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2023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年度論壇「驅動低碳轉型,邁向淨零未來」

香港2023年10月4日 /美通社/ —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協會」)今日於香港舉辦第六屆年度論壇,題為「驅動低碳轉型,邁向淨零未來」。論壇吸引了香港、中國內地及其他地區逾1,500名人士在現場和線上參與。論壇期間,政策制定者、監管機構、企業、民間團體代表深入交流討論金融機構、企業及投資者所需採取的行動以促進可持續金融發展,及推動淨零碳轉型需要的投資。 香港及內地政府官員均出席上午環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致歡迎辭,重申打造香港為國際領先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的決心,並闡述特區政府為實現此願景的相關策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先生、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女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氣候變化專員黃傳輝先生簡述香港在分類目錄、信息披露和轉型金融等方面推行的措施。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先生則介紹了內地轉型金融發展的最新動向。 右起: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女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財經事務)甄美薇女士、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譚亞波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博士、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氣候變化專員黃傳輝先生 各界翹楚從各方面討論2050年前達至淨零碳排放的所需行動,包括制定可靠的科學基礎產業淨零轉型途徑、碳定價的角色、推廣金融創新並確保公正轉型、鼓勵私營機構為新興綠色科技解決方案融資。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為論壇開幕致辭時表示:「綠色發展是全球性的議題。隨著世界走向綠色轉型,其融資需求亦迅速增長。我們希望打造香港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中心,而綠色債券的高發行量反映香港作為亞洲平台及服務提供者具領先地位。我們有著全球首批由政府發行的區塊鏈技術支持的代幣化綠色債券的經驗,突顯我們在債券市場及綠色金融方面應用金融的創新能力。香港的創科優勢將透過與大灣區姊妹城市之深化合作進一步提升。」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博士指:「為擴大轉型金融規模並使其符合國際標準,需要各界通力合作。香港需加強公私營機構合作,以實行可持續金融的標準,包括基於《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CGT)的分類框架,以及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的信息披露框架,有助香港發展綠色科技創新的生態體系,調動更多私人資本支持融資活動,讓香港在全球自願碳市場更具影響力。」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博士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先生指:「香港一直是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的樞紐,具備優勢引導投資支持國家的雙碳目標。金管局將繼續與內地和海外的其他政府機構和業界密切合作,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和競爭力的可持續金融生態系統,以更好地發揮香港作為『綠色連繫人』的重要角色。」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女士指:「企業需認真制定及闡述其低碳轉型的計劃,以便主流投資善用內地及亞洲的龐大轉型機遇。而符合ISSB準則的相關披露及綠色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是實施這些計劃的關鍵,有助提高市場效率及透明度,滿足氣候轉型融資需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財經事務)甄美薇女士指:「綠色科技是驅動轉型的根本動力,近年發展急速。