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根據《羅兵咸永道全球行政總裁調查》,全球 73% 的行政總裁認為全球經濟增長將在未來 12 個月內下滑,堪稱十多年來最悲觀預期

近 40% 的行政總裁堅信如果不轉型,他們的組織將在 10 年內難以為繼  通貨膨脹 (40%)、宏觀經濟波動 (31%) 和地緣政治衝突 (25%) 被列為全球最大威脅,而網絡和健康風險則較一年前下滑  行政總裁正在削減成本,但 60% 的行政總裁不打算裁员,而 80% 的行政總裁不打算為了留住人才而在「辭職潮」後減少賠償  與美國、巴西、印度和中國相比,法國、德國和英國的高管對國內增長的樂觀程度更低  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法規、勞動力/技能短缺和技術顛覆被視為對長期行業盈利能力的最大挑戰  諸位行政總裁認為,未來 12 個月內,氣候風險會影響其成本特徵和供應鏈。58% 的行政總裁正在制定減少排放和減輕氣候風險的策略  紐約2023年1月17日 /美通社/ — 根據羅兵咸永道 (PwC) 第 26 屆年度全球行政總裁調查,近四分之三 (73%) 的行政總裁認為全球經濟增長將在未來 12 個月內下降。此次調查在 2022 年 10 月和 11 月期间在 105 個國家和地區採訪了 4,410 名行政總裁。 此次低迷的行政總裁展望是自 12 年前該機構開展此類調查以來最悲觀的一次。它與 2021 年和 2022 年的樂觀前景大相徑庭。當時,有超過四分之三(分別為 76% 和 77%)的行政總裁認為經濟增長將會有所改善。 近 40% 的行政總裁認為,他們的組織在十年內將無利可圖 除了充滿挑戰的環境外,近 40% 的行政總裁認為,如果他們繼續目前的道路,他們的組織將在十年內難以為繼。該模式在多個行業中保持一致,包括電訊 (46%)、製造 (43%)、醫療保健 (42%) 和技術 (41%)。自去年以來,行政總裁對自己公司增長前景的信心也大幅下降,降幅為 26%。這是自 2008 – 2009 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當時的跌幅為 58%。 放眼全球,各家公司對經濟增長的信心差異顯著,包括法國 (70% vs 63%)、德國 (94% vs 82%) 和英國 (84% vs 71%) 在內的七國集團 (G7) 經濟體都受到曠日持久的能源危機拖累,其對國內增長前景的悲觀程度甚至超過其對全球增長的預期。 未來 10 年,行政總裁還預期其行業的盈利能力會遭遇多個直接挑戰。超過一半 (56%) 的受訪者認為,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偏好將影響盈利能力,其次是法規 (53%)、勞動力/技能短缺 (52%) 和技術中斷 (49%)。 通貨膨脹、宏觀經濟波動和地緣政治衝突是行政總裁的首要擔憂 雖然網絡和健康風險是一年前最大的擔憂,但經濟衰退對行政總裁的影響是今年的首要考慮因素,通貨膨脹 (40%) 和宏觀經濟波動 (31%) 在短期(未來 12 個月和未來五年)令行政總裁們倍感不安。緊隨其後,25% 的行政總裁也認為其財務狀況面臨地緣政治衝突風險,而網絡風險 (20%) 和氣候變化 (14%) 則相對下降。 烏克蘭戰爭及對世界其他地區地緣政治爆發點的日益擔憂,促使行政總裁們重新思考其商業模式的某些方面。在面臨地緣政治衝突的受訪者中,近一半受訪者將更廣泛的干擾納入情景規劃和公司運營模式,包括增加對網絡安全或數據私隱的投資 (48%)、調整供應鏈 (46%)、重新評價市場佈局或拓展新市場 (46%),或提供多元化的產品/服務 (41%)。 行政總裁正在削減成本,但並非裁員或減少補償 為應對目前經濟環境,行政總裁希望降低成本並刺激營收增長。52% 的行政總裁稱將降低營運成本,51% 的行政總裁稱將提價,48% 的行政總裁稱將推出多元產品和服務。然而,超過一半 (6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 12 個月內減少員工人數。絕大多數人 (80%) 表示,為了留住人才及減緩勞動力流失,他們不打算降低員工薪酬。 PwC 全球主席 Bob Moritz 表示: 「動盪的經濟、長達數十年的高通脹和地緣政治衝突,導致行政總裁們的悲觀情緒達到了 10 多年來的最高位。因此,全球行政總裁正在重新評價他們的營運模式並削減成本。儘管面臨這些壓力,他們仍將秉持以員工為本,因為他們希望在離職大潮中保住人才。世界繼續以不懈的速度變化,而各組織、人類和地球所面臨的風險只會繼續加劇。如果組織不僅要蓬勃發展,而且要在未來幾年內生存,其必須慎重考量以長期成果來減輕短期風險及營運需求的雙重需求,因為不轉型的企業將難以為繼。」 管理氣候風險日益成為企業的優先事項 雖然在未來 12 個月,氣候風險與其他全球風險相比不会成为明顯的短期風險,但行政總裁仍然认为氣候風險将從中等程度到非常大程度上影響其成本特徵 (50%)、供應鏈 (42%) 和實物資產 (24%)。中國的行政總裁感受尤其顯著,該國 65% 的行政總裁認為會影響其成本特徵、71% 的行政總裁認為會影響其供應鏈,56% 的行政總裁認為會影響其實物資產。