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第三季度香港IPO活動有所增多 A股IPO市場表現冠絕全球

香港2022年9月29日 /美通社/ — 地緣政治與經濟不確定因素持續影響全球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氣氛,根據畢馬威中國發表的《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2022年前三季度回顧》,本年度首九個月美國及香港的集資額較2021年同期分別下跌94%及76%。然而,香港的IPO活動在第三季度有所增加,總括27個IPO項目共籌得66億美元,為2022年首兩季度總集資額逾兩倍。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及執業技術主管合夥人劉國賢表示:「通脹、加息和地緣政治因素,均導致全球 IPO 市場放緩,有關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在短期內持續。很多企業對於上市計劃採取觀望態度,導致部分IPO項目因此被推遲。」

在第三季度,香港錄得了兩個大規模的上市項目,每個項目集資額均超過100億港元。本年度,中概股回歸上市仍然是香港資本市場的重點之一。在2022年的首三季,已有 8 家在美國掛牌的內地企業回歸香港上市,而 2020 年和 2021 年全年分別有 9 家及 8 家。 總括這8家中概股目前市值共達逾4,700億港元,佔年初至今IPO企業的總市值逾30%。

本地政府機構正在檢討法規,以協助商業化尚處於早期階段的專業科技企業上市,預計有關新上市機制的公開諮詢將在未來數周公佈,目標最早於2022年底完成修例,或可讓從事人工智能、半導體、雲計算、機器人科學及新能源等業務而目前未符合上市要求的大型科技企,將來更容易踏足香港市場。

此外,香港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機制今年平穩起步,目前共有14家SPAC已提交上市申請,當中4家經已成功上市。這些SPAC期望吸引高增長、創新及新經濟公司,有望在來年及往後為香港市場注入新發展動力。

同時,香港持續為生物科技公司打造集資及投資生態系統。生命科學公司上市和中概股回歸上市將繼續是香港IPO市場的重點。香港目前的上市申請充裕,超過130宗,當不確定因素逐步消退,香港IPO市場活躍度將提升。

畢馬威中國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夥人朱雅儀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繼續致力完善其上市制度以配合最新的市場發展。隨著市場對科技發展倍加重視,香港的監管機構正考慮增加上市制度的靈活性,為從事先進技術的科技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讓資本市場能夠將這些需求殷切的資金引導到高增長及創新的公司,支援進一步的研發工作。」

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集資表現繼續優於全球其他市場。在本年度首九個月,上海證券交易所與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新上市企業共籌得5,05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加24%。上述兩個A股市場首三季的集資額佔全球IPO市場同期總額超過50%。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諮詢組合夥人劉大昌表示:「A股IPO在本年度首九個月的集資額創同期歷史新高,中國資本市場有望在不確定市況中繼續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年初迄今,A股市場總集資額中超過三分之二為科創板及創業板所帶動,兩個板塊均以高增長與科技企業為主。

*備註:分析基於截至 2022 年 9 月 25 日的數據。

關於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中國在三十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超過14,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大連、東莞、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合肥、濟南、南京、南通、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太原、天津、武漢、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獨立的專業成員所組成的全球性組織,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畢馬威國際」)的成員所以畢馬威為品牌開展業務運營,並提供專業服務。 「畢馬威」可以指畢馬威全球網絡內的獨立成員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畢馬威成員所。

畢馬威成員所遍佈全球144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236,000名專業人員。各成員所均為各自獨立的法律主體,其對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畢馬威成員所獨立承擔自身義務與責任。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是一家英國私營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畢馬威國際及其關聯實體不提供任何客戶服務。

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 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以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