政府致力打造香港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並已制定明確方向推動發展。隨著綠色科技創新及應用的迅速發展,綠色金融需跟上發展步伐並在轉型融資發揮關鍵作用。香港為此已作好準備,並能擔當重要角色。」 香港擁有強大的資本市場,能透過成立綠色私募基金及創投基金的培育及加速計劃,促進綠色科技生態體系發展。這些基金透過幫助香港和內地加大綠色低碳科技投資規模,支持綠色科技產品的發展。 在2023年,協會將內部工作組由八個改為五個,其中十個活躍的工作小組重點關注香港和大灣區的轉型優先事項。協會在以下四個論壇討論環節闡述了其工作及成果: 實現可信以及科學的轉型路徑:產業轉型途徑、轉型融資框架,以及科學基礎目標對於向高碳排行業擴大融資規模,以實現淨零碳轉型十分重要。此為金融機構貸款組合提供基準,以及行業推行低碳經濟轉型的清晰目標。企業需要有相關數據、統一標準、清晰政策及公私營資本,以確保轉型計劃、目標及行動能順利落實,並避免「漂綠」。 碳定價的角色及影響:實行碳定價對於衡量碳排放造成的環境及社會成本十分重要。碳定價機制如碳排放交易、碳稅及由企業制定的內部碳價格等,有助政府及企業制定減排政策。不過,進入自願市場及達至高碳信用度,尚在初期發展階段,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公布的核心碳原則(CCP)等框架有助支援亞洲高信用度自願市場的發展。 金融産品創新助力轉型: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等開發的轉型規劃工具有助金融機構制訂融資策略及方案,以推廣實體經濟公正轉型。利用科技及數據分析,以及介紹不同行業的成功轉型融資方案,可推動企業落實淨零承諾。 綠色科技創新加速自然保護:綠色科技創新對全球各個經濟體以較低成本進行低碳轉型非常重要,需要調動公私營資源建構香港綠色科技生態系統,亦需要供應鏈和投資者一同合作,在香港和大灣區宣傳及至廣泛採用新興綠色科技項目。 作為活動成果的一部分,協會發表與廣東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合作的《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系列研究第三階段: IPSF共同分類目錄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實踐操作。該報告探討在香港和大灣區推行共同綠色分類目錄的方法,及市場支持金管局制定以《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為基礎的綠色分類框架原型方面的考慮。協會亦更新《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减排路徑和金融支持轉型機遇》,指出需1.84兆美元的融資金額以在2060年前達成大灣區的碳中和目標,報告亦提出若干政策建議以促進跨境資金流動。 本年度論壇獲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渣打銀行、羅兵咸永道、瑞銀集團、妙盈科技、穆迪、Natixis Corporate & Investment Banking,以及標普全球贊助支持。 右起: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李麗娟女士、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Ben McQuhae、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常務副會長黃翠芝女士、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常務副會長黄超妮女士、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女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財經事務)甄美薇女士、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譚亞波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及會長馬駿博士、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氣候變化專員黃傳輝先生、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黃王慈明女士、中國銀行(香港)總法律顧問簡慧敏女士、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朱雋賢先生、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陳俊傑先生 關於香港綠色金融協會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於 2018 年 9 月成立,並為支持香港及其他地區的綠色金融和可持續投資發展,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對接平台。