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信達生物公佈2022年業績及公司進展

打造更具綜合實力和可持續成長的創新生物製藥企業 美國羅克維爾和中國蘇州2023年3月29日 /美通社/ — 信達生物製藥集團(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01801),一家致力於研發、生產和銷售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創新藥物的生物製藥公司,公佈2022年度業績和公司進展。 信達生物製藥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俞德超博士表示:「經過十年的發展,信達已經成功轉型為中國領先的創新生物製藥企業。在2022年,儘管疫情影響及外部環境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一定的挑戰,但我們相信提升經營效率、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創新更應該被行業所重視,並積極打造信達成為更具有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藥企。這一年,我們拓展新品種為後續成長儲備動能,打造高效精準的營銷體系以支持業務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我們戰略佈局腫瘤以外高潛慢病領域並即將迎來收穫;我們拓寬創新邊界,拓展國清院技術平台並與國際製藥企業達成多項戰略合作;我們堅持高質量生產並進一步提升抗體藥物生產效率。展望未來,公司將持續聚焦兩大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 實行精細化管理,以擴大產品規模和提升運營效益;專注前沿科技開發出全球創新的高品質新藥,堅定全球化創新的長期發展戰略,繼續朝著『成長為國際一流的生物製藥公司』的願景努力。」 新產品帶來更多增長動能,精細化管理升級初見成效 獲批品種增加至八款:達伯舒®、達攸同®、蘇立信®、達伯華®、達伯坦®、耐立克®、希冉擇®(新增)、睿妥®(新增)。 成功拓寬醫保覆蓋,惠及更廣泛患者群體:達伯舒®新增兩大適應症(一線食管癌和一線胃癌)納入醫保,成為唯一將五大高發瘤種(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鱗狀非小細胞肺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一線治療均獲批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PD-1抑制劑;耐立克®新藥作為獨家第三代 BCR-ABL 抑制劑首次納入醫保;達攸同®、蘇立信®、達伯華®多項新增適應症納入醫保。 產品銷量增長明顯,為持續發展蓄能:得益於主要產品保持快速放量,多款新藥獲批且新產品收入貢獻增加,2022年產品收入41.3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4%,抵消了過去一年疫情和達伯舒®醫保價格調整對產品銷售的影響。產品組合更加多樣化,為銷售規模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廣闊的渠道覆蓋和專業的商業化團隊基礎:超5000家醫院覆蓋,近3000人商業化團隊;前瞻性搭建代謝與心血管、自身免疫等重點慢病領域商業化平台。 精細化管理升級初見成效:– 建立了高效精準營銷體系,兼顧提高效益與提升產出,支持業務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 2022年全年產品銷售費率62.6%,相較2021年65.5%的銷售費率有所下降。特別是,2022年下半年銷售費率為56.9%,環比2022年上半年銷售費率68.5%,顯示出積極管控下的初步成效。 拓寬腫瘤管線開發潛力 非腫瘤厚積薄發 8個產品獲得批准上市,3個品種在NMPA審評中,5個品種進入III期或關鍵性臨床研究,另有超過20個候選藥物已進入臨床研究。 