO楊大俊博士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業務發展勢頭強勁,其中耐立克®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3%至2.17億元人民幣。這一顯著增長得益於耐立克®國家醫保目錄覆蓋範圍的擴大,中國患者的用藥可及性隨之大幅提升。今年7月,利生妥®正式獲批,成為中國首個上市的國產原研Bcl-2抑制劑,標誌著我們在創新藥物開發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們強大的管線開發正持續推進,九項註冊臨床研究正在開展中,其中三項已獲美國FDA許可,這體現了我們為全球患者帶來創新癌症療法所做的不懈努力。此外,我們還在7月成功完成了一輪新股配售,淨募集資金13.7億元人民幣。這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財務實力,為推進商業化戰略和產品研發計劃提供了充分的財務支持。」 已上市產品和研發管線的主要進展 耐立克®(通用名:奧雷巴替尼):中國首個獲批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劑,已在中國獲批治療任何TKI耐藥、並伴有T315I突變的CML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的成年患者;以及治療對一代和二代TKI耐藥和/或不耐受的CML-CP成年患者。自 2021 獲批以來,耐立克®在中國的商業化表現持續向好。目前,耐立克®多項臨床試驗正在開展,以進一步擴大適應症。 商業化進展 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個月,耐立克®在中國的銷售收入增長93%,從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個月的1.13億元人民幣增至2.17億元人民幣。 自2025年1月起,耐立克®的所有已獲批適應症均已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NRDL),這顯著提升了該藥物在中國的可負擔性和可及性。  截至2025年6月30日,耐立克®在全國准入的DTP藥房和醫院共達到782家,較2024年6月30日增長17%。期間准入醫院數量由201家增至295家,同比增長47%。 臨床開發進展 公司正在持續為POLARIS-3研究招募患者。POLARIS-3為一項評估耐立剋期®用於治療既往系統性治療失敗的琥珀酸脫氫酶(SDH)缺陷型胃腸間質瘤(GIST)患者的註冊III期臨床研究。 公司正在持續為POLARIS-2研究招募患者。POLARIS-2為一項評估耐立克®用於治療伴有或不伴有T315I突變的經治CML-CP成年患者的註冊III期臨床研究。  公司正在持續為POLARIS-1研究招募患者。POLARIS-1為一項耐立剋期®聯合化療對比伊馬替尼聯合化療治療新診斷費城染色體陽性(Ph+)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註冊III期臨床研究。 預期進展 公司計劃爭取獲得美國FDA的許可,以啟動開展一項針對新診斷Ph+ ALL患者的註冊III期臨床研究。 利生妥®(Lisaftoclax): 新型口服Bcl-2選擇性抑制劑,通過選擇性抑制Bcl-2蛋白,恢復癌細胞的正常凋亡過程,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該品種在多種血液腫瘤和實體瘤治療領域具備廣闊的單藥和聯合治療潛力。利生妥®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種包括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在內的系統治療的成年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 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患者。目前該產品多項臨床試驗正在開展,以進一步擴大適應症。 商業化進展 2025年7月10日,利生妥®獲NMPA批准,用於治療既往經過至少包含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在內的一種系統治療的成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CLL/SLL)患者。這使利生妥®成為中國首個獲得附條件批准和上市許可用於治療CLL/SLL患者的Bcl-2抑制劑,也是全球第二個獲批的Bcl-2抑制劑。獲批上市後,公司隨即在中國啟動了利生妥®的商業銷售。 2025年4月,利生妥®單藥治療復發/難治性(R/R)CLL/SLL患者的治療方案首次被納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淋巴瘤診療指南2025》。 臨床開發進展 公司正在持續為GLORA-4研究招募患者。GLORA-4為一項評估利生妥®聯合阿扎胞甘(AZA)一線治療新診斷中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患者的全球多中心註冊III期臨床試驗。該試驗新獲美國FDA和歐洲EMA批准,並已在歐洲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公司正在持續為GLORA-3研究招募患者。GLORA-3研究為一項評估利生妥®用於一線治療新診斷老年或不耐受化療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註冊III期臨床試驗。  公司正在持續為GLORA-2研究招募患者。