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Yell與新加坡BACON及上海上知簽署合作協議 成為泰國首個擁有國際網絡的代理機構

新加坡和上海2022年9月14日 /美通社/ — 獨立代理機構Yell已經與新加坡Bacon Creative和中國上海上知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合作,通過合作擴大其全球影響力。 來自於上海上知和新加坡Bacon的慶祝視頻,記錄在曼谷與Yell首席執行官Dissara舉行的簽約儀式 此次合作能夠增強Yell為亞太客戶服務的能力,使其成為第一家擁有國際網絡的泰國機構。 Yell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Dissara Udomdej表示:「多年來,Yell已經形成了一種更具實體風格的作品,我們在表現和創作效率方面獲得了許多國際獎項。」 「因此,今年Yell致力於通過強調『有效創意』的工作方式來創造一個新願景。我們為客戶提供項目管理、戰略、創意、媒體、社區管理和設計等服務,以產生積極效果。」 此外,Yell今年計劃首次任命顧問委員會成員。通過召集具有國際經驗的優秀顧問成為Yell的特別顧問,有助於通過企業戰略和Yell員工人才發展規劃使Yell的工作達到國際標準。顧問包括: 顧問委員會成員(從左至右):劉凱傑、陳高登和TONG BENG SNG 上思廣告(M&C Saatchi aeiou)董事長、首席創意官劉凱傑(TONY K.J. LIU) 他是中國非常成功的精品廣告代理商、中國最熱門的代理商之一上思廣告大中華區創始人。 電影導演TONG BENG SNG 新加坡電影製作人,多個國際獎項得主。他被評為世界百大導演之一。 倫敦國際獎亞洲合夥人陳高登(GORDON TAN) 擁有業界超過十年經驗的品牌與營銷顧問,也是倫敦國際獎的亞洲主要合夥人。 這些都是Yell突破障礙和限制實現國際性發展相關計劃的一部分,努力將業務提升至新高度,包括建立商業穩定,賦能所有Yell員工實現可持續發展。

百濟神州(BeiGene)百悅澤®(澤布替尼)獲歐洲藥品管理局人用藥品委員會積極意見,支持其用於治療邊緣區淋巴瘤成人患者

人用藥品委員會(CHMP)推薦批准百悅澤®用於復發或難治性邊緣區淋巴瘤的治療 如果獲批,百悅澤®將成為歐洲首個且唯一用於邊緣區淋巴瘤治療的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 中國北京,美國麻省劍橋和瑞士巴塞爾2022年9月19日 /美通社/ — 百濟神州(納斯達克代碼:BGNE;香港聯交所代碼:06160;上交所代碼:688235)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開發創新、可負擔的抗腫瘤藥物,旨在為全球患者改善治療效果,提高藥物可及性。公司今日宣佈,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藥品委員會(CHMP)已發佈其推薦百悅澤®(澤布替尼)獲得上市許可的積極意見,建議批准百悅澤®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種抗CD20療法的邊緣區淋巴瘤(MZL)成人患者。 百濟神州血液學首席醫學官Mehrdad Mobasher醫學博士及公共衛生碩士表示:「目前歐洲尚無獲批用於治療邊緣區淋巴瘤的BTK抑制劑。本次積極意見將進一步讓無化療的治療選擇成為可能,有望惠及該罕見的血液腫瘤患者人群。我們非常期待歐盟委員會在未來幾個月中做出的最終決定。針對百悅澤®,百濟神州已開展了一項廣泛臨床開發项目,並在超過4,500例將百悅澤®作為多種B細胞惡性腫瘤潛在治療方案的患者人群中進行了評估。得益於該項目,越來越多的證據正支持百悅澤®為全球血液腫瘤患者提供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療選擇。」 本次CHMP的上市批准推薦是基於MAGNOLIA試驗(NCT03846427)的積極結果給出的。該試驗是一項在66例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種抗CD20療法的復發或難治性(R/R)邊緣區淋巴瘤患者中開展的開放性、多中心、單臂、2期臨床試驗。在該試驗中,受試者的總緩解率(ORR)為68%(95% CI:55.6,79.1),其中:26%的受試者達到完全緩解(CR);42%的受試者達到部分緩解(PR)。受試者的中位至緩解時間為2.8個月(範圍:1.7 ~ 11.1個月),結外、淋巴結、脾臟和未知邊緣區淋巴瘤亞型的ORR分別為64%、76%、67%和50%。 在該試驗中,百悅澤®展現出與其已知的安全性特徵一致的明確、良好的耐受性。包含了847例安全受試者中合併數據顯示,最常見(≥ 30%)的不良反應(包括實驗室檢查結果異常)為中性粒細胞計數降低、上呼吸道感染、血小板計數降低和出血。該試驗所觀察到的心臟安全性特徵與既往百悅澤®研究一致,房顫(3%)和房撲(0.4%)的發生率較低。由於不良事件導致的給藥終止發生率較低(6%),這表明百悅澤®的耐受性良好。 