腫瘤:治療手段的豐富不斷拓展腫瘤領域開發潛力 兩項血液瘤產品NDA,三款肺癌領域分子進入註冊臨床,進一步鞏固腫瘤領域的領先地位和: – IBI326 (BCMA CAR-T) ,多發性骨髓瘤,已遞交NDA – IBI376 (PI3Kδ) ,濾泡性淋巴瘤,已遞交NDA – IBI344 (ROS1/TRK) : ROS1突變肺癌,關鍵臨床II期 – IBI351 (KRASG12C ) : KRASG12C突變肺癌,關鍵臨床II期 – IBI126 (CEACAM5 ADC) : CEACAM5高表達肺癌,臨床III期 發佈多個全球創新分子初步積極臨床研究數據: – IBI110 (LAG3):一線肺鱗癌,一線胃癌 – IBI939 (TIGIT):一線肺癌 – IBI188 (CD47): 一線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搭建集成性ADC平台,首款差異化ADC管線進入臨床 – IBI343(CLDN 18.2 ADC): 澳大利亞和中國同步開展臨床I期,潛在差異化分子設計臨床前觀察到更強效的抗腫瘤活性和更寬治療窗口; – 臨床前10多個ADC項目和前沿技術儲備,助力未來差異化競爭。 非腫瘤:戰略佈局厚積薄發,高潛管線可期 代謝與心血管:下一代重磅新藥填補用藥空白,提升用藥療效 IBI306(PCSK9):治療高脂血症已申報NDA,潛在首個國產PCSK9單抗; IBI362 (GLP-1R/GCGR) :潛在最優新一代GLP-1雙靶,減重和糖尿病二期結果讀出強勁的減重和降糖效果及多重代謝獲益;加速推進減重和糖尿病III期註冊臨床研究; IBI128 (XOI):新一代痛風高尿酸血症候選分子,潛在更優的療效與安全性;2023年底計劃進入中國III期臨床研究; IBI311 (IGF-1R):填補中國甲狀腺眼病缺少標準治療方案的臨床空白;2023年計劃進入中國III期臨床研究。 自身免疫:優勢佈局自免細分領域 IBI112 (IL-23p19):銀屑病二期數據證明潛在的長期療效優勢和延長給藥間隔的便利性。2023年初已啟動銀屑病III期臨床研究; IBI353 (PDE4):口服治療銀屑病,海外II期臨床研究讀出積極信號;2023年將啟動中國II期臨床研究; IBI355(CD40L)、IBI356 (OX40L):特色創新性免疫分子即將進入臨床階段,探索未滿足臨床需求的自免細分領域。 眼科:差異化雙靶致力解決眼底疾病未滿足臨床需求 IBI302 (VEGF/C) :臨床II期研究探索高濃度長間隔給藥,改善黃斑萎縮; IBI324(VEGF-A/ANG-2)、IBI333(VEGF-C/VEGF-A):進入臨床I期研究,探索VEGF單藥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持續推進全球創新的核心發展戰略 新研發引擎 — 國清院厚積薄發: – 2022年成功交付6款創新分子進入IND準備階段; – 深耕免疫學、腫瘤生物學和抗體工程領域,搭建自研創新技術平台,保持高效率、高質量創新; – 已搭建全面集成的差異化ADC專利技術平台,高質量分子進入臨床,為公司長期管線積蓄力量。 科學探索全球潛力創新管線PoC及早期臨床開發 – 推進全球潛力創新分子的PoC臨床驗證,包括若干IO領域和眼科領域分子; – 探索創新差異化全球潛力分子如PD-1/IL-2, ADC等早期MRCT臨床。 國際合作彰顯平台價值及綜合實力 與賽諾菲達成腫瘤領域初次戰略合作:加速腫瘤創新藥CEACAM5 ADC和IL-2單抗開發,並獲得賽諾菲溢價20%的初次3億歐元戰略股權投資,再一次打開了中國本土企業與國際藥企的合作新模式。 與禮來製藥進一步深化腫瘤領域戰略合作,獲得希冉擇®(雷莫西尤單抗)和睿妥®(塞普替尼)在中國大陸的獨家商業化權利,以及pirtobrutinib(BTK抑制劑)未來在中國大陸商業化權利的優先談判權。 與LG化學達成合作,獲得痛風領域晚期潛在同類最佳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XOI)Tigulixostat的中國權益,進一步拓寬CVM管線的戰略佈局。 抗體藥「出海」惠及其它新興市場,貝伐珠單抗(印尼商品名Bevagen®)在印度尼西亞獲得批准,成為首個在東南亞商業化和即將本地化生產的中國抗體藥。 高質量規模化生產 60000升產能:擁有國內最大規模的不銹鋼生物反應器生產產能,更多產能建設中  生產符合GMP要求,大規模不銹鋼生物反應器生產成本優勢明顯 財務回顧 總收入45.56億,同比增長6.7% 研發投入28.7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49億人民幣 產品銷售費率62.6%,同比下降2.9% 淨虧損21.79億人民幣,同比縮減5.49億人民幣*虧損主要由於持續的研發投入以支持全球創新的長期發展戰略 總現金及短期金融資產91.66億人民幣,約合超13億美元*為公司持續專注長期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1.本文中提及的財務數據採用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詳情請參閱集團業績公告。 關於信達生物 「始於信,達於行」,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是信達生物的理想和目標。