協會旨在調動公私營的資源和人才以製定綠色金融政策,促進金融機構內的綠色金融業務和產品創新。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主要目標是將香港定位為領先的國際綠色金融中心,透過為香港金融機構及企業提供更多渠道和機會,參與本地、內地和「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綠色融資交易,以回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巴黎協定》的全球趨勢。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的主要活動由五個工作組負責,分別是銀行 – 轉型融資、產品創新和解決方案、可持續發展相關披露、政策和標準、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以及房地產。如欲了解更多有關 協會的資訊,請瀏覽https://www.hkgreenfinance.org。

東亞銀行 (BEA) 榮膺第 11 屆 Global Brand Awards

銀行致力追求卓越,在行業內突圍而出 倫敦2023年10月4日  /美通社/ — 東亞銀行有限公司(「BEA」)在知名的 2023 Global Brand Awards 中獲得三項香港獎項。東亞銀行贏得了最佳私人銀行品牌、最佳新數碼銀行產品(BEA GOAL),以及最佳銀行產品(虛擬卡)三項大獎,這得益於銀行對客戶服務和創新的承諾,其卓越的銀行體驗、先進的數碼解決方案及開創性的虛擬卡產品證明了這一點。這一非凡成就確定了該銀行在業內的領導力,為以客為本服務及突破性的創新設立了新標準。 Global Brands Magazine 總監 Jay Reddy 先生評論:「東亞銀行的非凡成就,突顯了其創新及提供卓越客戶服務的承諾,值得特別表彰。業內許多銀行在接受變化時都會猶豫不決,東亞銀行因其對卓越的不懈追求而脫穎而出,當之無愧地贏取了三項知名獎項。我在此為該銀行的未來發展送上最好的祝福,希望它繼續引領銀行業界的發展。」 東亞銀行私人銀行副主管 Raymond Ng 先生說:「這幾個獎項認可了團隊的重大努力,將客戶體驗放在首位。我們的數碼綜合 BEA GOAL 戶口展示了集團培育新一代科技高手的策略發展。用戶能夠隨時隨地獲得個人化的財富管理解決方案以及多元化的零售銀行服務。我們致力建設正面的長期關係及開發創新的產品及服務,以滿足我們客戶不斷變化的要求。」 關於東亞銀行有限公司 東亞銀行有限公司(「BEA」)1918 年於香港成立,是位於香港的領先金融服務集團,在港交所上市,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其綜合資產總額為 8,721 億港元(1,113 億美元)。 東亞銀行在香港、中國大陸、澳門、臺灣、東南亞、英國及美國共設有 130 個網點,透過龐大的網絡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服務範圍,包括企業銀行、私人銀行、財富管理及投資服務。如欲了解詳情,請瀏覽:http://www.hkbea.com/ 關於 Global Brands Magazine(英國) Global Brands Magazine (GBM)是位於英國的雜誌出版社,主要報導有關塑造行業未來的「一流」品牌的最前線新聞、觀點和意見。 關於 Global Brand Awards Global Brand Awards 表彰品牌的卓越表現,並對企業的服務品質給予獎勵。這一獎項旨在強調在各自行業中表現出色的企業的成就。我們很高興宣佈,萬眾矚目的頒獎禮將於 2024 年 5 月,在位於泰國曼谷市中心的雅典娜豪華精選酒店(The Athenee Hotel)中舉行。 如欲為 Global Brand Awards 2023 進行提名,請點擊此連結: https://www.globalbrandsmagazine.com/nomination-form/ 查看我們的社交媒體宣傳: Facebook: https://bit.ly/3rzKzFILinkedin:  https://bit.ly/3Q1FVK3Twitter:  https://bit.ly/3LKphfbInstagram:  https://bit.ly/3LHtQqI

Manulife 承諾向 Kiva 提供 100 萬美元,在亞洲主要新興市場推動包容性經濟機會