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 Seràgnoli 血液學研究所血液學正教授Pier Luigi Zinzani醫學博士表示:「邊緣區淋巴瘤包括眾多亞型。作為一種高選擇性BTK抑制劑,百悅澤®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無論針對哪種亞型,百悅澤®均展現出深度、持久的總體緩解與明確的安全性特徵。歐洲邊緣區淋巴瘤患者此前沒有已獲批的治療選擇;百悅澤®如果獲批,可能會為他們帶來更有意義的治療結果。」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歐洲地區負責人Gerwin Winter表示:「這是第一次,我們將一款BTK抑制劑帶給歐洲的邊緣區淋巴瘤患者;因此,獲得CHMP的積極意見,是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的。我們期待將百濟神州的全球佈局與當地經驗相結合,以創新藥惠及歐洲各國患者。」 在CHMP下達積極意見之後,歐盟委員會將審議百濟神州提出的上市申請,並預計在67天內做出最終審評決議。該決議將適用于歐盟全部27個成員國以及冰島和挪威。百悅澤®目前已在歐盟獲批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種治療的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成人患者,或作為不適合接受免疫化療患者的一線治療。 百濟神州已經在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英國和威爾士、德國、愛爾蘭、西班牙和瑞士獲得了百悅澤®用於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的報銷,其他歐盟國家也正在推進將該藥物納入其報銷體系的進程中。 關於邊緣區淋巴瘤 邊緣區淋巴瘤(MZL)是一組極為罕見的、源發於淋巴組織邊緣區且生長緩慢的B細胞惡性腫瘤[i]。MZL在歐洲的流行病學數據有限,但其發病率約為每年20 ~ 30例/百萬人[ii],[iii] ,[iv] 。 MZL有三種不同的亞型:其中以結外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或粘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亞型最為常見;以發生於淋巴結中的淋巴結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亞型較為罕見;而發生於脾臟、骨髓或兩者兼有的脾臟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是該疾病最為罕見的亞型[v]。 關於百悅澤® 百悅澤®(澤布替尼)是一款由百濟神州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小分子抑制劑,目前正在全球進行廣泛的臨床試驗項目,作為單藥和與其他療法進行聯合用藥治療多種B細胞惡性腫瘤。由於新的BTK會在人體內不斷合成,百悅澤®的設計通過優化生物利用度、半衰期和選擇性,實現對BTK蛋白靶向、持續的抑制。憑藉與其他獲批BTK抑制劑存在差異化的藥代動力學,百悅澤®能在多個疾病相關組織中抑制惡性B細胞增殖。 百悅澤®已經開展了廣泛的全球臨床開發項目,目前已在全球28個市場中開展了35項試驗,總入組受試者超過4,500人。迄今為止,百悅澤®已在包括美國、中國、歐盟、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其他國際市場的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 20多項批准。目前,百悅澤®在全球範圍內還有40多項藥政申報正在審評中。 關於百濟神州腫瘤學 百濟神州通過自主研發或與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攜手,不斷推動同類最佳或同類第一的臨床候選藥物研發,致力於為全球患者提供有效、可及且可負擔的藥物。公司全球臨床研發和醫學事務團隊已有約3,300人且仍在不斷壯大,目前正在全球範圍支持100多項臨床研究的開展,已招募受試者超過16,000人。公司深厚的產品管線主要由內部團隊牽頭,支持超過45個國家和地區的臨床試驗。公司深耕於血液腫瘤和實體腫瘤的靶向治療及腫瘤免疫治療的開發,同時專注于單藥療法和聯合療法的探索。目前,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三款藥物已獲批上市:百悅澤®(BTK抑制劑,已在美國、中國、歐盟、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其他國際市場獲批上市)、百澤安®(可有效避免Fc-γ受體結合的抗PD-1抗體,已在中國獲批上市)及百匯澤®(PARP抑制劑,已在中國獲批上市)。 同時,百濟神州還與其他創新公司合作,共同攜手推進創新療法的研發,以滿足全球健康需求。