GLORA-2為一項評估利生妥®聯合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阿可替尼對比免疫化療治療CLL/SLL患者的註冊III期臨床試驗,旨在驗證該聯合療法作為一線治療的臨床價值。 公司正在持續為GLORA研究招募患者。GLORA為一項利生妥®聯合BTK抑制劑治療BTK抑制劑經治CLL/ SLL患者的經FDA批准的註冊III期臨床試驗。 公司正在持續為利生妥®聯合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的美國Ib/II期臨床研究招募患者。 其它業務進展 公司於2025年7月完成一輪新股配售,淨募集資金共計人民幣13.7億元。 公司任命Veet Misra博士為首席財務官,任命黃智為全球企業發展&財務高級副總裁。 2025年上半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 亞盛醫藥的收入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8.24億元人民幣減少5.90億元人民幣或71.6%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2.34億元人民幣。收入下降主要由於我們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記入了金額為6.78億元人民幣的知識產權收入。耐立克®2025年上半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收入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個月的1.13億元人民幣增長1.04億元人民幣或92.5%至2.17億元人民幣。 公司的銷售和分銷開支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0.90億元人民幣增長0.48億元人民幣或53.7%至截至2025年6月30的1.38億元人民幣。該增長主要源於耐立克®的商業化擴張和利生妥®的上市準備工作。 公司研發開支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4.44億元人民幣增長0.84億元或19.0%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5.29億元人民幣。該增長源於推進全球臨床開發的外部委託研發費用增長。 公司行政開支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0.87億元人民幣增長0.13億元人民幣或14.6%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1.00億元人民幣。該增長主要由於咨詢和代理費用增加所致。 公司融資成本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0.34億元人民幣減少0.06億元人民幣或18.4%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0.28億元人民幣。這主要由於銀行借款利率下降所致。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錄得其他開支0.40億元人民幣,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其他開支0.07億元人民幣增加0.33億元人民幣或465.6%。該增加主要是由於收購廣州順健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允價值損失增加所致。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淨虧損為5.91億元人民幣,而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盈利1.63億元人民幣。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每股虧損為每股普通股1.73元人民幣,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為每股普通股盈利0.56元人民幣。 截至2025年6月30日,現金和銀行存款餘額為16.61億元人民幣,而截至2024年12月31日為12.61億元人民幣,增長4.0億元人民幣或31.7%。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2025年1月美國首次公開發行帶來的9.7億元人民幣淨收益。 2025 年 7 月的公開募資為公司帶來了13.7億元人民幣的淨收益,加上現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貸款額度和未來的銷售額,這些資金將足以支撐公司在 2027 年年底前的運營開支及資本支出需求。 投資者電話會議和網絡直播 亞盛醫藥將召開投資者電話會議和網絡直播,討論其2025年上半年未經審計的中期業績。 中文(普通話)投資者網絡直播會議將於2025年8月21日北京時間上午9:00舉行。如需參加中文投資者活動或電話會議,請提前在此處註冊。 英文投資者電話會議和網絡直播將於2025年8月21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00 / 北京時間晚上20:00舉行。如需參加英文電話會議和網絡直播,請提前在此處註冊以獲取本地或免費電話號碼和您的個人識別碼。亞盛醫藥網站的公司活動頁面也將提供英文電話會議和演示的網絡重播。 