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創科專場盛況空前!逾50家名企搶人才 近5000人現場求職「2025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第二季成功舉辦

香港 2025年6月28日 /美通社/ — 香港大力推進「八大中心」建設,加速搶人才步伐,「2025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系列活動持續進行中。繼第一季「金融地產與專業服務」專場4月落地後,第二季「創新科技、工業製造與智慧城市」專場6月28日在香港尖沙咀喜來登酒店成功舉辦。 博覽會第二季延續「才聚香江,智創未來,職等你來」主題,基於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戰略定位,聚焦香港科技創新發展趨勢與產業變革,涵蓋人工智能、金融經濟與智能製造等前沿領域。本季共吸引超過50家知名企業參展,提供數千個創科領域優質高薪崗位,包括AI工程師、IT項目經理、系統分析師、投資策略專家等。全天總共有近5000名人才現場求職,開幕式及研討會會場內座無虛席,展位上人頭湧湧,求職招聘、交流洽談氣氛熱烈,人才與企業雙向選擇意願強烈,相信將為香港創科行業招攬大量英才,補足人才缺口。 本季博覽會由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擔任官方策略夥伴,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香港管理專業協會、香港經濟日報聯合主辦,香港人才集團承辦,港才薈TGather擔任全面合作夥伴,CTgoodjobs擔任全面合作平台,MTR為主要合作夥伴,FUJIFILM、港燈為合作夥伴。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作為今次活動的官方策略夥伴,在場內設立展位介紹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解答參加者的查詢。人才辦積極舉辦及協辦線上線下的招聘活動,協助人才就業,把握機會與僱主配對和溝通,並盡快融入香港生活。 博覽會嘉賓陣容強大,匯聚政界領袖、業界精英、學界專家等,活動同時融合職業博覽、論壇研討、企業展示等多種形式,打造多維矩陣服務,精準對接人才與企業的雙選路徑,構建「政、企、才、學」四位一體互動平台。博覽會同步舉辦「科技革命引領未來 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研討會」,政、商、學界領袖結合特區政府人才政策,圍繞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及初創生態三大核心領域議題,展開深度對話與探討。三場研討會主題分別為:「善用人工智能打造智慧城市提升生產力」、「金融科技助力香港鞏固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探討香港初創生態圈發展新機遇」。針對創科人才政策痛點,組委會更特邀香港入境事務處官員作特別演講,現場解讀香港優才、高才等人才計劃,並針對人才簽證續簽常見問題提供權威解答。 開幕盛況:政商學界 大咖齊聚 佈局香港創科未來 「2025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第二季開幕式於6月28日上午10時以高規格陣容拉開帷幕,與會嘉賓與人才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香港創科人才發展的重要時刻。出席開幕式的主禮嘉賓包括: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視頻致辭);香港入境事務處副處長程和木先生;香港中聯辦九龍工作部人事處處長胡廣培先生;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先生;香港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振昇議員;香港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主任任景信先生;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師;全国人大代表、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香港特區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委員會主席冼漢廸先生;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組委會聯席主席、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主席陸海天教授;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組委會聯席主席、香港經濟日報集團執行董事、CTgoodjobs董事王清女士;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組委會聯席主席、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總裁胡志君女士;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組委會主席兼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創會主席駱勇先生。高規格配置的嘉賓陣容,不僅提升活動影響力,更印證香港凝聚全球英才、多方協同推動香港人才戰略落地的決心,彰顯博覽會暨研討會的重要性與廣泛認受性。 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組委會主席兼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創會主席駱勇先生首先致歡迎辭。駱勇表示,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旨在為企業和人才搭建高效直接的對接、交流、合作平台,賦能專業人才釋放最大價值,推動香港社會各界形成支持人才留港發展的強大合力,以此巩固并强化⾹港「⼋⼤中⼼」定位,為⾹港打造國際⾼端⼈才集聚⾼地貢獻⼒量。他期望通過本季博覽會,每一位懷揣夢想的人才都能找到心儀的舞台,每一家有遠見的企業都能覓得所需的棟樑。 隨後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發表視頻致辭。孫東表示,創新科技已成為推動香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香港特區政府正積極落實創科發展藍圖,完善創科生態圈,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隨着大型創科基建陸續落成,產業生態將更趨多元,對專業創科人才的需求亦日益殷切。根據2023年人力資源預測,2028年香港創科領域將出現顯著人才缺口,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方向尤為緊缺。特區政府正通過多元政策強化本地人才培育,並構建具備國際吸引力的人才發展體系,實現「以人才推動科技、以科技引領產業、以產業匯聚人才」的良性循環。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先生在致辭時表示,第二季專場聚焦香港的新興經濟產業,為來港人才帶來優質就業機會,他期望攜手合作夥伴及社會各界,為人才營造良好發展平台,為香港的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其後,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組委會主席陪同主禮嘉賓上台,共同啟動開幕儀式,並為博覽會第二季的全面合作夥伴、全面合作平台、主要合作夥伴、合作夥伴頒發感謝獎盃;為演講嘉賓頒發感謝狀,並邀請協辦機構、支持機構代表上台共同合影。 