在中國,百濟神州正在負責對多款由安進、百時美施貴寶、EUSA Pharma、百奧泰授權的腫瘤藥物的商業化。公司也通過與包括Mirati Therapeutics、Seagen以及Zymeworks在內的多家公司合作,更大程度地滿足當前全球範圍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2021年1月,百濟神州和諾華宣佈達成合作,授予諾華在北美、歐洲和日本共同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百濟神州的抗PD-1抗體藥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的權益。基於這一卓有成效的合作,百濟神州和諾華於2021年12月宣佈了關於正在3期開發的TIGIT抑制劑歐司珀利單抗的選擇權、合作和授權合約。諾華和百濟神州還簽訂了一項戰略商業協定,根據該協定,百濟神州將在中國指定區域推廣5款已獲批的諾華抗腫瘤藥物。 關於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開發和商業化創新、可負擔的抗腫瘤藥物,旨在為全球患者改善治療效果、提高藥物可及性。通過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外部戰略合作,我們不斷加速開發多元、創新的藥物管線。我們致力於為全球更多患者全面改善藥物可及性。百濟神州在全球五大洲打造了一支超過8,500人的團隊,並在中國北京、美國麻省劍橋和瑞士巴塞爾設立了主要辦事處。欲瞭解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www.beigene.com.cn; www.beigene.com。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包含《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以及其他聯邦證券法律中定義的前瞻性聲明,包括有關百悅澤® 為邊緣區淋巴瘤患者提供臨床獲益的潛力,百悅澤®未來在歐盟地區和其他市場開展的開發、藥政申報及獲批、商業化和市場准入,百悅澤®潛在的商業化機會,以及百濟神州在「關於百濟神州腫瘤學」和「關於百濟神州」標題下提及的百濟神州的計畫、承諾、抱負和目標。由於各種重要因素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與前瞻性聲明中的結果存在實質性差異。這些因素包括:百濟神州證明其候選藥物功效和安全性的能力;其候選藥物的臨床結果可能不支持進一步開發或上市批准;藥政部門的行動可能會影響到臨床試驗的啟動、時間表和進展以及藥物上市審批;百濟神州的上市藥物及候選藥物(如能獲批)獲得商業成功的能力;百濟神州獲得和維護對其藥物和技術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能力;百濟神州依賴協力廠商進行藥物開發、生產和其他服務的情況;百濟神州取得監管審批和商業化醫藥產品的有限經驗,及其獲得進一步的營運資金以完成候選藥物開發、商業化及實現並保持盈利的能力;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對百濟神州的臨床開發、監管、商業化運營、生產以及其他業務帶來的影響;以及百濟神州在最近季度報告的10-Q表格中「風險因素」章節裡更全面討論的各類風險;以及百濟神州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期後呈報中關於潛在風險、不確定性以及其他重要因素的討論。本新聞稿中的所有信息僅及於新聞稿發佈之日,除非法律要求,百濟神州並無責任更新該等信息。 [i] Annals of Oncology, Marginal Zone Lymphomas: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January 6, 2020.[ii] Cerhan, J.R. and T.M. Habermann, Epidemiology of Marginal Zone Lymphoma. Ann Lymphoma, 2021.[iii] Smith, A., et al., Lymphoma incidence, survival and prevalence 2004-2014: sub-type analyses from the UK’s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y Research Network. Br J Cancer, 2015. 112(9): p. 1575-84.[iv] Maynadie, M., et al., 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 French Registries Population-Based Treatment and Survival Analyses (2002-2014). Blood, 2020. 136.[v] Leukemia & Lymphoma Society, Marginal Zone Lymphoma. Available at: https://www.lls.org/research/marginal-zone-lymphoma-mzl  

