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中國信息科技 (8178.HK) 宣布與Bonanza Goldfields Corp.簽署戰略性股份交換協議

香港2023年4月18日 /美通社/ — 中國信息科技CITD (8178.HK)是一家於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為中國和香港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綜合營銷AI解決方案、大數據分析、系統集成服務和數據存儲。該公司於今天高興地宣布,已與人工智能和區塊鏈信息安全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Bonanza Goldfields Corp.(OTC:BONZ) 達成戰略性股份交換協議。 根據2023年4月17日宣布的股份交換協議條款,CITD將交換其2,652,038 股股份,以獲得218,574,618股由Bonanza Goldfields Corp.發行的BONZ股份。此次交易的總代價約為HK$3,580,252(相當於約US$459,007)。交易完成後,BONZ的全資子公司Marvion Group Limited 將擁有CITD擴大後的股本約4.29%,而CITD將擁有BONZ擴大後的股本約0.153%。 CITD 主席兼行政總裁黃景兆先生表示:「我們相信BONZ股票的價值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我們看到了BONZ重大的投資機會,而不需要現金流出。股份交換協議代表著我們與BONZ合作的重要一步,我們期待在未來進一步加強合作夥伴關係。」 Marvion Group Limited 行政總裁 Raymond Chua表示:「我們很高興地宣布與CITD達成這項戰略性股份交換協議。這合作使我們能夠成為戰略盟友,發揮各自於人工智能和區塊鏈信息安全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探索我們公司之間的潛在協同效應,並繼續共同發展。」 媒體查詢,請聯繫:Media@citd.com.hk

Channel Capital Cayman基金管理團隊新增董事成員

悉尼和開曼群島喬治敦2023年4月18日 /美通社/ — Channel Capital Group旗下公司Channel Capital Cayman今天宣佈任命Martin Laufer為基金董事,以擴大其開曼群島團隊規模。 Channel Capital Cayman基金董事Martin Laufer Channel Capital Cayman為主要設於美國、開曼群島和其它離岸金融中心的投資基金提供高質量管理服務。該公司旨在利用其團隊的深厚和專業經驗,通過值得信賴和高度個性化的獨立董事服務幫助客戶持續遵守監管義務。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獨立董事,Martin自2017年以來一直為各種離岸投資基金提供基金管理和相關服務。在加入Channel Capital Cayman之前,Martin曾在Maples Group擔任獨立董事,負責各種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和基礎設施策略。2010年至2017年期間,Martin出任紐約梅隆基金管理(開曼)有限公司信託基金經理,為眾多開曼單位信託基金、對沖基金和基金中的基金提供信託和管理服務,並在CIBC Bank and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擔任高級客戶會計師。在2007年移居開曼群島之前,Martin曾在畢馬威阿根廷擔任高級稅務顧問。Martin是一名註冊會計師、CFA特許金融分析師和註冊ESG分析師(CESGA)。 開曼群島因其稅收中立性、穩定的經濟以及完善的銀行業和專業金融服務業,成為離岸基金落戶的世界首選地。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註冊顧問管理的非美國註冊另類投資基金中,約有70%的註冊地在開曼群島。 Channel Capital Cayman執行董事Mark Cook表示:「我們很高興Martin能加入我們公司。」 「Martin的經驗讓他對基金管理行業、合規問題和ESG投資等新趨勢有了寶貴的洞察,這對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管理離岸投資工具至關重要。他將深挖我們的管理平台,並與我們的客戶密切合作,幫助他們應對不斷變化和複雜的投資和監管環境。」 Channel Capital Cayman基金董事Martin Laufer表示:「我很高興能加入Mark和Channel Capital Cayman團隊的其他成員中。隨時關注監管變化和新興行業趨勢至關重要,我期待為客戶提供有效管理和監督基金投資所需的指導和支持。」 關於Channel Capital Cayman Channel Capital Cayman是一家獨立董事服務供應商,為主要設在開曼群島的全球對沖和私募股權基金以及投資工具提供服務。其專業知識有助於通過在投資者、基金髮起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來加強管理。我們的服務根據每個董事會的需求量身定制,並提供監督和相關支持服務,以幫助董事會提高效率。 我們的董事團隊提供全面而客觀的服務,涵蓋基金從發行前到到期的整個生命週期。我們為董事會提供獨立、經驗豐富的視角和戰略指導,同時確保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包括反洗錢、稅收透明度和其它治理複雜性。 Channel Capital Cayman是Channel Capital Group旗下公司。該集團是一家多合作夥伴資產管理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其員工遍佈全球六個服務地點,管理的客戶資產達230億美元。 https://www.channelcapital.ky