信達生物成立於2011年,致力於開發、生產和銷售腫瘤、代謝、自身免疫、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的創新藥物。2018年10月31日,信達生物製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票代碼:01801。 自成立以來,公司憑借創新成果和國際化的運營模式在眾多生物製藥公司中脫穎而出。建立起了一條包括36個新藥品種的產品鏈,覆蓋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眼科等多個疾病領域,其中7個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公司已有8個產品(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達伯舒®,英文商標:TYVYT®;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達攸同®,英文商標:BYVASDA®;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蘇立信®,英文商標:SULINNO®;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達伯華®,英文商標:HALPRYZA®;佩米替尼片,商品名:達伯坦®,英文商標:PEMAZYRE®;奧雷巴替尼片,商品名:耐立克®;雷莫西尤單抗,商品名:希冉擇®,英文商標:CYRAMZA®;塞普替尼,商品名:睿妥®,英文商標:Retsevmo®)獲得批准上市,3個品種在NMPA審評中,5個新藥分子進入III期或關鍵性臨床研究,另外還有20個新藥品種已進入臨床研究。 信達生物已組建了一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生物藥開發、產業化人才團隊,包括眾多海歸專家,並與美國禮來製藥、賽諾菲、Adimab、Incyte、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等國際合作方達成戰略合作。信達生物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提高中國生物製藥產業的發展水平,以滿足百姓用藥可及性和人民對生命健康美好願望的追求。詳情請訪問公司網站:www.innoventbio.com或公司領英賬號:Innovent Biologics。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所發佈的信息中可能會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這些表述本質上具有相當風險和不確定性。在使用「預期」、「相信」、「預測」、「期望」、「打算」及其他類似詞語進行表述時,凡與本公司有關的,目的均是要指明其屬前瞻性表述。本公司並無義務不斷地更新這些預測性陳述。 這些前瞻性表述乃基於本公司管理層在做出表述時對未來事務的現有看法、假設、期望、估計、預測和理解。這些表述並非對未來發展的保證,會受到風險、不確性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些乃超出本公司的控制範圍,難以預計。因此,受我們的業務、競爭環境、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情況的未來變化及發展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會與前瞻性表述所含資料有較大差別。 本公司、本公司董事及僱員代理概不承擔 (a) 更正或更新本網站所載前瞻性表述之任何義務;及 (b) 倘因任何前瞻性表述不能實現或變成不正確而引致之任何責任。

航運業可以透過四個提高營運效率的推動因素節省 500 億美元

丹麥哥本哈根2023年3月29日 /美通社/ — 環球海事論壇(Global Maritime Forum)的新一系列《洞察摘要》(insight brief)確定了海事和航運業現在可以採取的四項行動,以支持航運業向可持續和有彈性的零排放未來過渡。 「我們需要清理航運供應鏈並優化我們的營運模式。為此,我們必須通力協作、實現標準化並保持透明。讓我們分享放慢速度的好處,讓我們共同作出改變,」世上最大乾散貨運輸商之一嘉吉遠洋運輸公司(Cargill Ocean Transportation)環球營運及供應鏈總監(Global Operations & Supply Chain Director)Eman Abdalla 表示。 航運業正面臨重大轉型,因為該行業正致力於在 2050 年前實現全面脫碳。