植根上海 深耕產業 復星重點科創項目落戶浦東

香港2022年9月19日 /美通社/ –「和浦東有約,創更大奇跡」上海市工商聯與浦東新區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暨民營企業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於9月16日在張江科學會堂舉行。直觀復星總部及產業化基地項目等一批項目現場簽約。復星國際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股份代號:00656)聯席董事長汪群斌表示,復星將繼續植根中國、植根上海,並以本次簽約為新起點,深度融入浦東引領區建設,為浦東再創新奇跡貢獻「復星力量」。 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朱芝松,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壽子琪,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杭迎偉,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王霄漢出席簽約儀式。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董依雯,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汪劍明代表雙方進行簽約。浦東新區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峰主持。 浦東新區副區長吳強,市工商聯副主席、浦東新區區政協副主席、區工商聯主席、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立新,上海市浙江商會會長、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上海市浙江商會黨委書記、萬豐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等共同見證了民營企業投資項目集中簽約。 在浦東區科經委、商務委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直觀復星總部及產業化基地項目等18個項目落戶浦東。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代表項目簽約。 本次簽約落地的直觀復星總部及產業化基地項目是復星重點科創項目,總投資超過人民幣7億元,總佔地面積約2.08公頃(31.2畝),將打造一個由技術、培訓、服務、支持和解決方案構建的本土化手術機器人生態系統,加速推動本土醫療行業變革,進而惠及更多中國患者。 直觀復星2017年在上海成立。它由全球醫療手術機器人領軍企業之一直觀醫療與復星旗下復星醫藥聯合創立,旨在建成集研發、生產、服務於一體的區域創新中心,打造中國本土化精準醫療龍頭企業。自成立以來,直觀復星一直秉持「患者第一」的價值觀,本著「中國製造、共同研發、全球銷售」的宗旨,立足上海、紮根中國。近年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中國的裝機量和手術量穩步提升,截至目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中國的總裝機量接近300台,總手術量超過32萬台。 創新驅動是復星重要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支撐其穩定發展的重要內生動力。2021年復星科創投入人民幣89億元,今年上半年科創投入達人民幣4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1%。截至2021年底,授權發明專利超1,500項,在研新產品超500個。 近年來,受益於浦東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復星依托全球科創產業佈局,積極推動新興產業落地、深耕浦東。截至目前,除創新生物製藥公司復宏漢霖、國內首個獲准上市CAR-T產品的復星凱特以及這次簽約的直觀復星三家創新型醫藥企業外,還有國內首家民營合資壽險公司復星保德信人壽,提升生活業態的復地活力城等一批重要產業落子浦東。 活動中舉行了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圓桌會,汪群斌作為企業家代表發言。汪群斌表示,作為上海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復星是這座城市高速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更是受益者。今年是張江科學城誕生30周年,也是復星創立30周年。30年來,復星依托上海,發展成為一家既具備全球化運營與投資能力,又積累了深厚科技與創新能力的企業,各項業務展現出堅韌致遠、厚積薄發的態勢。「未來,我們將繼續植根中國、植根上海,以本次簽約為新起點,深度融入浦東引領區建設,為浦東再創新奇跡貢獻『復星力量』。」 活動現場,還向在打贏大上海保衛戰、支援浦東新區社區保供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代表頒發了紀念獎杯,復星黨委書記、復星國際副總裁祝文魁代表復星領取紀念獎杯。