2023年世界最富裕城市

倫敦2023年4月18日 /美通社/ — 就百萬富翁居民人數而言,美國和中國的城市在 全球十大最富裕城市排名中佔據主導地位,而倫敦是歐洲唯一榜上有名的城市。2023 年世界最富裕城市排名今天由國際投資移民 公司 Henley & Partners 與環球財富情報公司  新世界財富(New World Wealth)共同發佈。 紐約市擁有 340,000 名百萬富翁,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而另外兩個美國財富中心——三藩市灣區和洛杉磯——分列第三位 和第六位 ,分別有 285,000 和 205,400 名高資產淨值人士居民(註:「高資產淨值人士」(HNWI)是指可投資財富超過 100 萬美元的人士,所有數字均四捨五入到最接近的 100)。 十年前位居榜首的東京以 290,300 名百萬富翁跌至第二位 ,多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富有城市的倫敦以 258,000 名高資產淨值人士居民跌至第四位 。城市國家新加坡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對商業最友好的城市,亦是百萬富翁遷移的首選目的地之一,以 240,100 名百萬富翁居民排名第五 ,而悉尼以 126,900 名百萬富翁排名第十 。悉尼擁有世界上最高檔的住宅郊區之一,在過去 20 年中經歷了特別強勁的財富增長,預計到 2040 年將躋身全球最富有的城市前五名。 中國有三個城市進入前十名,香港(129,500 位百萬富翁)、北京(128,200 位)和上海(127,200 位)分別位列第七、第八 和第九 位。北京和上海在過去十年的排名均有所攀升,但香港卻出現下滑,從 2012 年的第四位跌至目前的第七位。 Henley & Partners 行政總裁 Juerg Steffen 博士表示:「世界十大最富裕城市中有七個是推出正式 投資移民計劃並積極鼓勵外國直接投資以換取居留權或公民權的國家。」 過去十年中,就百萬富翁居民而言,美國和中國亦在增長最快的十大城市中佔據主導地位。作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度假勝地之一,杭州在 2012 年至 2022 年間以 105% 的百萬富翁增長率位居榜首,而深圳和港口城市廣州的高資產淨值人士人數亦顯著增加,分別增加 98% 和 86%。美國增長最快的三個百萬富翁熱點地區是奧斯汀(Austin,富裕居民增長 102%)、西棕櫚灘(West Palm Beach,90%)和斯科茨代爾(Scottsdale,88%)。印度有兩個城市進入前 10 名——分別是班加羅爾(Bengaluru,88%)和海德拉巴(Hyderabad,78%)——最後兩個城市是阿聯酋文化中心沙迦(Sharjah,84%)以及迅速成為亞洲下一個重要財富中心的越南胡志明市(Ho Chi Minh City,82%)。 新世界財富(New World Wealth)研究主管 Andrew Amoils 表示,過去十年,傳統「吸金磁鐵」(財富集中地)亦經歷了特別強勁的增長。「摩納哥(Monaco)可謂世界超級富豪的頂級避風港,摩納哥居民的人均財富逾 1000 萬美元,使當地成為人均財富排名第一的城市。摩納哥亦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公寓價格超過每平方米 35,000 美元。杜拜(Dubai)是另一個主要國際財富中心,杜拜奉行低稅率制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百萬富翁慕名前往。僅在 2022 年,就有大約 3,500 名高資產淨值人士移居這座城市。」 閱讀 新聞稿全文 及 《2023 年世界最富裕城市報告》  

Five Sigma歡迎哈佛商學院教授Boris Groysberg加入公司,成為新合夥人

專注於全球教育科技領域的領先成長型基金Five Sigma宣佈任命Boris Groysberg教授為新合夥人。 悉尼2023年4月18日 /美通社/ — Groysberg先生為公司帶來了他在教育和科技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取得的出色成績,他將幫助公司識別和投資教育科技領域最具前景的企業,並在這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Photo of Professor Boris Groysberg of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ho recently joined EdTech focused growth fund Five Sigma as partner. Groysberg先生是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教授,負責教授企業領導力、人才管理和創業等課程。 他還曾擔任多家領先投資公司的顧問,就增長、創新和市場定位相關問題提供戰略建議和指導。 Boris曾兩次入選HRTech影響力人物百強榜單(2019年和2020年)。 Five Sigma管理合夥人Peter Mobbs表示:「我們很高興歡迎Boris加入Five Sigma團隊。他具有深厚的教育行業相關知識,並且擅長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競爭優勢,因此是我們公司的理想人才。我們相信,Boris將幫助我們的投資組合公司應對激烈的競爭環境,並在這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我與Boris相識多年,我堅信沒有人比他更適合提供這方面的見解了。」  Groysberg稱:「我很高興加入Five Sigma,因為他們的運營領域正是我的興趣和專長所在,也就是教育、技術和影響力的交叉領域。我堅信,科技將支撐教育的未來,通過加入Five Sigma,我可以幫助實現社會和經濟價值。該公司在識別和投資具有強大增長潛力的公司方面具有公認的能力,我期待與其團隊合作,幫助打造新一代教育科技領導者。」 關於Five Sigma Five Sigma是一家專注於教育科技後期階段的成長型基金。該公司投資於正在利用技術顛覆和改善6萬億美元的全球教育產業的企業。無論是從運營商還是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Five Sigma都對教育科技行業有著深刻的瞭解,因此完全有能力識別和支持全球教育科技領域的佼佼者。 投資組合公司包括Go1和Academia.edu。 欲瞭解更多信息,請訪問www.5sigmaglobal.com 