香港2023年10月4日 /美通社/ — 今日,Manulife 與 Kiva 宣佈展開合作,在未來三年內投資 100 萬美元,旨在為全球微型企業家及服務不足社群提供資金支援,並重點關注柬埔寨、印尼、菲律賓及越南等地區。透過這一承諾,Kiva 將能在亞洲和全球各地的新興市場,為更多企業家提供小額融資貸款。 目前金融系統中存在一定的缺口,這導致全球超過 14 億人無法為自己及家人建設更美好的未來。Manulife 和 Kiva 的合作關係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彌補這些缺口,並透過兩個重點措施,致力於為更多小型企業業主及邊緣化個體提供更便捷的金融解決方案: 增強以亞洲為重點的貸款能力,有助於 Kiva 擴大在柬埔寨、印尼、菲律賓及越南等地的貸款合作夥伴網絡,並為他們提供資金,增加向積極的微型創業家提供貸款的能力。 為亞洲及全球各地的微型企業家提供貸款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解決方案。透過激勵企業配比基金或 Kiva 信貸,可以為小型企業業主提供靈活的資金支援。 作為合作關係的一部分,Manulife 配比基金將在 Kiva 的眾籌平台上為微型企業家和服務不足社群提供資金,以簡單的方式快速分配資金,並為無法獲得傳統金融服務的個體及社群開拓機會。償還貸款後,資金將會返還到 Manulife 的配比基金,並分派給新的微型企業家。作為周轉基金,Manulife 配比基金與 Kiva 可以在增加總可用資金及加速創業家的貸款融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這次合作亦令 Kiva 能夠進行精益數據研究,並為借款人發佈與成果有關的寶貴見解,進一步加強包容性金融的知識庫,並確保 Kiva 能繼續協助借貸合作夥伴為其客戶帶來最有利的成果。 Manulife 最近的這一承諾與 Manulife Impact Agenda 的一個關鍵重點領域一致,旨在推動包容性經濟機會,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透過與 Kiva 合作,Manulife 將協助加速代表性不足群體向上流動,並使金融解決方案更容易獲得。 Manulife 全球首席可持續發展官 Sarah Chapman 說:「我們很榮幸能與 Kiva 合作,這將協助創業家獲取他們所需的金融資源,建立繁榮發展的企業,並改變他們的社區。這一承諾強調了混合融資在幫助我們接觸亞洲關鍵新興市場的服務不足個體及社群的力量。隨著此合作關係展開,我們希望透過整個地區內激勵人心的本地激活活動,更好地接觸客戶、代理、同事,以及我們的所有持份者。」 未來三年,該合作關係將分成三階段啟動,帶來針對不同市場、領域和事業的本地激活活動,引起 Manulife 客戶、員工、代理和 Kiva 借款人網絡的共鳴。本地激活活動的詳情將在隨後幾個月於各個市場推出時宣佈。  Kiva 行政總裁 Vishal Ghotge 評論:「Kiva 非常高興能與 Manulife 合作,擴展我們的工作,創造一個金融包容性的世界,所有人都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無論是像 Manulife 一樣想帶來改變的合作夥伴,抑或是需要獲取資金來改變生活的創業家,Kiva 的模式能夠為個人賦能,並以最小的步驟帶來有系統的改變。我們非常榮幸能夠與 Manulife 攜手合作,追求共同的願景,創造一個更公平的金融未來。」 Kiva 於 2005 年作為眾籌的先驅者創立,將獨立借款人與全球各地的創業家及社群連結起來。有超過200萬人為真正的夢想及機會投資了 20 億美元,涉及 90 多個國家/地區及 470 萬位借款人。透過 Kiva,Manulife 為亞洲創業家及借款人提供了多筆貸款(包括 Luật 女士及 Siti 女士)以創造或擴展機會。 案例研究 1:支援越南農村的少數民族女性 1 Luật 女士是一位 54 歲的少數族群女性,居住在越南的 Ngoc Lac 區,這是一個偏遠的農村區域。她的家人主要倚靠農業維持生計。他們種植水稻及用於木材生產的工業農作物,亦飼養家禽和豬。她與丈夫一起負責養家,並需要克服居住在偏遠地區帶來的挑戰,包括惡劣的生活條件、有限的資源、基本需要和醫療保健服務,以及對農場的投資。 認知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她作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再次向 Kiva 的借款合作夥伴 Thanh Hoa 微型金融機構貸款共計 2,125 美元,用於購買肥料並僱用更多勞工來種植工業農作物,為未來銷售木材做好準備。透過投資他們的農場,Luật 能夠增加家庭的產量,並創造更穩定的收入。 案例研究 2:在印尼擴大生活必需品的銷售範圍 2 42 歲的 Siti 女士與丈夫及三名子女居住在印尼。Siti 經營賣水生意超過 10 年,但她的收入僅僅足夠購買更多物資來擴大她的業務。 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條件,並為她的孩子和社區創造更健康的生活,Siti 向 Kiva 的借款合作夥伴 Benteng Mikro Indonesia (BMI)借貸 675 美元,用於購買更多水來出售,以擴展她的業務。這樣做,這筆貸款將有助刺激商業活動,並為服務不足社群提供生活必需品,從而提升 Siti 一家及其社區的生活水平。