提高現有船舶營運效率的短期行動——透過改變船舶速度和性能來節省燃料、金錢和時間——可以在當今減少排放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同時亦為更易於管理的長期過渡作好準備,這將涉及更昂貴的零排放燃料,並最終會為碳排放定價。 零排放燃料和技術對於該行業的脫碳轉型過程勢在必行,但目前尚未大規模商業化。透過提高船隊的營運效率來降低燃料成本,將是採用更昂貴的零排放燃料的先決條件,亦是綠色走廊(支持和展示零排放解決方案的主要港口樞紐之間的路線)的基礎。 研究表明,以今天的價格計算,透過營運效率盡量提高船舶和船隊的性能,可以將每年的燃料成本減少 500 億美元。這代表最多可以節省 20% 的燃料成本,若與節能技術互相結合,甚至可以節省更多。該研究還表明,優化營運效率有可能減少超過 2 億噸二氧化碳(CO2)的年排放量。釋放這一潛力並不簡單,但充分利用營運效率將是實現 2030 年和 2050 年減排目標以及減低《巴黎協定》1.5 度攝氏目標的先決條件。 這份 《洞察摘要》是一年多行業投入的結果,概述了營運效率的短期機會和障礙,並從系統的角度探討了營運效率措施作為航運脫碳長期推動因素的作用。 《洞察摘要》中確定了四種類型的解決方案:提高績效數據的透明度和標準化程度;擴大試點和最佳實踐;合同變更,以鼓勵在卸貨港出現延誤時採取虛擬到達做法;政策和法規,以實現新的商業模式。這些促成因素都將在即將發佈的《洞察摘要》中進行探討,《洞察摘要》將深入剖析已確定的解決方案和推動因素。 國際海事組織(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sation,英文簡稱「IMO」)預計將在 7 月舉行的 MEPC 80 會議上透過修訂後的溫室氣體排放策略,這是今年最重要的航運氣候會議。雖然業界不確定 MEPC 80 的結果是否會導致採用低目標或高目標策略,但無論哪種情況,對短期營運效率的需求對於過渡都至關重要。 環球海事論壇(Global Maritime Forum)脫碳高級顧問(Senior Adviser on Decarbonisation)Randall Krantz 表示:「船舶以至整個船隊的營運績效為航運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但需要前所未有的顛覆性思維才能將對話付諸行動。」 如要下載完整 《洞察摘要》,請按此處。 環球海事論壇(Global Maritime Forum) 是一家國際非營利組織,總部位於丹麥哥本哈根,致力於塑造環球海運貿易的未來,以促進可持續的長期經濟發展和人類福祉。   

Mastercard與LUBUDS集團攜手 重現香港「亞洲美食之都」美譽

持卡人可於集團旗下遍佈全港的食府尊享無價體驗及獨家禮遇 香港2023年3月29日 /美通社/ — 香港著名餐飲品牌 LUBUDS集團與 Mastercard今天宣布,開展嶄新合作夥伴關係,共同為食客締造誘人的餐嚮禮遇,為本地經濟復甦注入活力,讓香港重展世界頂級美饌之都美譽。獨家啟動禮於飽覽維港景色的「LUBUDS ON THE SEA」船屋上舉辦,LUBUDS集團與 Mastercard管理層分享了雙方如何藉著 Mastercard享負盛名的 無價體驗平台締結聯盟,以及呈獻多重感官體驗,滿足區內食家的味蕾。 LUBUDS 集團創辦人鍾思朗說:「隨著食家紛紛重臨香港,體驗遠近馳名的地道飲食文化,我們很高興能與Mastercard合作。Mastercard不僅與我們一樣致力提供無與倫比的沉浸式體驗,為食客締造極緻感官享受,他們亦同樣竭盡所能支持本地的經濟及文化復甦。我們很期待 Mastercard 持卡人蒞臨我們旗下遍佈全港的餐廳,盡享今天啟動的各項尊尚禮遇及難忘的餐嚮體驗。」 Mastercard香港及澳門總經理陳一芳表示:「作為亞洲的美食瑰寶之一,香港一直吸引著許多熱愛美饌的人,成為他們的美食之家,而來自不同背景的消費者亦同樣熱衷於探索這片美食天堂,餐飲優惠更是他們所有禮遇中的首選。Mastercard 一向致力支持作為本港經濟支柱的本地企業,我們很高興與LUBUDS集團合作,藉著香港向全球展開雙臂之時,為港人及旅客呈獻一流美饌,讓他們沉醉於每一個獨特時刻。」 Mastercard全球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常青說:「隨著邊境重開和旅遊重啟,我們見證著經濟復甦,而香港更扮演著全球和地區金融中心的核心角色。有見商業和休閒活動大規模回歸,Mastercard期待與本地所有不論其大小、公營或私營的持份者合作,共同推動經濟發展,讓消費者充分掌握重回區內的龐大機遇,實現更多可能性。」 