關於未經審計財務信息的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半年度的未經審計年度財務信息,該信息尚未經本公司審計師審計或審閱。截至 2025 年6月30日止半年度的未經審計信息屬於初步信息,是基於目前可獲取的信息編製的,並且可能會因本公司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的完成而發生變化。因此,在本公司在6-K表格中提交的年度報告中所包含的財務報表裡反映的本公司實際業績和財務狀況,可能會與本文中的財務信息存在調整或不同的列報方式,且這些差異可能是重大的。未經審計的合併財務報表涵蓋了本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賬目。所呈現的所有期間的賬目均按照IFRS會計準則並依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規則和條例進行了會計處理。 貨幣匯率信息 除非另有說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截至20254年6月30日止6個月和截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幣對美元的換算分別是按照2025年6月30日,2024年6月28日和2024年12月31日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核證的紐約市中午買入匯率進行的,即1美元兌換7.1636元人民幣,1美元兌換 7.2672 元人民幣和1美元兌換7.2993元人民幣。亞盛醫藥並未作出任何陳述,表示本新聞稿中提及的人民幣或美元金額無論如何都能夠或本可以按任何特定匯率兌換成美元或人民幣(視情況而定)。 關於亞盛醫藥 亞盛醫藥是一家綜合性的全球生物醫藥企業,致力於研發創新藥,以解決腫瘤等領域全球患者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2019年10月28日,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855.HK;2025年1月24日,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AAPG。 亞盛醫藥已建立豐富的創新藥產品管線,包括抑制Bcl-2和 MDM2-p53 等細胞凋亡通路關鍵蛋白的抑制劑;新一代針對癌症治療中出現的激酶突變體的抑制劑等。 公司核心品種耐立克®是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劑,且獲批適應症均被成功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目前,亞盛醫藥正在開展耐立克®一項獲美國FDA許可的全球註冊III期臨床研究(POLARIS-2),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治療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成年患者。此外,耐立克®聯合治療新診斷費城染色體陽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Ph+ ALL)患者和治療琥珀酸脫氫酶(SDH)缺陷型胃腸道間質瘤(GIST)患者的全球註冊III期研究正在開展中。 公司另一重磅品種利生妥®是中國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原創Bcl-2抑制劑,已獲批用於既往經過至少包含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在內的一種系統治療的成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CLL/SLL)患者。目前,亞盛醫藥正在開展利生妥®四項全球註冊III期臨床研究,分別為獲美國FDA許可的治療經治CLL/SLL患者的GLORA研究;治療初治CLL/SLL患者的GLORA-2研究;治療新診斷老年或體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GLORA-3研究;以及治療新診斷中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患者的GLORA-4研究。 截至目前,公司4個在研新藥共獲16項FDA和1項歐盟孤兒藥資格認定,2項FDA快速通道資格以及2項FDA兒童罕見病資格認證。憑借強大的研發能力,亞盛醫藥已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知識產權佈局,並與武田、默沙東、阿斯利康、輝瑞、信達等領先的生物製藥公司,以及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和密西根大學等學術機構達成全球合作關係。 亞盛醫藥已在原創新藥研發與臨床開發領域建立經驗豐富的國際化人才團隊,以及成熟的商業化生產與市場營銷團隊。亞盛醫藥將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加速推進公司產品管線的臨床開發進度,真正踐行「解決中國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的使命,以造福更多患者。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根據美國《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以及經修訂的《1933年證券法》第27A條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第21E條所界定的前瞻性陳述。