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 Manulife 及 Kiva 的合作關係,請瀏覽 www.kiva.org/manulifematchfu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有關案例研究的更多詳情,請參考 Kiva 網站: https://www.kiva.org/lend/2625553  2 有關案例研究的更多詳情,請參考 Kiva 網站: https://www.kiva.org/lend/2641943  關於 Manulife Manulife Financial Corporation 是一家領先的國際金融服務提供商,幫助客戶輕鬆作出抉擇、實現精彩人生。公司提供金融意見和保險服務,總部設在加拿大多倫多。在加拿大、亞洲和歐洲以 Manulife 為品牌運營,在美國主要以 John Hancock 為品牌運營。Manulife Investment Management 是全球財富和資產管理業務的分支機構,致力協助全球零售、機構及退休業務的投資者。截至 2022 年底,我們的員工數超過 40,000,代理人超過 116,000,還有數千個分銷合作夥伴,服務客戶超過 3400 萬。我們在多倫多、紐約和菲律賓證券交易所的代碼是「MFC」,在香港交易所的代碼是「945」。 並非所有的產品都可以在所有司法管轄範圍內獲得。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 manulife.com。 關於 Kiva Kiva 是一間全球非牟利公司,於 2005 年創立,其使命是擴展金融服務範圍,協助服務不足社群實現繁榮發展。Kiva 透過全球各地個人支援的眾籌貸款,為借款人提供資金。Kiva 與企業及機構合作,一次借出一筆貸款,為全球各個社區帶來更大的影響。透過 Kiva,你可以創造一個金融包容性的世界,所有人都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有超過两百萬人為真正的夢想及機會投資了 20 億美元,涉及 90 多個國家/地區及 500 萬位借款人。 媒體聯絡:Carl Wong,+852 2510 3180,carl_kk_wong@manulifeam.com   

貝恩資本領投Masan Group的股權融資

本輪融資最高可募集5億美元 越南胡志明市2023年10月4日 /美通社/ — Masan Group Corporation(HOSE: MSN,簡稱「Masan 」或者「該公司 」)今天宣佈,管理資產約1800億美元的領先私人投資公司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已同意以每股8.5萬越南盾的價格向Masan Group投資至少2億美元(以下簡稱「該交易 」)。此次交易所得將用於強化公司的財務狀況,減輕其資產負債表。這是貝恩資本在越南的首次投資,體現了它對Masan實現滿足1億越南消費者日常食品雜貨、財務和其他生活需求的巨大機會的信心。 越南是東南亞消費增長最快的市場,預計2022年至2040年每年增長7.7%,主要得益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消費者階層不斷擴大、可支配收入增加,需求也從基本需求擴展到生活方式和金融等更多領域。作為越南消費市場的領導者,Masan已經正在從一個純粹的品牌產品公司向一個綜合的消費者零售平台轉型,以鞏固整個消費價值鏈的增長潛力。在這方面,Masan已經確定了3個多年長期增長趨勢: 由其快消品(FMCG)企業Masan Consumer Holdings提供支持的高端化和以健康為導向的創新; 由Masan MEATLife提供的從無品牌到品牌化的過渡和對更高品質動物蛋白的需求增加; 由其零售平台WinCommerce加速推動的從一般貿易(GT)向現代貿易(MT)的轉變。 Masan平台的核心是WIN Membership,這是連接品牌和消費者的平台,已經擁有700萬會員,並計劃在年底前達到1000萬會員,到2025年達到3000萬會員。WIN Membership平台使Masan能夠提供更個性化、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越南消費者的需求,將成為該公司業務的關鍵增長引擎。 Masan Group首席執行官Danny Le在談到這筆交易時表示:「面對嚴峻的消費環境,Masan一直在投資我們的平台和突破性創新,為消費者的增加做好充分準備。我們的目標是在越南的黃金消費時代推動盈利大幅增加。與貝恩資本的合作是對我們過去18個月裡為贏得80%的消費者支出而進行的所有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投資和轉型的強有力驗證。我們期待與貝恩合作,加速實現成為滿足消費者日常需求的一站式平台的願景。 