鑑於氣候變化將對商務和社會產生長期影響,大多數 (65%) 行政總裁已經實施或正在實施減少公司排放的舉措。此外,他們還開創環保型產品和流程 (61%),或制定數據驅動的企業級戰略以減少排放並緩解氣候風險 (58%)。 儘管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制定了某種形式的碳定價,但大多數受訪者 (54%) 仍不打算在決策中實施內部碳定價。超過三分之一 (36%) 的受訪者不打算採取措施以保護公司實物資產及/或員工免受氣候風險的影響。 信任和轉型对創造長期價值一贯重要 行政總裁指出,需要與各種利益相關者合作建立信任,並在創造長期社會價值時提供持續的成果。調查發現,當組織與非商業實體合作時,旨在解決可持續發展 (54%)、多元、公平和共融 (49%) 和教育問題 (49%)。 如果組織想要在近期和長期保持活力,他們還必須投資於人力和技術轉型議程,以增強其員工能力。在技術方面,約四分之三 (76%) 的組織表示他們正在投資自動化流程和系統,72% 的受訪者在重點領域實施系統以提高勞動力,而 69% 的受訪者會部署雲端、人工智能和其他先進技術。 然而,許多行政總裁質疑組織賦能和創業的關鍵先決條件(例如與公司價值觀保持一致和領導者鼓勵持不同意見和辯論)是否存在於其公司中,以應對越來越複雜的組織面臨的風險。例如,只有 23% 的行政總裁表示其公司的領導層常常或通常在尚未諮詢行政總裁的情況下便會為其職能作出策略性決策。此外,只有 46% 的行政總裁表示,其公司的領導者經常承受小規模的失敗。然而更樂觀的是,近九成 (85%) 的受訪者表示其員工的行為常常或通常與公司的價值觀和方向保持一致。 行政總裁表示,在糾結於短期主義和長期轉型的需求之際,行政總裁們表示,他們主要致力於推動當前的經營業績 (53%),而不是發展業務及策略以滿足未來需求 (47%)。如果他們能夠重新設計時間表,行政總裁表示他們將花更多時間在後者上 (57%)。 PwC 全球主席 Bob Moritz 總結道: 「今天,各組織和社會面臨的風險不能單一和孤立。因此,行政總裁必須繼續與各種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利益相關者合作,以有效減輕這些風險,建立信任,並為其企業、社會和地球創造長期價值。」 關於數據:PwC 於 2022 年 10 月和 11 月調查了 4,410 名行政總裁。報告中的全球和區域數據按比例加權至國家或區域名義 GDP,以確保行政總裁的觀點在所有主要地區均具代表性。行業和國家層面數據基於來自 4,410 名行政總裁完整樣本的非加權數據。訪問來自三個全球地區(北美、西歐和亞太區)的行政總裁。完整的調查結果可在 pwc.com 取得,採訪可參閱 strategy-properess.com/mindoftheceo。  關於羅兵咸永道:羅兵咸永道 (PwC) 的目標是建立對社會的信任並解決重要問題。公司網絡遍佈 152 個國家/地區,擁有近 328,000 名員工,致力提供優質的鑒證、諮詢和稅務服務。如欲了解更多資訊並告知您的重要需求,請瀏覽 www.pwc.com。PwC 是指 PwC 網絡及/或一個或多個成員公司,每個成員公司都是一個獨立的法律實體。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 www.pwc.com/structure。© 2022 PwC。保留一切權利。  

尋匯SUNRATE整合Mastercard Cross-Border Services,加強全球合作

香港2023年1月17日  /美通社/ — 專註提供全球支付與財資管理解決方案的企業服務公司尋匯SUNRATE宣布,該公司成功將Mastercard Cross-Border Services整合到其全球支付與財資管理解決方案中,提升了尋匯SUNRATE為客戶提供的全球支付能力,這也代表著兩家公司持續開展的全球合作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在2020年,尋匯SUNRATE就已成為Mastercard主會員機構,能夠直接訪問Mastercard領先的全球支付網絡和資源。 通過安全的單一訪問點,Mastercard Cross-Border Services讓企業能夠安全可靠地收付款。這意味著,尋匯SUNRATE客戶可以向亞洲五個指定國家付款,包括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和中國。 尋匯SUNRATE產品負責人Qincheng Wang表示:”我們的願景是讓尋匯SUNRATE成為全球尤其是新興市場的首選B2B支付與財資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Mastercard靈活的跨境服務,例如向全球最受歡迎的新興市場進行跨境支付的能力,正是我們客戶所需要的。我們與Mastercard的合作將使客戶能夠專註於業務擴張進程中更重要的事情,例如本地化建設,並有望為他們的業務帶來新的收入來源。” Mastercard中國香港及澳門總經理陳一芳表示:”Mastercard很高興透過Cross-Border Services與尋匯SUNRATE進一步拓展合作,讓尋匯SUNRATE得以提供更加快捷、安全、具透明度和成本效益的付款服務。