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國泰與有光科技合作推出 先進對話式AI 提升數碼客戶體驗

聊天機器人配備全新對話式AI  為客戶查詢提供更精準回覆 香港2022年9月29日 /美通社/ — 國泰與本地語言AI公司有光科技(Fano Labs)合作,推出先進對話式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提升數碼客戶體驗 。 國泰一直致力開發新科技,為客戶在日常生活、旅途上及不同數碼渠道提供多項選擇,帶動他們在人生旅途上一路前行。近年引進的新科技包括AI聊天機器人,讓乘客和貨運客戶查詢航班狀態、更改訂位和網上購物時,能夠即時收到回覆。 國泰就對話式AI制訂發展藍圖,致力利用最先進的語言AI技術進一步優化顧客的數碼體驗。是次與有光科技合作開發的全新對話式AI,將有效提高其聊天機器人的工作效率,針對客戶查詢提供更精準的回覆。 國泰數碼及資訊科技總監方逸翔 (左) 及有光科技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溫豪夫博士(右) 示範對話式AI訓練平台 隨著旅遊需求回升,國泰預計客戶服務的通話和聊天流量將有所增加。其中,就計劃疫情後的旅遊查詢更於過去數月內迅速增長。另外,國泰留意到客戶溝通模式上的轉變,相比傳統的客戶服務熱線,客戶現時傾向轉用WhatsApp和微信等數碼渠道,以獲得即時回覆。隨著國泰繼續恢復更多航班運力,其數碼渠道最近幾個月的使用率每月增長達10%至20%。 要構建一個能為客戶提供卓越數碼體驗的AI聊天機器人,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戰性的任務是需要收集大量高質數據訓練及調教聊天機器人,以便它能夠理解客戶發問的內容和原因,並給予適當的回覆。這類訓練通常非常耗時和昂貴,並需要專人擔任「AI訓練師」(AI Trainer)細閱歷史數據及與客戶的互動,再人手提取、清理和注釋適用的數據,將其回饋給聊天機器人進行學習。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國泰和有光科技開發市場上首個「對話式AI訓練平台」(訓練平台),成功利用AI技術訓練聊天機器人。訓練平台利用Callinter(有光科技產品)分析機器人與客戶的所有互動,包括語音通話、即時聊天、微信和WhatsApp對話,自動將這些數據分成不同類別作進一步處理,及由專人批核後,交由聊天機器人學習。 國泰預期新系統能將訓練聊天機器人所需的時間縮短一半,意味著四至六周的常規學習週期將縮短至一至兩周。另外,平台能夠收集更多訓練數據,並提高其探索新領域的能力,有助提升聊天機器人回覆的準確性。 國泰數碼及資訊科技總監方逸翔表示:「國泰植根香港超過七十年,一直致力支持有光科技等本地科技初創公司共同創新,提高我們的數碼領導力,從而實現我們成為全球最佳服務品牌之一的願景。今次開發對話式AI技術是我們與初創公司攜手合作,發展互利的合作關係,並為客戶帶來利益和優質服務的最新例子。」 有光科技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溫豪夫博士表示:「有光科技是一家本土AI公司,成立的使命是為客戶提供最好的多語言AI技術,以產生商業價值。我們與國泰的合作始於2019年香港科技園公司的推介。過去幾年裡,我們很榮幸地得到國泰的委託,參與執行公司的對話式AI戰略。此次成功的合作充分展示了香港蓬勃發展的創新和科技生態系統。」 有關國泰 「國泰」為尊尚旅遊生活品牌,將大家對旅遊的熱愛帶到日常的生活範疇之中,提供一系列產品及服務,包括航班、旅遊、購物、餐飲、身心健旅和支付等。我們與精心挑選的合作夥伴推出旅遊生活的尊尚產品,旨在為顧客帶來多姿多采的優惠、不容錯過的獎勵和別具意義的體驗。 國泰航空經營航空服務,是以香港為基地的航空公司,亦是環球航空聯盟「寰宇一家」的創辦成員。國泰集團旗下亦包括香港快運、華民航空(全貨運航空公司)及多家附屬公司。國泰航空為太古集團的成員,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國泰一直以香港為家,超過75年來用心連繫我們的家與世界各地,現更融入顧客的日常生活中。「國泰」的面世,讓顧客每一次餐飲享受、信用卡消費、酒店住宿,甚至是向前踏出的每一步,我們都會與他們結伴同行,讓大家的日常生活飛躍至更高層次。https://www.cathaypacific.com/ 有關有光科技 有光科技是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AI公司,專門開發針對多語言環境的自動語音辨識、聲紋識別、聲紋驗證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有光科技是香港大學的衍生公司,總部設在香港科學園,在深圳和廣州設有辦事處。瞭解更多資訊,請瀏覽www.fano.ai/