」 貝恩資本的一位合夥人Barnaby Lyons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與Masan合作,在越南進行一項重要投資,我們相信Masan具備在一個高增長和引人注目的消費市場取得成功所需的基本要素、業務範圍和增長戰略。Masan是越南最受信賴的品牌之一,具有廣泛的家庭覆蓋面,能夠預測消費者需求並打造創新產品線以滿足這些需求。我們認為,在Masan持續增長和一流管理團隊的支持下,有巨大的投資機會。 」 貝恩資本在支持亞洲各類多元化的消費和零售企業的增長和領導方面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其中包括Schwan’s Company和Carver Korea。 Masan預計該交易將在2023年底前完成,並將繼續探索股權融資的其他戰略選擇,包括稀釋非核心業務中的權益,以增強其流動性,並在穩定狀態下實現淨債務與EBITDA比率低於3.5倍的可持續水平。 Jefferies Singapore Limited擔任Masan Group財務顧問。該交易還需經過公司和監管機構的慣例批准。 交易細節如下: 該交易是以每股85,000越南盾的價格發行的可轉換股息優先股(CDPS),可以按1:1的轉換比例轉換為普通股。 除了向公司普通股東支付正常股息(如果有的話)外,CDPS前五年沒有優先股息,從第六年開始,每年按每張未償還CDPS的票面價值計算10%的優先股息。 在發行十週年之際,未償還的CDPS將被強制轉換為Masan Group普通股。 Masan還正在與其他投資者討論增加投資額,最高可達5億美元,但這取決於當前市場狀況和公司的資本需求。   關於MASAN GROUP CORPORATION Masan Group Corporation堅信通過做好事情來取得成功。該公司的使命是為越南的1億人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以便他們能夠支付更少的日常必需品費用。Masan的目標是通過技術創新、值得信賴的品牌提高生產力,以及關注影響最多人生活的更少但更大的機會來實現這一目標。 Masan Group的成員公司和合作夥伴是品牌快消品、品牌肉類、現代零售、餐飲零售、金融服務、電信和增值化學加工等領域的行業領導者,代表了越南經濟中正在經歷最大變革增長的部分。 關於貝恩資本 貝恩資本是全球領先的私人投資公司之一,管理著大約1,800億美元資產,為其投資者、團隊、企業和所在社區帶來持久的影響。 自1984年成立以來,貝恩資本運用自己的洞察力和經驗,有機擴展到多個資產類別,包括私募股權、信貸、特殊情況、公開股權、風險投資和房地產。貝恩資本利用共享平台,在戰略關注領域捕捉跨資產類別的機會。在四大洲設有辦事處,貝恩資本的全球團隊將其利益與投資者利益結合起來,從而產生持久的影響。 聯繫人:投資者/分析師Phu Duong電郵:ir@msn.masangroup.com  本新聞稿包含有關Masan期望、意圖或戰略的前瞻性聲明,可能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這些前瞻性聲明,包括Masan的期望,涉及已知和未知的風險、不確定性和其他因素,其中一些超出了Masan的控制範圍,可能導致Masan的實際經營結果、財務狀況、業績或成就與前瞻性聲明中所表述或暗示的有實質不同。請勿僅僅依賴前瞻性聲明來作為預測、未來的事件或對未來業績的承諾。  

將軍澳靈實胡平頤養院 醫療主導的安老院舍

樂齡科技結合個人化護理 醫護團隊提供全方位照顧 香港2023年10月3日 /美通社/ — 由基督教靈實協會創辦的胡平頤養院自1999年進駐將軍澳,先後以專業醫護團隊、樂齡科技、個人化護理照顧等嶄新服務,多年來憑着高質素的院舍服務受到長者及其家人垂青。為讓更多長者活得身心健康,且有尊嚴地安享晚年,胡平頤養院在完成擴建工程後,已增加床位至274張,將為更多長者提供適時而專業的院舍服務。 胡平頤養院擴建後的新外貌 樂齡科技提升照顧質素 貫徹以人為本服務 胡平頤養院(以下簡稱胡平)毗鄰將軍澳醫院,地點便利,屬自負盈虧的安老院舍,現為院友提供三類服務,包括住宿服務、長期照顧及術後復康的短期或中期的照顧服務。 一直以來,胡平均以創新服務傲視同儕。除全港首創專為認知障礙症患者而設的專用樓層外,還推出「移除尿喉計劃」、提供設有防尿濕提示及防跌功能的多功能智能床等,透過結合樂齡科技為院友提供以人為本的院舍服務。 基督教靈實協會長者服務(住宿)主管袁麗華指出,樂齡科技不但有助紓緩人手緊張,更能提升照顧質素。「例如院舍使用最新的無線召喚鐘系統(Nurse Call System),只需讓院友佩戴具定位功能的『手錶』,護理員即可輕易掌握院友的位置,毋須擔心他們走失,若院友遇上突發事情需要求助,只需按一下手錶,護理員便能及時前往院友所在位置幫忙。」 醫護主導理念獲醫生讚賞 除樂齡科技的應用外,最為胡平院友及其家人推崇的,是胡平創院至今一直堅持的理念——由專業醫護人員主導的院舍服務。 袁麗華說:「坊間安老院舍主要以社會服務的理念為長者提供服務,但隨着長者年紀增加,身體機能下降,及時而適切的醫療照顧才是大部分院友的需求。以醫療為主導的胡平,正是許多長者的選擇,多年來更獲不少醫護人員推介和好評,能夠放心把至親交託予胡平的專業團隊照顧。」 