Mastercard Cross-Border Services目前覆蓋100多個市場和全球90%的人口。此合作關系將持續擴展,期望為企業提供精益求精的全球支付服務。” 關於SUNRATE 尋匯SUNRATE是專註提供全球支付與財資管理解決方案的企業服務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來,該公司一直被公認為是領先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憑借其先進的專有平臺、廣泛的全球網絡和強大的API,已助力130多個國家的企業實現了本地和全球增長。 尋匯SUNRATE的全球總部位於新加坡,在中國、印尼、日本和英國設有辦事處,與花旗銀行、渣打銀行、巴克萊銀行等全球頂級金融機構合作,是Mastercard和Visa的主會員機構。該公司是由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印度尼西亞銀行、香港海關授權和監管的貨幣服務運營商,也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授權和監管的主要支付機構。 聯系人:有關媒體和合作咨詢,請聯系:Darren Thang,營銷總監,電郵:darren.thang@sunrate.com;Coco He,總經理,電郵:coco.he@sunrate.com 有关 Mastercard Cross-Border Services  的法律信息,请参阅:https://b2b.mastercard.com/cross-border-services/legal/  

藹睦醫療宣佈將負責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Galcanezumab)在中國大陸的商業化,用於偏頭痛預防治療

藹睦醫療獲得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在中國大陸的獨家商業化權利,以滿足在偏頭痛預防治療領域的巨大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是一種選擇性結合降鈣素基因相關肽 (CGRP) 的單克隆抗體。 上海2023年1月17日 /美通社/ — 致力於滿足全球神經、精神系統和眼科疾病領域治療需求的臨床階段創新生物製藥公司藹睦醫療(AffaMed Therapeutics)今天宣佈與禮來製藥(「禮來」)已經達成協議,負責中國大陸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 — 一種選擇性結合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的單克隆抗體的商業化。禮來已於2022年6月向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遞交了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的新藥申請,此產品將適用於成人發作性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  偏頭痛是一種致殘性的神經系統疾病。在中國,幾乎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受其影響,患病總人數約達1.3億,其中大約三分之二是女性[1]。儘管如此,中國市場對偏頭痛的認識和治療仍有待提高。得益於其領導團隊在中國偏頭痛市場的長期積累,藹睦醫療已經擁有一支具有深厚科學背景和商業經驗與洞見的核心商業團隊。藹睦醫療認為與禮來的合作將滿足中國偏頭痛預防治療的未被滿足之需求並改善中國偏頭痛患者的生活質量。  藹睦醫療的首席執行官趙大堯博士說:「很高興能與禮來達成協議,將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這一創新性藥物帶給中國的偏頭痛患者。這些患者的生活質量常常因偏頭痛的症狀而嚴重受損。我們與禮來的該項協議進一步表明藹睦醫療致力於將創新性的治療方案帶給中國患者的願景,同時,這也是加強公司神經學領域產品線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根據PERSIST[2]研究,即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三期臨床上市研究,旨在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的發作性偏頭痛患者中評估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主要研究終點每月頭痛天數上,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治療組在為期三個多月的治療中每月發作天數的平均降幅顯著優於安慰劑組(-3.81天 vs. -1.99天;p 值< 0.0001)。