LUBUDS集團與 Mastercard的合作特色 Mastercard持卡人尊享的獨家禮遇:(詳情請見附錄) 無價體驗:由香港頂級廚師於絕美場地主理的極緻美饌 Priceless Specials:於LUBUDS集團遍佈全港的餐廳尊享餐飲優惠及驚喜 Mastercard Travel Rewards:為海外旅客提供餐嚮禮遇及現金回贈 LUBUDS集團自2006年創辦以來,已開設超過40間餐廳,提供多國菜餚包括中菜、意大利菜及其他餐飲概念。今天,LUBUDS集團僱用超過1,200名員工,其位於香港和澳門的34個品牌每年服務超過240萬名食客。旗下餐廳如Palco、紅棉、念川居及天穴等持續獲Tatler Dining、飲食男女、酒派等雜誌評選為香港頂尖餐飲場所。 Mastercard亞太地區營銷和傳訊部副總裁及主管Julie Nestor表示:「Mastercard與LUBUDS集團的多方位合作,乃Mastercard 締造無價回憶的最新力作,而這個概念於過去25年間已蛻變成融合多重感官體驗的營銷策略。Mastercard透過五官享受 —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以及不同的接觸點及愛好如運動、音樂和美食等,提升品牌個性及品牌特色。隨著今次與LUBUDS集團合作,我們期待積極將人們與他們對美饌的熱情連結,以及聯繫彼此。」 關於LUBUDS 集團https://lubuds.com/zh/  LUBUDS® 集團的餐飲業務發展從 2006 年創立第一間日式餐廳開始,其後集團不斷擴張,旗下涵蓋日本、歐陸、越南、日西、葡國、粵菜、川菜、泰菜等各類不同風味的特色餐廳,先後進駐全港不同地區,包括中環、尖沙咀、銅鑼灣、太古、九龍塘、奧海城、沙田、元朗、屯門、將軍澳、西九文化區、南昌及旺角等。集團在本地及澳門的業務蒸蒸日上,共有超過 1,200 名員工與接近45間餐廳,店舖人流每月平均約 20 萬人次;每年約 240 萬人次。未來將會繼續鞏固集團於餐飲業的領導地位。 關於Mastercard www.mastercard.com   Mastercard 是國際支付業的科技企業。我們的使命是透過令安全、便捷、智能和可達的交易來連接並推動具包容性的數碼經濟,使全球各地的人受益。憑藉安全的數據及網絡、夥伴關係和熱情,我們創新的解決方案幫助消費者、金融機構、政府及企業發揮最大潛力。正商(DQ)推動著我們的文化以及公司內外的一切。通過與 210 多個國家及地區的聯繫,我們正在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為所有消費者釋放無價的可能性。 附錄1:Mastercard持卡人的獨家禮遇 Priceless Specials於2023年3月28日至12月31日期間適用。有關超過20間食府所有推廣的詳情,請參閱Priceless Specials網站(英文)(中文)。禮遇列表持續更新,請定期查看。 Mastercard Travel Rewards於2023年4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適用。盡享現金回贈,開啟為持卡人預留的額外網上禮遇。條款和細則適用於本次活動。按此瀏覽詳情。 以下列為例的無價體驗於2023年3月28日起至12月31日接受預約。有關無價體驗的價格、供應和詳情,請瀏覽 priceless.com。 無價體驗 特色 在紅棉尊享明星大廚邵德龍師傅設計的隱藏菜單 ·  體驗紅棉的中餐,以及箇中的傳統美饌技藝與創意 ·  與明星大廚邵德龍師傅會面,在偷師的同時,親身了解他的美食靈感 ·  於香港唯一一棵具歷史性的節果決明古樹之下用餐,享受大自然的傑作 ·  沉醉於完整的中式美饌體驗之時,在樹的光影下捕捉黃金攝影機會 ·  按此了解更多 LUBUDS 集團西餐行政總廚劉銘佳親自呈獻歐式盛宴 2023年4月20日: Pleka 2023年5月25日: PANO 2023年6月29日: Palco Ristorante ·  LUBUDS 集團西餐行政總廚劉銘佳如戲般將招牌菜色送到您的餐桌 ·  從Pleka、Pano和Palco中挑選您最喜愛的餐廳,陶醉於由劉銘佳總廚設計的獨家餐單,在海景旁度過一個充滿美酒佳餚的晚上 ·  在Pleka或Palco,您可享用劉銘佳總廚以巴馬臣芝士製成的鮮松露意大利麵,芝士愛好者不可錯過! ·  在Pano,劉銘佳總廚將呈獻其遠近聞名的甜點——洛神花石榴雪糕‧法式薑汁泡沫 ·  按此了解更多 現場觀看吞拿魚切割表演並尊享「由頭到尾」的吞拿魚品嘗菜單 2023年4月28日: ODDS 2023年5月12日: 天穴 ·  現場觀看刺身大師切割新鮮吞拿魚,領教專業級刀功和精準 ·  與刺身大師合照與交談 ·  觀看表演後,享用從日本進口的新鮮吞拿魚,以及其稀有部位 ·  每晚只有15片吞拿魚可供享用,讓這份非凡菜單令人更為難忘 ·  按此了解更多     附錄2 活動照片:Mastercard 與 LUBUDS集團合作啟動禮,2023年3月28日 請按此連結下載高清活動照片: 照片1(左至右): •Mastercard香港及澳門總經理陳一芳 •LUBUDS 