IBM 發布2022年企業永續報告– 2022「IBM影響力報告」

將永續策略視為企業的「影響力架構」  系統化呈現「環境保護、社會公平、企業治理」三項永續關鍵成果 台北2023年4月18日 /美通社/ — IBM於四月中旬發表其 2022 年企業永續報告書,名為「IBM影響力」報告,呈現該公司在環境保護、社會公平與企業治理方面的持續努力。IBM 在2022年啟用IBM影響力 (IBM Impact) 架構,也是IBM的ESG策略;該架構由「環境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及「道德影響力」三大支柱組成,代表IBM如何建立更為永續、更公平、更良善未來的策略與現階段成果。 IBM出版2022年企業永續報告書 呈現在環境保護、社會公平、企業治理領域的持續努力與成果 2022年 IBM影響力報告的重點包括: 對全球1,000 家事業夥伴進行有關科技倫理的培訓,數量超越原定目標。 繼續推動承諾投資 2.5億美元的 IBM 「技能優先」(skills-first) 轉型,著重在創造多元就業途徑。IBM透過在美國實施的學徒訓練計劃,已經雇用超過 900 名新員工;這項計劃超過90%的畢業生,目前是IBM的全職員工。 繼續實現在 2030 年前對全球3千萬人提供新技能的目標;超過 700 萬學習者透過IBM的聯合教育計劃、註冊免費的 IBM 課程。例如,IBM在美國 20 多所過往專為黑人開設的專校和大學,成立 IBM 網路安全領導力中心,彌補資安人才缺口。 IBM 踐行多元文化,使全球女性員工、以及美國的黑人、西班牙裔、美洲原住民和泛亞裔員工的比例,逐年增加。 持續朝向在 2030 年之前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邁進。自 2010 年至 2021 年,IBM排放的溫室氣體已經減少61.6%。IBM 在過去兩年間共完成 1,455 個節能專案;其中2022 年IBM共減少能耗 71,000 MWh與25,600 噸二氧化碳排放。 IBM 董事長暨執行長艾爾文克許納表示:「IBM對於在ESG領域取得的進展感到自豪之餘,也意識到追求我們的環境、社會及治理進步是持續改善的旅程。」 「我一直受到 IBM 員工對ESG這項重要工作的長期努力、以及他們追求全人類更美好未來的願景所激勵。」IBM 成立111 年以來,始終承諾保持商業發展與更廣泛對社會和環境的貢獻一致。 例如,IBM在1990年發表第一份環境報告書,IBM倡議多元雇用已經超過 50 年等。 關於 IBM IBM 是全球領先的混合雲、人工智慧及企業服務的提供者,為全球超過 175 個國家的客戶服務,協助其從擁有的資料裡獲取商業洞察、簡化業務流程、降低成本,並取得產業競爭優勢。 來自金融服務、電信和健康醫療等關鍵基礎設施領域、近 4,000 家政府和企業機構,採用 IBM 混合雲平台和 Red Hat OpenShift 解決方案,快速、高效、安全地實現企業數位轉型。IBM 在人工智慧、量子運算、產業導向的雲端運算解決方案和企業服務領域的突破性創新,為客戶提供開放和靈活的選擇。IBM 對企業誠信、透明治理、企業社會責任、多元與包容文化和服務精神的承諾,歷久彌新,是 IBM 業務發展的基礎。關於台灣 IBM 公司,請參閱 https://www.ibm.com/tw-zh 台灣 IBM 公司新聞室:https://taiwan.newsroom.ibm.com/ IBM 2022 年報:https://www.ibm.com/annualreport/ 新聞聯絡 IBM公司公關部劉家容 kateliu@cn.ib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