同時,與安慰劑相比,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的每月頭痛天數較基線減少≥50%、≥75%和100%的患者平均比例顯著高於安慰劑組(P值均<0.0001)。 關於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神經系統疾病,表現為反覆發作的中度至重度頭痛,並伴有噁心、對光敏感和對聲音敏感等症狀[3,4]。中國人群成人偏頭痛患病率高達9.3%,女性的患病率為12.8%,是男性患病率5.8%的兩倍以上[1]。據報道,偏頭痛位列致殘疾病第二位,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動[5]。 關於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 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是一種選擇性結合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的單克隆抗體。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有禮來製藥研發,於2018年9月被美國FDA批准用於成人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並於2019年6月被批准用於成人發作性叢集性頭痛的治療。作為神經系統疾病的創新治療方案,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也是美國FDA批准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用於發作性叢集性頭痛的藥物(美國上市商品名為Emgality®),目前已在全球20個國家獲批用於治療偏頭痛。加卡奈珠單抗注射液的新藥申請(NDA)已於2022年7月被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受理。 關於藹睦醫療 藹睦醫療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創新醫藥公司,致力於開發和商業化革新性藥物、數字療法和醫藥器械產品,以滿足大中華地區和全球患者在眼科、神經和精神系統疾病治療領域尚未滿足的關鍵醫療需求。藹睦醫療的管理團隊擁有全面的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並先後在中國及全球領先跨國生物製藥公司擔任高級管理職務,成功推進和主導創新藥物發現、臨床開發、註冊事務、業務拓展、生產製造和商業運營業務。 註: 文中所述的產品為所提及的適應症在研究中的藥品,尚未在中國大陸獲批。藹睦醫療和禮來不推薦任何未獲批的藥品/適應症之使用。 參考文獻 1.  Yu S, Liu R, Zhao G, et al . The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primary headaches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door-to-door survey. Headache. 2012, 52:582 ~ 591. 2.  Hu et al, Galcanezumab in episodic migraine the phase 3,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ERSIST study, The Journal of Headache and Pain. 2022 3.  Katsarava Z, Buse D, Manack A, et al. Def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pisodic migraine and chronic migraine. Current Pain Headache Reports. 2012;16:86. 4.  Blumenfeld AM, Payne KA, Varon SF, et al. Disability, HRQOL, and resource use amongst chronic and episodic migraineurs.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Burden of Migraine Study (IBMS). Cephalalgia. 2011;31:301. 5.  GBD 2016 Headache Collaborators (2018)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migraine and tension-type headache,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Neurol 17(11):954–76.