集團創辦人鍾思朗 照片2(左至右): •Mastercard全球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常青 •Mastercard香港及澳門總經理陳一芳 •Mastercard亞太地區營銷和傳訊部副總裁及主管Julie Nestor 照片3(左至右): •Mastercard全球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常青 •Mastercard亞太地區營銷和傳訊部副總裁及主管Julie Nestor •Mastercard香港及澳門總經理陳一芳 •LUBUDS 集團創辦人鍾思朗 照片4(左至右): •Mastercard全球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常青 •Mastercard亞太地區營銷和傳訊部副總裁及主管Julie Nestor •Mastercard香港及澳門總經理陳一芳 •LUBUDS 集團創辦人鍾思朗 •LUBUDS 集團西餐行政總廚劉銘佳

曼谷餐廳 LE DU 榮登 2023 年度「亞洲 50 最佳餐廳」榜首之位

新加坡2023年3月29日 /美通社/ — 位於曼谷的Le Du在由聖沛黎洛和巴娜(S.Pellegrino & Acqua Panna)贊助的「亞洲50最佳餐廳」(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頒獎典禮上獲頒第一名的殊榮,並贏得「亞洲最佳餐廳」(The Best Restaurant in Asia)頭銜。於今晚在新加坡聖淘沙名勝世界舉行的實體頒獎典禮上公佈的年度名單,由「亞洲 50 最佳餐廳」評審委員會(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 Academy)投票選出,該評審委員會由超過 300 名在亞洲餐飲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士組成,成員包括食評家、廚師、餐廳東主和區域內備受推崇的美食家,整個評審委員會的性別比例為 50/50。 Le Du celebrates the restaurant’s No.1 win at the 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 2023 awards ceremony, sponsored by S.Pellegrino & Acqua Panna, live in Singapore Le Du獲得雙重榮譽,分別是由聖沛黎洛和巴娜贊助的「亞洲最佳餐廳」以及「泰國最佳餐廳」(The Best Restaurant in Thailand)的稱號 本年度名單涵蓋來自19個城市的餐廳,包括 7間新上榜餐廳 新加坡的 Labyrinth(第11位)躍升 29位,並贏得「最佳進步獎」(Highest Climber Award) 清奈的Avartana(第30位)獲得由奧思禮禮賓(Aspire Lifestyles)贊助的「最佳新上榜餐廳」(Highest New Entry Award) 榮譽 馬尼拉的 Toyo Eatery(第42位) 榮獲由 Flor de Caña 贊助的「Flor de Caña 可持續性餐廳獎」(Flor de Caña Sustainable Restaurant Award) 新加坡的 Zén (第21位)獲得本年度「Gin Mare 待客藝術獎」(Gin Mare Art of Hospitality Award) 來自新加坡Odette (第6位)的Louisa Lim成為法芙娜(Valrhona)贊助的「亞洲最佳糕點師獎」(Asia’s Best Pastry Chef)得主 深圳 Ensue(第31位)的Della Tang 贏得首次頒發的「亞洲最佳侍酒師」(Beronia Asia’s Best Sommelier Award)殊榮 東京的 Florilège(第7位)主廚川手寬康(Hiroyasu Kawate)榮獲「Inedit Damm 主廚之選獎」(Inedit Damm Chefs’ Choice Award) 完整的第1位至50位名單,請點擊此處瀏覽。 來自曼谷的Le Du 和Nusara分別力居第1位及第3位。在滿懷熱誠的年輕新銳廚師 Thitid ‘Ton’ Tassanakajohn領軍下,Le Du主打以法式烹調技藝演繹的現代精緻泰國料理,其嚐味餐單以當地時令食材入饌,洋溢著對泰國豐饒農產品的尊敬之情。東京的Sézanne是本年度「日本最佳餐廳」(The Best Restaurant in Japan)得主,並在榜單排名第2位。 新上榜餐廳包括清奈的Avartana(第30位)、新加坡的Born(第36位)、馬尼拉的Metiz(第48位)、北京的Refer(第50位)以及三間來自曼谷的餐廳,分別是Ms. Maria & Mr. Singh(第33位)、Potong(第35位)以及Baan Tepa(第46位)。 「亞洲50最佳餐廳」內容總監William Drew 表示:「我們希望藉此機會向所有卓越非凡的上榜餐廳致敬。在此亦衷心恭賀Le Du的大廚Chef Ton及其團隊所獲得的成就。餐廳憑藉其對泰國的烹飪傳統孜孜不倦的熱情、對當地食材的尊敬,並以現代烹調手法演繹的精緻泰國料理而聞名遐邇,使其成為實至名歸的『亞洲最佳餐廳』得主。」 「亞洲50最佳餐廳」傳媒新聞中心: https://mediacentre.theworlds50best.com/  