宏利香港研究顯示港人正改變如何適應新冠疫情的態度

香港市民正致力恢復日常生活 身心健康較以前為差 大部分受訪者擔心會有新的未知疾病在香港蔓延 香港2022年9月29日 /美通社/ — 宏利香港今天公布其健康調查結果,揭示第五波疫情以來市民對2019冠狀病毒病的認知和取態。調查顯示,香港市民對如何適應疫情下生活的態度出現轉變,並致力恢復日常生活。調查結果亦顯示,三分之一曾經染疫的受訪者的身心健康均較以前為差。 宏利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李旭明分享宏利最新的調查結果,調查發現儘管2019冠狀病毒病仍然是不少港人所關注的健康問題,但大衆現在希望可重回疫情前的正常生活。 宏利香港委託YouGov在2022年8月下旬對1,020位18歲或以上的人士進行了調查,當中一些發現值得我們注意。 宏利香港及澳門首席產品總監李旭明表示:「我們的研究清楚顯示,儘管2019冠狀病毒病仍然是不少港人所關注的健康問題,但大衆現在希望可重回疫情前的正常生活。對於不同年齡組別的人士而言,不論是否已經染疫,持續的疫情已影響其日常生活和健康,然而調查顯示港人在這方面的態度正出現正面轉變。」 港人正致力適應疫情下的生活 研究顯示受訪者對如何適應新冠疫情的態度正出現轉變,當中有30%的市民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出外旅遊,及有45%的受訪者表示「害怕受感染已不再是令我停止與親戚朋友見面的原因,並且已恢復正常的社交生活」。是次調查在香港於2022年9月26日取消入境強制隔離措施之前進行,調查顯示若撇除回港隔離的要求,有49%的受訪者表示不介意到那些採取「與新冠病毒共存」政策的國家旅遊。 新冠疫情影響市民尤其是年青人的身心健康 儘管2019冠狀病毒病早於2020年初已在香港爆發,調查顯示新冠疫情至今仍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宏利的研究顯示,33%感染過該病毒的港人以及36%尚未染疫的港人在精神健康方面都比以前為差。調查結果亦顯示,新冠病毒為年青人帶來負面影響,35歲或以下從未染疫的人士當中,有48%承認其心理健康變差。受訪者表示其身體健康也受到影響,曾染疫的人士當中有33%承認其身體健康變差,而從未染疫的人士則有26%表示其身體健康比以前差。  受訪者擔心長者及幼童受到傳染  調查亦顯示,大多數受訪者仍然對新冠疫情感到憂慮。在受訪者當中,有61%擔心長者及幼童受到感染,62%擔心2019冠狀病毒病所帶來的長遠健康影響。由於擔心染疫,約四分之三(74%)的受訪者繼續保持嚴格的個人衛生。許多受訪者都多加注重個人衛生,例如經常清洗或消毒雙手(59%),消毒家居(46%),避免接觸有呼吸道病徵的人士(46%),並進行更多快速抗原測試和核酸檢測(47%)。此外,38%的受訪者避免去人多擠迫的地方或活動。 對「長新冠」後遺症的認識仍然不足 就長遠的健康影響而言,82%的受訪者擔心「長新冠」後遺症,但只有27%認識有關症狀。與2022年初發表的《宏利亞洲康健調查》相比,當時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長新冠」後遺症明顯缺乏了解,只有15%的受訪者表示聽過有關症狀,可見市民現時對「長新冠」後遺症的認知程度正慢慢提升。 大約三分之二曾染疫的受訪者表示曾出現過「長新冠」症狀(當中女性 (61%)比男性 (39%)多),有接近一半(45%)的受訪者表示仍然受有關症狀影響。最常見的「長新冠」後遺症狀包括呼吸道、認知功能和心理方面的病徵。     對日後其他疾病更加關注 港人擔憂的不僅僅是新冠疫情。當被問及其他疾病的嚴重程度時,有76%的受訪者表示沙士最為嚴重,其次是伊波拉(71%)、猴痘(63%)、瘧疾(60%),之後才是2019冠狀病毒病(58%)。 此外,有84%的受訪者擔心日後會有新的未知疾病在香港蔓延。 疫情帶動對保險的需求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由於市民都希望保持健康生活,從而帶動了對保險產品的需求。是次健康調查顯示,自2020年初香港爆發新冠疫情以來,約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曾為自己或家人搜尋或購買保險產品。 李先生續說:「從保持嚴謹的個人衛生到擔心新疾病蔓延,可見港人現時非常關注健康問題。隨著市民期待出外旅遊和恢復正常生活,大衆有必要多加留意自己的身心健康,為任何突如其來的情況作好準備。」 