碧瑤中標環保署價值3,700萬港元服務合約 為新界西提供廚餘收集服務

香港2023年1月16日 /美通社/ — 碧瑤綠色集團有限公司(「碧瑤」或「集團」;股份編號: 01397.HK)欣然宣佈,集團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批出一份為期兩年,價值約3,700萬港元的服務合約,將由2023年4月起於新界西提供廚餘收集服務。 贏得此次環保署合約突顯碧瑤在香港廚餘收集服務市場的領導地位。迄今環保署批出四份可回收廚餘收集服務合約中,集團中標兩份(包括此合約及去年獲得之九龍區合約)。根據此合約,碧瑤將於合約期內收集約共12,000-20,000噸廚餘。為致力提高廚餘的收集和回收量,碧瑤將派遣集團專業團隊連接社區,與持份者進行宣傳及教育推廣,並建立一個全面的收集網絡,方便公衆輕鬆回收廚餘。收集到的廚餘將送往大嶼山小蠔灣的O.PARK1(香港首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轉化為可再生能源。 根據環保署發佈的最新統計資料,2021年香港每天平均有3,437噸廚餘被棄置於堆填區。廚餘是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中最大部份(佔30%)。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公佈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香港致力於2035年前實現「零廢堆填」。碧瑤作為本港廢物回收市場的領導者,決心通過提供包括廚餘收集在內各項回收服務,協助香港實現願景。 碧瑤行政總裁吳玉群女士表示:「繼去年中標九龍區的廚餘收集合約後,碧瑤很榮幸獲得這份新界西區的廚餘收集合約。新合約不僅象徵著碧瑤對幫助香港增加廚餘收集量的決心,更重要的是肯定了碧瑤作為香港市場領導者,通過提供全面回收服務,解決香港可持續發展難題。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於今年下半年推出,將帶動公衆回收包括廚餘在內等廢物,以減少堆填區壓力。香港回收市場預計將會快速增長。作為香港最大的回收服務供應商之一,碧瑤具備有利位置獲取『零廢堆填』帶來的巨大市場商機,進一步強化集團於香港的領導地位。」 碧瑤綠色集團簡介:  碧瑤綠色集團(股份編號:01397) 成立於 1980 年,是香港最大和最受敬重的綜合環境服務集團之一,提供環衞保潔、資源回收、循環再造、廢物管理、綠色科技、有機肥料及動物飼料生產、園藝綠化工程及害蟲防治等。集團為不同領域的客戶提供服務,包括政府部門、各大機構和跨國企業。集團努力不懈地提升環境、社會和管治(ESG)的表現,以推進集團的可持續發展,以實現將香港推動成為更清潔、更綠色、更健康城市的願景。 CONTACT: Bunny Lee, Email: baguiogreen.hk@pordahavas.com

復星獲銀團貸款120億元 聯手8家銀行共促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香港2023年1月16日 /美通社/ — 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星高科」)與8家國內銀行貸款簽約儀式在BFC外灘金融中心舉行。根據協議,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作為聯合牽頭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作為參貸行,共同組成銀團,向復星高科提供總計120億元人民幣貸款。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聯主席壽子琪,上海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汪劍明,中國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以及8家銀行的有關領導,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聯席董事長汪群斌、聯席CEO陳啟宇和徐曉亮出席儀式,共同見證簽約。 壽子琪向此次銀團貸款成功落地表示祝賀。他表示,此次8家銀行以實實在在舉措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拓寬了民營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不僅對復星有著重要意義,對上海乃至全國的民營企業也將起到「穩預期、提信心」的積極作用。 簽約銀團代表表示,黨的二十大旗幟鮮明重申「兩個毫不動搖」,並首次明確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此次銀團貸款成功落地,是銀行機構深入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積極發揮金融服務、引導功能,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切實舉措。復星是植根上海的中國民營經濟代表性企業,希望以此次簽約為契機,「政銀企」協同發力,共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郭廣昌對8家銀行長期以來對復星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本次簽約進一步深化了復星和銀行的合作,拓寬了融資渠道,夯實了業務發展的流動性支持。近年來,作為創新驅動的全球家庭消費產業集團,復星始終聚焦家庭消費需求,健康、快樂、富足等板塊產業取得穩健發展。「進入2023年,我們相信家庭消費產業將逐步迎來需求釋放。我們將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能級,更好地滿足家庭客戶的幸福需求。」 簽約儀式由汪群斌主持。8家銀行簽約代表及相關負責人,復星國際執行總裁兼CFO龔平、復星國際執行總裁李海峰、復星國際高級副總裁兼聯席CFO張厚林、復星國際副總裁祝文魁,復星總裁高級助理、聯席CFO陳越等出席。 復星高科成立於2005年,是復星國際有限公司(「復星國際」,00656.HK)的境內運營實體,主要負責復星國際在境內的產業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