一年來Ultra-Micro Holding幫助加速印尼普惠金融

印尼雅加達2022年9月19日 /美通社/ — PT Bank Rakyat Indonesia (Persero) Tbk. (IDX: BBRI)(印尼人民銀行,簡稱「BRI」)的The Ultra-Micro (UMi) Holding與PT Pegadaian和PT Permodalan Nasional Madani (PNM),在幫助改善民生和加速普惠金融上面,已經證明取得了成功。 印尼人民銀行的The Ultra-Micro (UMi) Holding,與PT Pegadaian和PT Permodalan Nasional Madani (PNM)開展合作 UMi Holding實體已經為超過2350萬名客戶,與183.9萬億印尼盧比貸款融資,進行了整合。這項成就,與印尼作為G20輪值主席國在普惠金融上面的優先議程相一致。 2022年8月,UMi Holding實體的服務整合/ Gerai Senyum的場地共用,已經覆蓋1003家門店,而最初的目標是978家門店。新儲蓄者的數量達到685萬名——最初的目標是330萬名。加入BRILink的PNM Mekaar客戶達到了40,121名。 BRI總裁Sunarso表示,BRI、Pegadaian和PNM有效覆蓋所有業務部門,取得了積極成效。他說:「關鍵在於發揮協同效應。BRI、Pegadaian和PNM一直都關注服務中小微企業,我們三家企業的目標是支持印尼的5500萬名超微客戶。」 此外,由於援助是特地被用來幫助那些還沒有接受銀行服務的人,客戶現在還能有機會通過Pegadaian獲得基於典當的資金,他們也可以通過Kupedes產品,從BRI那裡得到貸款。 取得發展與UMi Holding實體的資源密不可分。BRI集團所擁有的網絡覆蓋6500家微型門店、3600家PNM門店、4000家Pegadaian門店,以及超過530,000名BRILink代理商。此外,BRI集團還擁有超過63,000名財務顧問,這有助於加強小額支付生態系統。 印尼國有企業部長Erick Thohir對UMi Holding如何支持大眾經濟進行了解釋:「首先,國有企業確保中小微企業獲得適當的融資和援助。然後,像我們如何整合BRI、PNM和Pegadaian這樣地維持供應鏈,確保中小微企業從超微等級實現提升,讓他們的PNM貸款金額從100萬印尼盧比升至400萬印尼盧比,再讓他們上升到獲得Pegadaian的貸款,金額從2000萬印尼盧比直至5000萬印尼盧比。」 UMi Holding已經證明,國家的存在對提升大眾經濟水平必不可少,以及大公司與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如何必須與所有參與商業活動的實體一起發揮協同效應。 垂詢印尼人民銀行詳情,請訪問www.bri.co.id。

WeLab和Astra完成收購印尼「BJJ雅加達服務銀行」

擬將該行發展成創新的數碼銀行 WeLab 和Astra 共同持有「雅加達服務銀行」控制權,雙方合共持有約99.13%股權 該交易已獲印尼金融服務管理局(OJK )等相關監管機構審批 是次交易是2022年東南亞最大宗的數碼銀行相關交易 香港2022年9月19日 /美通社/ — 亞洲領先的金融科技集團 WeLab今天宣布與印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PT Astra International Tbk (Astra)完成收購印尼的雅加達服務銀行(PT Bank Jasa Jakarta,BJJ)。是次交易已獲印尼金融服務管理局(OJK )審批,並由WeLab牽頭的財團 Welab Sky Limited (WeLab Sky)與Astra 子公司PT Sedaya Multi Investama (Astra Financial) 共同參與。WeLab Sky得到多位新加入和現有投資者支持,包括安聯集團 Allianz X、博裕投資、維港投資、泰國匯商銀行集團 SCBX Group 及北富銀創投 TFB(Taipei Fubon Bank )Capital。 WeLab 在2021年12月已公布與BJJ達成收購協議,並完成涉及BJJ 24%股權的策略投資。收購行動完成後,WeLab和Astra 各持有49.56%的 BJJ 股權,並成為該行的主要股東及聯合控權人。是次交易是2022年東南亞金額最龐大的數碼銀行併購交易,反映兩間公司對投資和推動印尼銀行業數碼化的堅定承諾,並計劃將該行轉型成為印尼一間創新的數碼銀行。 