宏利香港概覽 宏利於香港開展業務125年,多年來一直深受信賴。自1897年開業至今,宏利香港已發展成為本地主要金融服務機構之一,為香港及澳門逾240萬位客戶提供多元化的保障及財富管理產品和服務。我們致力協助客戶輕鬆作出明智抉擇,實現精彩人生。 宏利香港透過宏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宏利人壽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宏利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及宏利公積金信託有限公司。 宏利概覽宏利金融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金融服務供應商,致力幫助大眾輕鬆作出明智抉擇,實現精彩人生。本公司提供理財建議及保險方案,環球總部設於加拿大多倫多,在加拿大、亞洲和歐洲以「宏利」的名稱營運,而在美國主要以「恒康」的名稱經營。本公司透過全球財富與資產管理部「宏利投資管理」,為全球個人客戶、機構及退休計劃成員提供服務。截至2021年底,本公司旗下有超過38,000 位員工、逾119,000位代理人,以及數以萬計的經銷合作夥伴,為超過3,300萬位客戶提供服務。本公司在多倫多、紐約及菲律賓證券交易所以股份代號MFC上市,在香港交易所則以股份代號945上市。 並非所有產品或服務均在所有司法管轄區提供。詳情請瀏覽 manulife.com。

第13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在澳門開幕

澳門2022年9月29日 /美通社/ — 9月28日,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和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共同主辦的第13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在澳門盛大開幕。本屆論壇以線上線下融合方式舉辦。開幕式上,澳門特別行政區賀一誠行政長官、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鄭新聰主任、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劉顯法特派員、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司黃少澤司長和有關國家駐澳門外交使節,與出席論壇的國際承包商和金融機構負責人共同主禮論壇開幕式。 開幕式上,中國商務部李飛部長助理、阿聯酋能源和基礎設施部馬茲魯伊(Suhail Mohamed Al Mazrouei)部長、馬來西亞交通部魏家祥(Dr. Wee Ka Siong)部長、孟加拉國民航和旅遊部阿里(Md Mahbub Ali)國務部長、安哥拉能源和水利部博爾赫斯(João Baptista Borges)部長和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樓齊良總裁分別發表主旨演講。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房秋晨會長主持開幕式。 本屆論壇以「共建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基礎設施」為主題,聚焦後疫情時代國際基礎設施合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凝聚各方共識,鞏固合作基礎,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為促進形成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民生項目,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貢獻力量。 論壇上發佈的《「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2)》顯示,今年以來「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總指數小幅回升,東盟和葡語國家基建市場發展步伐加快,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發展勢頭強勁,通訊、水務、公共衛生等領域呈現出新特點。