順豐同城(9699.HK)全年收入增長25.6%至突破人民幣百億元

核心業務穩健增長,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業績亮點 收入為人民幣約10,265.2百萬元,同比增長25.6%, 其中,外部收入*同比增長28.3%; 毛利及毛利率快速提升,全年成功實現毛利人民幣約413.4百萬元及毛利率4.0%; 淨虧損減少68.1%至人民幣約286.9百萬元 ;淨虧損率從2021年的11.0%下降至2022年的2.8%。近年來,淨虧損率明顯改善; 同城配送服務錄得人民幣約6,548.4百萬元,同比增長28.7%; 年度活躍商戶規模達到了33萬,同比增長27.7%,累計服務品牌客戶超3,600家。面向消費者的同城配送收入為人民幣約1,898.7百萬元,同比增長57.3%;年度活躍消費者規模持續擴大,達到逾15.6百萬人,同比增長47.5%; 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錄得人民幣約3,680.4百萬元,同比增長19.9%; 儘管面對經濟環境和疫情的不確定性,集團堅持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穩健發展的目標,在保持業務穩步增長的同時,財務表現得到大幅改善,凸顯了良好的經營韌性。 *外部收入指來自獨立第三方的收入,不包含順豐控股集團及其連絡人的收入 香港2023年3月28日 /美通社/ — 中國最大的第三方實時配送服務商杭州順豐同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順豐同城」或本「集團」;股份代號:9699.HK)公佈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報告期」)經審核的全年業績。報告期內,本集團堅持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的穩健發展目標,業務維持穩步增長,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凸顯了良好的業務韌性。報告期內,本集團收入為人民幣約10,265.2百萬元,較2021年顯著增長25.6%;毛利由2021年的人民幣約94.8百萬元大幅增加逾三倍至人民幣約413.4百萬元;毛利率由2021年的1.2%大幅增加至4.0%。年內虧損大幅收窄至人民幣約286.9百萬元,較2021年同期下降68.1%,淨虧損率同比下降8.2個百分點至2.8%。 順豐同城管理層表示:「2022年,儘管集團面臨外部環境和疫情的不確定性,但憑藉全場景業務模式下收入結構多元化,拓闊了收入增長來源。同時,隨著規模效益進一步釋放及集團堅持精細化運營以增效降本,公司的財務報告連續四年實現亮眼改善。」 面向商家及消費者之同城配服務均大幅提升,堅持中立開放促進新消費生態繁榮 報告期內,集團的同城實時配送服務包括:(1)面向商家及面向消費者的同城配送服務及(2)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 集團的同城配送服務收入為人民幣約6,548.4百萬元,較2021年顯著增長28.7%。報告期內,全場景模式和差異化的網絡能力能契合餐飲和非餐行業商家的多樣化實時服務需求。通過助力各行業客戶探索差異化的履約標準和服務體驗,積累行業洞察,集團把優勢經驗和交付能力沉澱到客戶品牌和集團自身的業務底盤,形成具有差異化競爭壁壘的行業解決方案。同城配送服務中,其中(i)「所見即所得」消費習慣加速養成,非餐場景表現強勁,收入實現同比增長29.2%至約人民幣約2,417.4百萬元;(ii)持續拓展向消費者提供專業一流的實時履約和生活服務,收入實現同比增長57.3%至人民幣約1,898.7百萬元;及(iii)深耕下沉市縣,所帶來的收入同比增長36.5%至約人民幣約2,285.1百萬元;2022年,集團網絡覆蓋全國約2,000個市縣,其中24小時運營的市縣數同比增長80%以上,達到1,300多個。 面向商家的同城配送規模保持健康增長,報告期內實現收入人民幣約4,649.7百萬元,同比增長19.8%。