WeLab創辦人及集團行政總裁龍沛智表示:「在亞洲各地拓展WeLab 的數碼銀行業務是集團的主要策略之一,由最初在香港發展,到現在拓展至印尼。WeLab一直以來的方針是透過跨市場和跨業務合作達到協同效應,藉此擴大規模和接觸更多用戶。今次與Astra 合作正好符合集團在這一方面的策略,進一步奠定我們作為亞洲領先金融科技集團的地位。我們很高興長期合作夥伴Astra 與我們合作,透過BJJ將科技主導的銀行服務帶到印尼。我們期待與Astra的合作能給予客戶更多信心。」 Astra 行政總裁 Djony Bunarto Tjondro表示 :「Astra 在金融服務業的目標是成為印尼領先的零售金融服務供應商,支持業界和印尼經濟的發展。投資BJJ 正好符合Astra在該方面的策略。」 WeLab與Astra 以協同效應促進BJJ業務發展和數碼創新 WeLab與Astra 在印尼金融科技界合作已久。今次是WeLab自 2018 年與Astra 成立金融科技貸款合資企業PT Astra WeLab Digital Arta (AWDA)以來的第二個戰略合作計劃。兩者合作互補優勢,包括透過WeLab 在建立和營運數碼銀行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配合Astra 宏大的商業生態圈和經驗、以及其於印尼的龐大分銷網絡,深信這個協同效應定必能促進 BJJ的數碼轉型,並令其成為一間為印尼市場提供便捷和嶄新銀行服務的數碼銀行。 填補理財需要缺口,推動普惠金融 目前印尼的數碼銀行業持續強勁發展,市場對便捷及創新的數碼銀行服務需求殷切。估計當地 2.7 億人口中有 77% 從未或僅使用有限度的銀行服務,而且擁有 1.8 億熟悉數碼科技的年輕消費者,加上零售及中小微企業的客戶,各方面均為印尼的金融服務業帶來無窮潛力。我們深信數碼銀行可以協助備受忽視的群眾輕鬆接觸金融服務,以及加快推廣普惠金融。  關於WeLab 亞洲領先的金融科技集團 WeLab提供多元化金融科技服務,其中包括營運亞洲首批持牌數碼銀行 – WeLab Bank及消費金融服務,在香港、中國內地和印尼市場均處於領先地位,擁有逾5,000萬位用戶以及超過700間企業客戶。WeLab 透過自主研發的風險管理系統、專利私隱計算技術和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為消費者提供革新金融服務,同時向頂尖的金融機構及企業提供獨有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WeLab旗下在三地市場擁有多個品牌,包括香港的 WeLend 和 WeLab Bank (匯立銀行)、中國內地多項業務、以及印尼的 Maucash 和一間全新數碼銀行。 WeLab獲全球著名的投資機構支持包括安聯集團、建銀國際、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長江和記TOM集團,以及紅杉資本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 WeLab的資訊,請瀏覽 www.welab.co,和追蹤LinkedIn及Facebook。 關於Astra Astra 是印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由240間子公司、聯營公司和附屬公司組成,員工人數近19萬。 公司的多元化業務涵蓋汽車、金融服務、重型裝備、礦山建設及能源、農業、基建及物流、資訊科技以及地產。 此多元化業務能有效產生協同效應和開創商業機會。 公司設有可持續性發展框架,當中包含Astra 2030可持續發展願景。 該願景引領Astra 於2030之前轉型成為更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Astra 期望能為社會共融和繁榮出一分力,同時為印尼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Astra在醫療、教育、環境和創業精神這四大支柱上,對社會大眾建樹良多。 公司通過九個基金會為印尼經濟貢獻力量,推動社會進一步走向共融和繁榮。 Astra 在2010年成立Astra Semangat Astra Terpadu Untuk (SATU) Indonesia Awards,至今嘉許了493 位在上述重點領域有著傑出貢獻的印尼青年, 當中81位是全國級別,412位是省份級別。 SATU Indonesia Awards與Astra的各式社區活動緊密結合,包括在印尼全國34個省份,通過170個Kampung Berseri Astra和1060個Desa Sejahtera Astra,進行的鄉村振新計劃。  有關Astra 的詳情,請流覽 www.astra.co.id 和 www.satu-indonesia.com 跟蹤我們的Instagram (@SATU_Indonesia ), YouTube (SATU Indonesia),Facebook (Semangat Astra Terpadu) 和 Twitter (@SATU_Indone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