除歷史事實陳述外,本新聞稿中的所有內容均可能構成前瞻性陳述,包括亞盛醫藥對未來事件、經營成果或財務狀況所發表的意見、預期、信念、計劃、目標、假設或預測。 這些前瞻性陳述受到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影響,具體內容已在亞盛醫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中詳細說明,包括2025年1月21日提交的經修訂的F-1表格註冊說明書中的”風險因素”和”關於前瞻性陳述及行業數據的特別說明”章節、2019年10月16日提交的首次發行上市招股書中的「前瞻性聲明」、「風險因素」章節,以及我們不時向SEC或HKEX提交的其他文件。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實際業績、運營水平、經營成果或成就與前瞻性陳述中明示或暗示的信息存在重大差異。本前瞻性聲明中的陳述不構成公司管理層的利潤預測。 因此,您不應將這些前瞻性陳述視為對未來事件的預測。本新聞稿中的前瞻性陳述僅基於亞盛醫藥當前對未來發展及其潛在影響的預期和判斷,且僅代表截至陳述發表之日的觀點。無論出現新信息、未來事件或其他情況,亞盛醫藥均無義務更新或修訂任何前瞻性陳述。   亞盛醫藥集團 中期簡明綜合損益表 (單位:人民幣千元 (「 RMB」) 和千美元 (「US」),除股份數量和每股數據外)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 2023 2024 2025 2025 人民幣 人民幣 人民幣 美元$ (未經審計) (未經審計) (未經審計) (未經審計) 收益  知識產權收入 – 678,416 – –  產品銷售  129,533 124,823 212,874 29,716  其他 13,168 20,507 20,825 2,907 總收益 142,701 823,746 233,699 32,623 銷售成本  產品銷售 (18,154) (14,158) (20,659) (2,884)  其他 – (901) (991) (138) 總銷售成本 (18,154) (15,059) (21,650) (3,022) 毛利 124,547 808,687 212,049 29,601 其他收入及收益 17,021 17,346 36,661 5,118 銷售及分銷開支 (83,319) (89,637) (137,787) (19,234) 行政開支 (91,340) (86,988) (99,685) (13,915) 研發開支 (309,814) (444,079) (528,561) (73,784) 其他開支 (4,175) (7,106) (40,192) (5,612) 融資成本 (52,719) (34,076) (27,798) (3,880) 應占合營公司之溢利/(虧損) 196 (1,252) 1 – 除稅前(虧損)/溢利 (399,603) 162,895 (585,312) (81,706) 所得稅開支 (2,746) (69) (5,512) (770) 期內(虧損)/溢利 (402,349) 162,826 (590,824) (82,476) 以下人士應占: 本公司普通權益持有人 (402,351) 163,001 (590,768) (82,468) 非控股權益 2 (175) (56) (8) (402,349) 162,826 (590,824) (82,476) 本公司普通權益持有人應占每股(虧損)/盈利 基本 (1.47) 0.56 (1.73) (0.24) 攤薄 (1.47) 0.55 (1.73) (0.24)     亞盛醫藥集團 中期簡明綜合全面收益或虧損表 (單位:人民幣千元 (「RMB」) 和千美元 (「US」),除股份數量和每股數據外)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 2023 2024 2025 2025 人民幣 人民幣 人民幣 美元$ (未經審計) (未經審計) (未經審計) (未經審計) 期內(虧損)/溢利 (402,349) …

了解詳情

天時資源(8028.HK)、艾德金融及HashKey Chain簽署合作備忘錄 攜手推動香港首個白銀RWA項目 開啟貴金屬資產代幣化新篇章

香港2025年8月21日 /美通社/ — 天時資源控股有限公司(「天時資源」,股份代號:8028.HK)與艾德金融旗下艾德證券期貨及HashKey集團旗下HashKey Chain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三方擬合作發行參考白銀資產權益之數字代幣(「白銀代幣」),推動香港首個白銀代幣化實體資產(「RWA」)項目。 三方將探討透過HashKey集團旗下以太坊第二層區塊鏈網絡HashKey Chain開發、部署及發行白銀代幣之潛在合作機會。HashKey集團旗下HashKey Chain將提供相關之技術支援、紀錄存檔及合規協助服務,以促成發行白銀代幣。艾德金融則協助產品發行人在推出白銀代幣之前獲得主管監管機構(如有)所有必要的批准。艾德金融也將利用其客戶業務,主要地引導其客戶使用 HashKey集團及艾德金融營運的管道和產品,進行涉及白銀代幣的交易或合作。 天時資源之核心業務涵蓋勘探、開發及開採礦山、貴金屬加工及貿易及提供綜合資訊科技解決方案及其他相關服務,擁有成熟的產業布局及市場資源。天時資源近年進一步整合其於貴金屬貿易領域的專業知識,探索傳統產業結合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潛力。天時資源對白銀代幣的底層資產擁有豐富經驗,能促使項目順利推進。 作為香港首批同時提供傳統金融與虛擬資產服務的金融集團之一,艾德金融在虛擬資產市場的布局廣泛而深入。