論壇期間,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聯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等四家國際機構共同發起成立了「國際可持續基礎設施促進機制」,搭建起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合作平台,共同推動和引導國際基礎設施項目向更加多元包容、綠色低碳和更具氣候韌性的方向發展。 作為國際基建業界一年一度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專業性展會,本屆論壇在兩天時間裡將舉辦41場重要活動,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承包商和產業鏈企業等600多家機構的領導和高管逾1300人線下參會。主辦方通過微網站、公眾號、視頻直播、在線圖文直播和圖片雲直播等組成多元線上矩陣,為境內外嘉賓線上參會提供更多便利,促進觀眾、展商、資本和項目的高效對接。

全球最大教育獎項 2022年一丹獎得獎者揭曉

香港2022年9月29日 /美通社/ — 一丹獎基金會公佈全球最大教育獎項「一丹獎」2022年得獎者名單。經過獨立評審委員會嚴謹的評選過程,Linda Darling-Hammond博士及朱永新教授分別獲頒「一丹教育研究獎」及「一丹教育發展獎」,表彰他們在支持教育工作者、推動普惠教育方面的不懈努力,讓學生充分實現他們的學習潛力。 「一丹教育研究獎」得獎者Linda Darling-Hammond博士(左)及「一丹教育發展獎」得獎者朱永新教授(右) 一丹獎成立於2016年,旨在以教育提升人類福祉。一丹獎基金會秘書長馬逸靈表示:「我們衷心祝賀Linda Darling-Hammond博士與朱永新教授獲得2022年一丹獎。優秀的教師對學生影響深遠,他們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兩位得獎者積極推動教師發展,幫助年輕人為未來做好準備。」 表揚傑出教育理念 啟發優質教育創新 史丹福大學Charles E. Ducommun教育學榮休教授、學習政策研究所(Learning Policy Institute)主席及行政總裁Linda Darling-Hammond博士榮獲2022年「一丹教育研究獎」,其研究為促進公平、有效的教育政策和實踐提供重要的基礎。她的研究綜合了學生多元化的學習思維,以改進教師培訓及發展項目的設計,並鼓勵學校全面支持師生各方面的發展。 一丹教育研究獎評審小組主席、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總監Andreas Schleicher先生表示:「Darling-Hammond博士一直致力透過不同的研究項目,以支持教育政策及教學模式的發展,讓所有學生充分發揮潛能,跨越社會背景、性別或地域的限制,建立更有效、公平的學習環境。許多學校及課室設計,以及支持教師發展的政策亦深受她的研究影響。」 透過一丹獎的項目獎金,Darling-Hammond博士將繼續擴大「教學研究室(Educator Preparation Laboratory)」的網路,推動以科學為基礎、以學生為本的教師培訓和預備課程。她將會拓展「教學研究室」的規模,增加更多課程及研究項目,為教師、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建立一個互相交流學習的平台。 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榮獲2022年「一丹教育發展獎」,表揚他對促進中國教師發展以及改善學習成果的貢獻。新教育實驗支持中國教師的健康發展,其項目覆蓋逾8,300間學校,超過50萬名教師及800萬名學生受惠,當中逾半來自農村或偏遠地區。新教育實驗通過與學⽣所在的社區積極互動,營造更有利成長的家庭學習環境。 一丹教育發展獎評審小組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研究院理事Dorothy K. Gordon女士表示:「朱教授致力解決全球教育上一些最棘手的難題——提升教育公平性和兼容性。新教育實驗透過提高讀寫和溝通能力,鼓勵以全方位學習帶來個人成長。這些措施逐漸改變教師的專業發展模式,以及學生在家、在校的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他提醒我們:學習也可以充滿快樂。」 朱教授計劃利用項目獎金,拓展新教育實驗在中國農村和偏遠地區的規模,進一步改良他們的雲端教師發展平台,提升教育質素,促進實現公平的教育。 