主要是年內以開放包容的實時配送網絡以及專業、高效與全場景的配送解決方案為商家賦能,保持廣泛的商家合作。去年,集團平台上的年度活躍商戶規模達到了33萬,同比增長27.7%,累計服務品牌客戶數超3,600家,並且在年內新增與蜜雪冰城、茶顏悅色、vivo、自然堂等品牌客戶展開合作。集團亦與抖音生活服務正式達成合作,成為首批接入抖音「團購配送」的主要實時配送服務商,滿足平台上商家多樣化、全渠道的配送需求,與平台共同為用戶帶來「即看即買即達」的消費體驗。集團持續深化與微信的合作,通過實時物流助手、收款小賬本、門店快送等多種管道接入微信生態,為商家打通「商流+實時物流」死循環。2022年,集團近場電商和近場服務等高附加值場景收入維持高增速發展,同比增速逾50%,;茶飲、便利、煙酒、美妝、醫藥、數碼3C與寵物等代表性品類收入均同比增長逾100%。 集團亦與順豐控股集團(「順豐控股」)生態圈的參與者進行戰略合作,為商家客戶打造「前端倉儲+中端幹線+同城實時配送」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2022年,公司與順豐控股一起為服務的月結客戶帶來人民幣約190.2百萬元的外部增量收入,同比增長94.5%。 面向消費者的同城配送,報告期內實現收入人民幣約1,898.7百萬元,同比增長57.3%。年度活躍消費者規模持續擴大,達到逾15.6百萬人,按年增長47.5%。收入的增長主要是由於「所見即所得」消費習慣加速養成與用戶規模的不斷擴大;及卓越服務體驗贏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信任。 集團的「幫送、幫取、幫買及幫辦」服務覆蓋了生活幫忙、醫療健康、商務代辦等個人工作和生活場景,塑造「重要急送首選順豐同城」的消費者心智。報告期內,集團加強了面向消費者的品牌營銷,聯合商家在節假日和熱門活動期間積極運營和服務個人用戶,擴大了用戶觸達範圍。同時集團加強了新客渠道的鋪設,優化營銷策略,提升了獲客效率和新用戶轉化率。2022年,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順豐同城「又快又穩」的服務,覆蓋「取送買辦+」的跑腿業務收入增長達兩倍。在此基礎上,集團持續延伸個人服務場景,例如與地方政府在養老場景合作,為小區老人提供優質小區服務。 最後一公里配送 在疫情影響退卻後快速恢復 報告期內,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在疫情情況好轉下,快速恢復並錄得收入較去年增長19.9%至人民幣約3,680.4百萬元。集團的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能進一步擴大服務網絡,實現網絡效應及規模經濟,增加騎手收入及其忠誠度,以減少履約成本。此業務同時作為彈性運力,嵌入到物流服務的各個環節,為物流服務商解決訂單與運力不匹配的問題,從而提升履約效率、降低運力成本。此外,集團深化與主要客戶的合作場景和產品創新,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雙十一、雙十二等的訂單高峰期、以及應對年底快遞運力緊張等局面。 實現高效實時訂單調度及物流系統 佈局智能配送網絡 集團的城市物流系統 (CLS)具有智慧業務規劃及營銷管理、騎手融合調度及智能訂單分發、智能運營優化等三大核心功能,讓集團在不同行業、場景和複雜配送網絡中實現訂單與騎手之間的最優匹配。報告期內,集團平台的年活躍騎手在2022年進一步擴大至超過78萬名,同比增長29.4%。集團高效的實時訂單調度系統支持複雜的配送網絡,覆蓋不同的地域層次,包括門店級別、商圈級別及城市級別。憑藉上述三重配送網絡,集團可動態及靈活地調整訂單調度、縮短配送時間及降低配送成本。基於自身智慧物流和科技能力的沉澱,集團在年內亦推出了「豐配雲」SaaS實時物流系統,為配送服務商和有自配送業務的品牌商提供一站式同城物流解決方案。為了進一步提升配送能力和佈局智慧配送網絡,集團還成功推出無人機急送服務,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了全新的服務體驗。 展望2023年,順豐同城管理層表示:「作為同城配送基礎設施的一部分,我們將積極把握流量多極化、本地零售發展和第三方實時配送服務持續滲透的市場機會。我們將會充分利用企業自身優勢,繼續專注於高質量增長及盈利提升,穩中求進。基於配送,不止於配送。基於『萬物到家』的趨勢,同城範圍內的實時配送服務需求和場景日益豐富,我們將努力擴展服務邊界,致力於成為本地生活服務的開放平台、連接各方共創本地服務的新業態,努力實現『讓更多人享受零距離美好生活』的使命,為客戶和社會帶來更廣泛的價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