其旗下艾德證券期貨為全港首批持有虛擬資產交易相關牌照的券商之一,致力為機構及個人投資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加密貨幣交易及相關服務;同時積極發展虛擬資產流動性管理服務,為多家持牌機構提供穩定的交易支持,進一步鞏固其在虛擬資產市場的領先地位。 HashKey 集團為亞洲領先之全球數字資產金融服務供應商,旗下HashKey Exchange為香港首批持牌零售虛擬資產交易所,致力為專業投資者和零售客戶提供合規及安全的全面虛擬資產交易服務。HashKey Chain是HashKey集團於2024年12月發佈的公共區塊鏈,致力於推動Onchain Finance的合規化與規模化發展。HashKey集團近年成功建立高度合規的全球化Web3生態體系,於香港、新加坡、日本及百慕達等地區開展業務,奠定其於亞洲數字資產領域之領先地位。 有關戰略合作將結合三方在貴金屬、資本市場及虛擬資產領域的豐富經驗及龐大資源網絡,以區塊鏈技術革新全球貴金屬營運模式,讓潛在投資者可以更低成本參與貴金屬市場。此白銀代幣項目作為香港首個白銀資產RWA,不僅將為投資者提供新型資產配置選擇,亦為環球貴金屬RWA發展樹立重要里程碑。 關於天時資源 天時資源及其附屬公司(以下統稱為「天時集團」)主要從事勘探、開發及開採礦山、貴金屬加工及貿易及提供綜合資訊科技解決方案及其他相關服務。天時集團管理層擁有超過40年的金屬 (包括黃金、白銀、銅和鎳) 貿易經驗,並對金屬相關業務擁有深入的知識。另外,天時集團也深度參與資訊科技領域,提供各類服務,當中包括高效運作所需的數字化管理軟件轉型、數據集中存儲管理、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軟硬件解決方案、自主研發的企業信息化業務系統,數據資産管理系統,BI系統,業財一體化系統,數據交換服務系統等領先軟件,可部署在雲端SaaS及本地一體機;及持續開發高效能軟硬件系統助力客戶業務持續增長。  關於艾德金融 艾德金融植根香港,是一家以金融科技為核心的全方位金融集團,致力將最新科技融入企業基因。集團涵蓋多元化業務,包括但不限於: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投資銀行及數字資產;致力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優質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及產品。集團旗下成員在主要金融市場持有多個牌照,包括由香港證監會發出的第1、2、3、4、5、6、9類受規管活動牌照、香港保險經紀業務牌照、香港信託或公司服務提供者牌照,同時也是香港交易所參與者(經紀代號:0974及0977)。此外,集團全資美國經紀交易商子公司Eddid Securities USA Inc. 為美國金融業監管局 (FINRA)、全國期貨協會 (NFA) 、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 (SIPC)及納斯達克交易所 (NQX)的核准會員、並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及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TFC) 註冊;集團旗下新加坡全資子公司 Eddid Financial Singapore Pte. Ltd. 持有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批出的資本市場服務牌照(牌照編號:CMS101839)。 了解更多: www.eddid.com.hk  關於HashKey 集團 HashKey 集團是亞洲領先,全球佈局的數字資產金融服務集團。自2018年起,HashKey集團已在高合規標準的監管框架內構建起一個遍佈香港、新加坡、日本、百慕達等地的全球化Web3生態版圖,其中包括:香港最大*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HashKey Exchange,虛擬資產交易所 HashKey Global,持有迪拜虛擬資產監管局(VARA)許可的虛擬資產交易所HashKey MENA,專注於投資區塊鏈技術及數字資產的全球化資產管理機構 HashKey Capital,提供合規數字資產場外交易服務的 HashKey OTC,世界領先的 Web3 基礎設施提供商 HashKey Cloud,和代幣化服務機構 HashKey Tokenisation。HashKey集團還擁有豐富的鏈上生態,已開發以太坊L2 HashKey Chain,並上線 HashKey 生態幣HSK。 HashKey集團將持續推動區塊鏈技術在多領域大規模應用的可行性,為全球十億用戶提供值得信賴和触手可及的數字資產服務。 *注:截至2025年8月8日,在CoinGecko全球交易所排名中位列第17,爲排名最高的香港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 關於HashKey Chain HashKey Chain是金融機構和RWA資產上鏈的首選公鏈,致力於推動Onchain Finance的合規化與規模化發展。作為合規友好的區塊鏈基礎設施,HashKey Chain為機構提供安全透明的鏈上環境。憑藉安全可信的技術架構,HashKey Chain繼承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安全性,並通過高性能優化提升交易效率,確保鏈上資產的穩定性與可追溯性。此外,HashKey Chain採用高性能、低成本方案,提供極低Gas費和高吞吐量,使MMF、債券、基金、穩定幣等金融資產能夠高效流轉,降低機構在區塊鏈上的運營成本。 HashKey Chain正在與全球領先的金融機構和合規Web3專案深度合作,為機構級DeFi、RWA代幣化、穩定幣結算等應用場景提供最優解決方案,加速金融體系的數位化、智能化升級。 聲明: https://hsk.xyz/news/disclaimer/Disclaimer 