一丹獎基金會致力支持優秀教育家 一丹獎評審委員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前總幹事松浦晃一郎博士表示:「一丹獎表彰創新的教育理念,並同時支持得獎者擴展其工作的規模,讓世界各地更多人受惠。因此我們與一丹獎得獎者攜手,竭力改善全球教育成果,為所有學習者創造更美好的將來。」 一丹獎旨在表彰為教育研究和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個人或團隊。得獎者或團隊將獲頒3,000萬港元獎金,其中一半為支持其教育研究或發展項目的資金,協助他們在全球各地提供優質的教育機會。 2021 年一丹教育研究獎得獎者Eric A. Hanushek教授正利用一丹獎的項目獎金,成立「一丹獎非洲研究員計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建立當地的政策研究員網絡,旨在改善整體教育決策。在印度,榮獲2021年一丹教育發展獎的Rukmini Banerji博士則與伯樂林教育基金會(Pratham Education Foundation)開發、試驗及完善兒童學前發展項目,並擴大與當地政府的合作,預計將惠及650 個社區内共 35,000 名兒童。 2023年度一丹獎於10月開始接受提名 一丹獎歡迎多樣化的提名,特別是具遠見、創新精神、改革能力和可持續性,並能為全球學習者帶來正面影響的教育研究或發展項目。 關於一丹獎基金會 一丹獎由陳一丹博士創辦,其願景為「以教育提升人類福祉」。一丹獎基金會是一家國際公益基金會,透過一丹獎及其教育家網絡,支持教育理念發展及實踐,尤其是能夠正面影響生命、教育體系及社會的項目。 一丹獎是全球最大教育獎項,並歡迎多樣化的提名。它由兩個相輔相成的獎項組成,包括「一丹教育研究獎」和「一丹教育發展獎」,授予對教育研究和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個人或不超過三位的團隊代表。 如欲獲取更多資訊,請瀏覽 yidanprize.org。   一丹獎授予每位得獎者一枚純金獎牌,得獎者或團隊亦會獲頒3,000萬港元獎金,其中一半為支持教育研究或項目發展的資金。    

股價仍被低估的印尼人民銀行繼續實施股票回購計劃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2022年9月28日 /美通社/ — 印尼人民銀行(PT Bank Rakyat Indonesia (Persero) Tbk.,簡稱BRI)(IDX: BBRI) 目前正在開展價值3萬億印尼盾的股票回購計劃。BRI在年度股東大會上獲得了股東批准,可以在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的18個月內實施該計劃。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BRILiaN大樓 據Mirae Sekuritas Indonesia研究主管Hariyanto Wijaya透露,該股票回購計劃表明,管理層認為當前的股價仍被低估。不過,Hariyanto Wijaya和Mirae Asset Sekuritas分析師Jennifer A. Harjono都認為,隨著燃料價格的不斷上升,在信貸不斷增長的驅動下,金融業的表現將保持強勁。隨著利率的提高和BRI收緊其貨幣政策,Mirae Asset Sekuritas預計BRI的淨息差將擴大。 BRI財務總監Viviana Dyah Ayu參加了印尼證券交易所於2022年9月14日舉辦的Public Expose Live活動,並在該活動中表示:「股票回購計劃旨在通過員工配股(ESA)或員工認股權計劃(ESOP)來提升BRI員工的表現。」 BRI總裁主任Sunarso也在該活動中稱:「BRI的管理政策是通過實施股票回購計劃,提高員工的素質、能力和參與度。能夠為公司提供最佳價值的人員將獲得獎勵。」 該公司提供三種形式的獎勵:現金、股票和個人投資(通過高質量的培訓和教育來提高員工的素質和能力)。此外,鑒於公司目前的員工持股比例還不到1%,BRI還提供ESOP獎勵。 BRI通過提供非現金獎勵來進一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從而持續改善公司的業績。Viviana稱:「我們將繼續實施股票回購計劃,為BRI的所有員工提供長期的獎勵性庫存股。」 BRI員工有著幫助公司實現願景的共同目標。BRI的目標是到2025年成為東南亞最具價值銀行集團和金融包容性的倡導者。 Sunarso說:「我們將繼續實施股票回購計劃,以提升我們員工的參與度、能力和競爭力,從而為公司帶來更多價值。」 有關BRI銀行的更多信息,請訪問www.bri.c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