陳雨生醫生:專業物理治療 提供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靈實景林診所前家庭醫生陳雨生醫生,岳父經歷完胃癌手術,胃部吸收不佳,難以進食,再於去年感染新冠肺炎,入院治療後身體變得虛弱,身體機能進一步惡化,再加上岳母曾經中風,無法同時在家中照顧兩位老人家,陳醫生希望岳父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與家人商議後決定讓年逾九十的岳父出院後直接入住胡平,接受更專業的護理。 陳雨生醫生說:「岳父出院初期,仍需用胃喉餵食,院舍同事主動提議把胃喉拆除,以提升岳父的生活質素。拆除胃喉後,院舍護理員在餵食前把凝固粉加在餐食中,再慢慢餵食,讓岳父逐漸適應,既細心又專業。」 胡平為院友提供出院後全面而專業的復康服務,包括常設的老人科、精神科醫護,以及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輔助醫療人員,也令陳雨生醫生讚不絕口。 陳雨生醫生說:「岳父曾住院四週,肌肉及筋膜開始收縮。出院後,院舍安排他進行物理治療,他的肌肉萎縮情況未幾已獲改善,痛楚亦隨之減輕,人也比較之前愉快開朗。而院舍為每名院友提供的個人化護理服務,例如洗澡、抹手腳等,不但減低院友的感染風險,更可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讓院友有尊嚴地安老。」 彭紹華醫生:醫療主導的安老院舍 為院友提供個人化的護理服務 基督教靈實協會前董事彭紹華醫生很放心將雙親都交託給以專業醫護人員為主導的胡平頤養院。彭父於2010年第二次心臟病發,主因在於彭父未有依醫生指示服藥,於是彭醫生選擇將父親交託給胡平照顧。入住胡平頤養院後,護士們深明定時服藥的重要性,想出一個好主意,因彭父退休前任職銀行高層,喜歡簽名,遂每次服藥時都請彭父簽名,他果然依時服藥,病情逐漸穩定下來。 彭父最初入住胡平時常想返家,但他一年之後已漸漸適應院舍生活。在院舍內可繼續發展他的興趣和嗜好,包括閱讀報章、談論時事、下棋,並有院牧提供靈性關懷,讓他重燃信仰。2017年彭父因第三次病發,心臟衰竭,轉往司務道寧養院度過生命最後的四個多月。他在離世前一晚與家人共膳,次日早晨在睡夢中離世,並在靈實禮拜堂舉行安息禮拜,曾經照顧彭父的護士都有參與,讓家人十分感動。他們之後回胡平頤養院重談彭父的往事,為一切劃上完美句號。 2015年彭醫生的母親患上早期認知障礙症,又想陪伴父親,於是安排她入住胡平頤養院。她得到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和院牧的愛心關懷,並參加羣體活動、崇拜、讀聖經和唱詩歌。加上彭母愛好編織,常給護理人員示範自己的技能,院舍職員特地讓她發揮所長,令她的症狀逐漸得以改善,後來連紓緩腦退化的藥物也毋須服食。 彭紹華醫生說:「母親經歷丈夫離世的最初半年,可能不懂紓解哀愁,導致身體日漸消瘦,全賴胡平的社康活動和個人化護理,幫助她慢慢走出傷痛。」 「有一次母親出現肚痛和嘔吐,由於護士一直有細心觀察她日常情況,知道不可掉以輕心,於是送她到醫院。急症室醫生檢查後,不排除她腹腔內有重症,入院後確診闌尾膿腫,如延誤診治,可能有生命危險。另有一次,母親有微燒,院舍護理人員發揮積極和專業精神,連令人厭惡的糞便觀察也不放過,發現母親的糞便呈粘土色,後經外科醫生診斷,及早進行移除膽管石手術,沒有出現膽管炎併發的敗血病。從這些事件看到由專業醫護人員主導院舍的重要性。」彭紹華醫生說。 推「移除尿喉計劃」 提升院友活動能力 為院友提供人性化照顧服務是胡平的核心理念之一。其中不得不提「移除尿喉計劃」。 袁麗華說:「早於2016年,我們推出『移除尿喉計劃』,目的是要讓院友能夠自主和有尊嚴地生活。對許多曾在醫院接受治療的體弱長者而言,插尿喉或胃喉幾乎是普遍醫療程序,就算出院後,長者的尿喉、胃喉往往未能移除,以致回到安老院的院友仍是插著喉管。以胡平為例,最高峰時曾有約三十位院友同時插着尿喉,但經過我們的醫護人員評估,其實大部分沒有功能上的需要。」 「自從推行『移除尿喉計劃』後,不但提升活動能力,更減少院友尿道感染的機會,截斷院友因插尿喉而帶來的惡性循環,讓他們能夠具尊嚴地自主生活。」袁麗華續說。 短期住宿服務 紓緩照顧者壓力 為減輕照顧者的負擔,胡平近年更推出短期住宿服務。「長者很多時未必有病患,行得走得,但有時因照顧者外出旅遊,不希望家中長者無人照顧,故讓老人家短住幾天。這項服務之目的,是透過關切照顧幫長者重返社區,讓他們能在家中頤養天年。」袁麗華說。  面對香港人口老化,長者及其照顧者對安老院舍的需求,不論在質與量也在提升,袁麗華指出,胡平頤養院自去年完成擴建後,院舍床位數目已增至274張,胡平將繼續以兩大服務理念——醫療主導及以人為本的個人化護理,為長者提供適切而具尊嚴的安老服務,給長者安享晚年的家。 靈實胡平頤養院營運機構:基督教靈實協會類型:自負盈虧簡介:為長者提供住宿照顧、長期照顧及術後復康的中期或短期的照顧服務。服務對象:需要居住院舍或復康護理的長者理念:提供醫護主導、結合樂齡科技及個人化照顧的院舍服務床位:274張投入服務:1999年起至今地區:將軍澳(毗鄰將軍澳醫院)網址:https://hohcs.org.hk/胡平頤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