從 Nasdaq 創業家到金融科技推手:NeuroWatt 登上紐約時代廣場,正式進軍全球市場

新加坡2025年8月21日 /美通社/ — NeuroWatt,全球新興的 AI 金融科技領導者,成功入選 2025 年 Nasdaq Milestone Makers 計畫,於 7 月 9 日登上紐約時代廣場 Nasdaq 電視牆, 展現邁向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里程碑。 NeuroWatt 登上國際金融核心地標──Nasdaq MarketSite Tower,以創新技術引領金融科技新浪潮 隨著24小時交易時代的來臨,金融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風控壓力與自動化挑戰。NeuroWatt 憑藉已送審專利技術「雙引擎思維鏈(DEoT, Dual Engines of Thought)」,打造旗艦金融產品 P1Agent,致力重塑高頻交易與資產管理的技術核心,為 AI 主導的金融新時代奠定基礎。 P1Agent與專利技術DEoT:自動化金融的核心引擎 「非常感謝Nasdaq創業中心的肯定與機會,這是我們踏入全球市場的重要起點。」NeuroWatt 創辦人暨執行長 呂承哲 表示:「我們致力打造一個推動金融、重塑資本運作邏輯的AI體系。」 NeuroWatt 所研發的 DEoT 架構 能模擬人類的發散與收斂思維,賦予 AI 處理巨量數據的能力,同時針對複雜、開放性的市場問題,生成即時且可執行的精準策略。該技術已應用於旗艦產品 P1Agent,打造出一套自動化的 AI 金融作業系統,具備以下三大關鍵功能: 即時市場分析:整合高頻數據,持續偵測波動與潛在風險 策略自適應生成:根據市場變動,即時優化投資模型 全自動交易系統:從策略部署、風控管理到交易執行,實現完整自動化流程 技術引領浪潮,重塑金融產業邏輯 隨著Nasdaq推動全天候交易,NeuroWatt 透過深度學習、量化金融與高效能運算,打造即時應對複雜市場情境的智能交易系統。 「在金融業快速變革的浪潮中,我們深信GPU與AI智能代理將成為全球經濟活動的核心動能,重新定義資本配置的方式。」呂承哲強調:「NeuroWatt的目標是讓AI不只是輔助決策,而是擁有主動參與市場的能力。」 全球擴張佈局,深化AI金融生態系 NeuroWatt 計劃於 2025 年底設立美國矽谷辦公室,與現有的新加坡與台北據點共同建構全球技術協作網絡,深化 AI 金融解決方案的研發與應用。 其全棧式架構涵蓋三大核心層面: 硬體基礎建設:自建高速 GPU 算力平台,支援低延遲推論與高效模型部署 軟體研發能力:自主開發 AI 模型與交易演算法,整合深度學習與即時決策技術 跨域專業團隊:匯聚數理、金融與 AI 領域專才,專注於量化研究與策略自動化開發 未來,NeuroWatt 將持續與全球創投、券商與資產管理機構合作,拓展自動化金融的實踐場景,為資本市場注入新一波成長動能。 關於 NeuroWatt Neurowatt是一家全棧式AI公司,專注於自動化金融的技術創新。透過專利技術與全球佈局,協助企業與新創加速 AI 部署,開創更高效的金融未來。

美蘭空港中期業績:虧損大幅收窄,自貿港紅利正蓄勢待發

中國海南2025年8月21日 /美通社/ — 8月20日,美蘭空港(00357.HK)中期業績公告正式對外發布,2025年上半年股東應佔淨虧損約702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2.48億元大幅收窄約71.7%;每股虧損從0.52元降至0.15元,降幅超70%。儘管仍未實現盈利,但這份成績單裡暗含的「減虧加速度」和長期布局,值得每一個關注海南自貿港的投資者挖掘。 短期虧損:看得見的壓力,說得清的原因 業績公告中,可以先從幾組核心指標來看本次業績的變化:股東應佔淨虧損2025年中期約7020萬元,2024年中期約2.48億元,收窄71.7%;每股虧損2025年中期0.15元,2024年中期0.52元,收窄71.2%;淨虧損(合並口徑)2025年中期約6231萬元,2024年中期約2.57億元,收窄75.8%。從數據看,虧損幅度的收窄堪稱「跨越式」。但公告也坦承,若剔除2024年同期計提的仲裁案件賠償款這一特殊因素,今年上半年的虧損其實同比有所增加。然而這背後,其實是由兩個短期壓力點所導致: 一是其他交通運輸方式回流效應。2024年上半年受天氣影響,由其他出行方式改航空出行溢出的旅客本年度回流,同時隨著各類交通運輸方式日益完善,旅客出行方式多元化,導致美蘭機場營運指標下滑,飛機起降架次及旅客吞吐量同比分別下降3.43%和4.05%。二是宏觀經濟對非航業務的沖擊。受旅客消費意願減弱以及美蘭機場旅客吞吐量下降等因素影響,非航空業務收入同比減少近4200萬元,其中酒店收入、貴賓室收入降幅均超10%。 綜上來看,這兩個短期壓力點相互疊加共同作用於美蘭空港,造成了2025年上半年虧損同比增加的局面,這也反映出機場營運在短期內受外部環境和行業競爭影響較大的特點。 長期底氣:自貿港封關+業務升級,潛力已現 短期壓力難掩長期價值。美蘭空港的核心邏輯,始終綁定海南自貿港的「開放紅利」,而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將於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正是這一邏輯的關鍵節點。 海南自貿港封關後將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的監管模式,國際人員、貨物流動效率將大幅提升。作為海南島的主要航空樞紐,美蘭空港已提前布局。 在航空業務方面,美蘭空港的國際航線網絡布局持續擴張。2025上半年不僅新開「海口=倫敦」「海口=東京」「海口=吉達」等航線,還穩定營運海口至悉尼、墨爾本等澳新航線,帶動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15.53%,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增長11.84%,並進一步強化中轉服務能力,全新升級改造的國際中轉區正式啟用,「通程值機」覆蓋悉尼、迪拜等8個境外航點,「內地=海南=東南亞/澳新」的中轉航線扇面逐漸成型,可為封關後的國際客流爆發鋪路。 在非航業務方面,美蘭空港商業潛力也遠未完全釋放。儘管非航收入短期下滑,但結構性亮點值得關注:通過廣告業務優化,特許經營權收入逆勢增長2.51%;與新加坡樟宜機場(中國)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中新(海南)空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已揭牌穩健營運,並啟動航站樓商業改造,引入Dior、Burberry快閃店,以「免稅+」理念為核心,探索免稅業務與演唱會、文化、文創等領域融合的創新營銷模式,今年上半年成功爭取到美蘭機場作為陳奕迅演唱會官方授權應援點,為全國民航業內首例,長期來看有望提升商業坪效;美蘭機場免稅店精選熱門品類,推出「免稅盲盒」,結合海口海關「跨店購」等新政,有望在消費復甦後重拾增長。 在財務營收方面,經營活動現金流淨流入約2.78億元,同比增長19.16%,顯示主營業務造血能力增強;資產負債率62.27%,較去年底下降0.84個百分點,財務槓桿趨於穩健;手握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5.08億元,疊加充足銀行授信,足以覆蓋短期債務,為日常經營及短期負債還本付息提供支撐。 短期波動不改長期底氣 公告顯示,海南自貿港封關政策通過制度創新實現了更高水平的開放與監管平衡,為旅遊業發展注入持續動能。2025年下半年美蘭空港將把握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機遇期,全力構建面向「兩洋」的航空區域門戶樞紐。聚焦主業,完善航線網絡布局,拓展航空客運與貨運市場,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推進安全生態建設;並緊盯重點項目進度,提升國際中轉保障能力,優化戰略規劃並加強對外合作;在運行服務方面,著力提升服務品質與運行效率,加強員工關愛;在內部管理上,推動減負增效,強化人儲備與數字化建設,通過系列舉措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支撐。 分析認為:美蘭空港的中期業績,雖然短期有客流分流、消費疲軟等轉型陣痛,但長期方向明確,有封關帶來的開放紅利和航空樞紐的不可替代性。 一時的虧損難以讓投資者忽視自貿港封關後可能爆發的國際客流、貨郵增量,以及非航業務的商業升級空間。對於投資者而言,當下或許正是觀察這家上市公司「深蹲起跳」的關鍵窗口——畢竟,站在自貿港的風口上,優質樞紐的價值從來不止於短期盈虧。

復銳醫療科技發佈2025年中期業績:注射填充釋放增長動能,AI 賦能能量源業務增強戰略韌性

香港2025年8月20日 /美通社/ — 復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英文「Sisram」;簡稱「復銳醫療科技」或「公司」,股份代號:1696.HK,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集團」),今日公佈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報告期」)之未經審核綜合中期業績。復銳醫療科技是一家全球化的美麗健康集團,其獨特的美麗健康生態系統提供以能量源設備和注射填充為核心的多元化產品組合,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品牌。 財務概覽 上半年公司保持核心市場韌性增長,注射填充業務強勁放量,盈利能力受戰略投入階段性影響 收益為165.5百萬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9% 注射填充業務實現收益14.4百萬美元,較去年同期顯著增長218.1% 國際市場①收益為108.9百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1%。其中,亞太地區較去年同期增長17.6%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2.4%降至本報告期的60.0%,主要由於產品組合戰略性傾向成本更高的專業級及精密的高端產品,以及北美收益佔比下降 經調整淨利潤為12.0百萬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8.1% 三大亮點速覽 注射填充業務218.1%增長,達希斐中國上市倒計時:全球多品類、多區域佈局驅動,業務強勁放量,形成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亞太市場同比增長17.6%:泰國與韓國表現突出,中國本地閉環生態建設夯實長期增長基礎 AI聯合治療生態首發:Alma IQ智能影像設備與AI個性化護膚系統Universkin by Alma協同落地,打造「診斷+治療」一體化模式,加速全球商業化滲透 持續激活能量源市場潛能,融合AI佈局聯合生態產品,立足創新前沿 多年來,公司堅持構建「技術儲備-臨床驗証-全球覆蓋」三位一體的硬科技壁壘。報告期內,公司以創新驅動市場滲透,旗下Alma Accent Prime能量源設備獲《自然科學報告》權威認証其非侵入式減脂功效,進一步強化技術話語權。該認証鞏固了公司在非侵入式減脂領域的領先地位,有望推動全球銷售滲透。 同時,Alma Harmony帶動Harmony系列產品不斷釋放長尾價值,創造超預期市場需求,加強復銳醫療科技作為先進美學和綜合解決方案全球領導地位。 此外,公司前瞻性推進AI人工智能與產品的戰略融合,打造智能醫美生態聯合:1)推出革命性智能影像設備Alma IQ,通過皮下高清影像實時高清解析重塑決策流程與醫美諮詢體驗,全球上市即引發熱烈反響;2)在北美首發AI驅動創新護膚系統Universkin by Alma,實現「影像採集-智能分析-定製配方」60秒極速服務,開創個性化護膚新範式。 兩大創新生態產品形成「治療+診斷」的協同矩陣,通過AI賦能,從單一治療向全流程解決方案升級,拓展聯合治療與服務的生態邊界,鞏固公司在醫美創新領域的戰略高地。 釋放第二增長動能,佈局全球注射填充業務,強勢驅動未來發展 公司以全球化視野全面激活注射填充第二業務增長動能,依托多元化產品矩陣強勢推進注射填充業務佈局。報告期內,該業務實現218.1%的強勁增長,標誌着公司從技術儲備到全球化商業落地的戰略升級,逐步邁入收獲階段。期間,公司不僅加速新一代透明質酸複合體Profhilo於泰國市場深耕,打造其為市場標桿產品,迅速實現銷售效能與盈利能力顯著提升。同時,全面提速各注射填充產品商業化進程:1)推動長效A型肉毒毒素產品達希斐的商業化進入倒計時,擬於2025年下半年於中國大陸上市;2)為多用途注射填充Revanesse系列產品在英國、德語區及澳新市場的商業化構建專業團隊,夯實本地化運營;以及3)與戰略合作夥伴Hallura®推動HA和生物刺激劑組合產品的商業化落地,形成多品類、多區域的產品矩陣。 基於全球多個主要市場的商業化基礎建設和管線產品持續市場滲透,公司為注射填充業務的發展和放量奠定堅實基礎,也將進一步強化其在全球醫美領域的生態化競爭優勢。 從全球化到區域深耕,為全球本土化奠定基礎  從全球直銷擴展到全球本土化發展,從規模化擴張轉向深度本土化運營,公司進入「全球資源+本土智慧」的雙向賦能階段,通過核心市場深耕與本地化全價值鏈能力建設,釋放高質量增長潛力。依托北美與亞太兩大戰略支柱市場,公司通過深度本地化運營策略,將全球資源與本土市場洞察及需求高效對接,擴大公司整體增長潛力。 報告期內,亞太市場延續強勁增長勢頭,實現同比17.6%的增幅,泰國與韓國市場表現尤為突出。公司同時加速整合中國核心運營體繫,着力構建集研發、生產、商業化於一體的本地閉環生態,不僅為毛利率提升與供應鏈韌性夯實長期基礎,也推動直銷市場升級為區域創新引擎。隨着「全球本土化」戰略的深入推進,公司正通過「全球標準+本地創新」的融合模式,持續釋放高質量增長動能,助力企業邁向全新發展高度。 展望未來 展望2025年下半年,復銳醫療科技預計收益與淨利潤將同步實現強勁增長。公司將以全球視野和本土深耕為導向,持續深化「全球本土化」戰略佈局,以北美和亞太兩大核心市場為支點,通過區域化創新與生態協同共振,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提升業務質量與市場份額。 在北美市場,公司將依托技術領先優勢,加快重磅新品的滲透與放量,特別是推動Alma IQ™與Universkin by Alma在聯合治療領域的應用落地。 在亞太市場,公司將加速長效肉毒毒素達希斐在中國大陸上市進程,並聚焦Revanesse與Profhilo等核心注射填充產品在重點市場的放量突破。同時推進「鈦提升」及「普娜提」能量源設備在中國市場的上市及放量進程,強化在高端美學領域的競爭優勢,構建產品矩陣、技術創新與生態協同的合力,驅動高質量可持續增長。 復銳醫療科技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劉毅先生表示:「我們正加速構建『技術創新—生態佈局—全球本土化』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以達希斐在中國大陸上市為重要支點,協同全球多款注射填充產品,打造公司第二條強勁增長曲線。通過AI融合與材料創新不斷拓展醫美產品與服務的邊界,並以本土化全價值鏈能力和多中心生產佈局提升供應鏈韌性。未來,我們將持續優化資源配置,釋放生態協同效應,構建更具競爭力的醫美生態平臺。」 復銳醫療科技及Alma首席執行官Lior Dayan先生表示:「2025年上半年,復銳醫療科技進一步鞏固了我們作為醫療美容全方位美麗健康生態建設領域的領導地位。依托人工智能驅動的創新技術與持續迭代的科技突破,我們不斷精進和完善。通過升級智能基礎設施,不僅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更提升了患者的診療體驗。與此同時,加速推進產品的商業化進程、本土化運營能力,並強化供應鏈體繫,推動我們在全球核心市場取得卓越業績表現。」他補充道:「全球化的業務佈局使我們能夠從容應對區域市場挑戰,堅定投入增長計劃,並為實現長遠的行業領導地位奠定堅實基礎。」 ①  國際市場指不包括北美在內的全球其他市場 關於復銳醫療科技 復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696.HK)是一家全球化的美麗健康集團,擁有逾 25 年能量源設備(EBD)領域的專業經驗,構建了以技術創新與臨床卓越為基礎的獨特美麗健康生態系統,涵蓋能量源設備、注射填充、診斷及生態協同解決方案,致力於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品牌。 復銳醫療科技的產品與服務覆蓋全球 110 多個國家和地區,為數百萬用戶提供兼具安全性、有效性與個性化體驗的高端醫美解決方案。 公司為中國領先的醫療健康產業集團復星醫藥的控股子公司,並於 2017 年 9 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復銳醫療科技——提高生活品質https://sisram-medic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