合影結束後,香港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組委會各聯席主席依次致辭。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主席陸海天教授在致辭時指出,人才是驅動香港發展的「第一動力源」、高等教育賦能的「關鍵密鑰」、構建美好香港的「核心紐帶」,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將當好「連接器」、「服務者」、「倡導者」,期待更多人才透過博覽會了解、選擇、扎根香港,共譜精彩篇章。 其後,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總裁胡志君女士致辭。她表示,香港正積極透過舉辦國際人才職業博覽會等策略,吸引和培養國際高端人才,尤其是聚焦科技創新、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等領域,以強化其作為國際人才高地的地位,並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中心。政府、行業協會及企業協同合作,營造有利環境,以滿足未來對科技創新人才的巨大需求。香港作為全球專業人才匯聚地的角色被高度認同,呼籲更多人才在香港實現職業發展,共同促進香港的繁榮。 香港經濟日報集團執行董事、CTgoodjobs董事王清女士也發表致辭。王清強調創新科技、工業制造與智慧城市作為本屆博覽會主題的重要性。她指出,綜合市場數據顯示,創科行業是目前招聘及求職市場的焦點,資訊科技、電子商務行業已經連續兩年成為收入最高的行業,當中一般員工及管理層的月入中位數,分別達到3.1萬及5.5萬港元。這反映目前市場對創科人才的需求非常殷切,亦體現出越來越多企業願意投放資源,積極提升創新科技的應用水平。在全球數碼化轉型持續加速的今日,創科人才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及關鍵資產。她相信透過有效的人才配對,香港的創科生態將會更加蓬勃發展,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及動力。 開幕式全程體現「國家戰略引領、特區政策支持、社會各界協同」的特點,展示香港在當前國際人才競爭中的前瞻佈局與政策決心。 「科技革命引領未來 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研討會」 開幕式結束後,「科技革命引領未來 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研討會」正式啟動。政界領袖、業界精英、學界專家等,結合特區政府人才政策,緊扣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及初創生態三大核心領域議題展開深度對話與探討。 研討會主題一:善用人工智能打造智慧城市提升生產力 全国人大代表、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香港特區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委員會主席冼漢廸先生發表題爲《AI浪潮,人才領航》的主題演講,他表示AI 技術是驅動社會進步與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唯有強化技術落地與人才儲備,方能推動香港在智慧城市建設與國際金融競爭中築牢優勢。 圓桌論壇嘉賓包括: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創會會長、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先生;港鐵公司創新及科技(車務)總經理鄧紹祥先生;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多媒體系統及分析總監鄧羽真先生。三位嘉賓圍繞AI在智慧城市建設、生產力提升及資源優化配置中的核心驅動作用,深入探討智慧出行、數據應用等領域的創新實踐,強調AI技術在破解交通、能源及社會治理難題方面的戰略潛力,並指出數據與技術是企業推動AI應用落地和創新的核心力量。 研討會主題二:金融科技助香港鞏固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主題二圓桌論壇嘉賓包括:阿里雲智能(亞太北及東南亞大區)資深顧問、國際數據產業聯盟主席車品覺先生;數碼港金融科技主管嚴滌宇先生;滴灌通首席人力資源官邵正江先生及香港人工智能及創新協會創新及轉型委員會主席劉浩彬先生。與會嘉賓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科技優勢顯著,現需加速數據開放與技術在多領域的應用落地,以強化競爭力。 博覽會下午部分,首先由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發表主題演講。孫局長指出,香港依託「一國兩制」的獨特制度優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具備發展創新科技的堅實基礎。香港憑藉與國際接軌的普通法體系,為科創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並透過亞洲領先的金融市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與此同時,香港擁有五所躋身世界百強的高等學府,並持續推出包括「高才通計劃」在內的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加快建設全球科技人才匯聚高地。這些綜合舉措將有力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戰略定位。 香港入境處 特別演講: 香港優才、高才等 人才 計劃及續簽常見問題分享 香港入境事務處官員就「香港優才、高才等人才計劃及續簽常見問題」展開特別演講,詳細解釋各類簽證申請流程、續簽條件及法律規範等。香港入境事務處高級入境事務主任莫靜儀女士、總入境事務主任樊建中先生、入境事務主任李星倩女士分別作分享。 研討會主題三:探討香港初創生態圈發展新機遇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創新總監都永海先生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香港具備作為國際人才中心的獨特優勢,並對香港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前瞻性展望。都先生強調,生產力局作為連接政府與企業的重要橋樑,將持續提供技術支援、研發資源及人才培訓,全方位協助中小企業應對實際挑戰、提升創新能力。 圓桌論壇嘉賓包括:有光科技首席研究官林潤生博士;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創新)及創新學院總監謝智剛教授;天使投資基金會主席沈偉銓先生。圓桌討論深入探討了香港作為人工智能創新與創業中心的發展潛力,強調AI在促進文化與語言理解、推動初創企業應用與投資方面的重要價值。幾位嘉賓也就香港在AI創作及初創生態中的獨特優勢展開交流,並剖析投資動態、市場需求與技術創新如何共同塑造初創企業的長期價值。 研討會全程貫穿「政策解讀—行業趨勢—職業指導」邏輯,爲國際人才在港發展提供從政策到實踐的全方位視角,凸顯香港作爲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强大人才吸納能力與前沿產業發展潛力。 職業博覽會: 逾 50家名企搶創科人才 近5000人現場求職 博覽會第二季吸引超過50家相關領域頂尖名企參展,參展企業數量多、崗位優質高薪、類型豐富。參展企業共提供數千崗位,包括AI工程師、IT項目經理、系統分析師、投資策略專家等等,近5000名人才現場求職,與心儀企業面對面交流。相信博覽會將為香港創科行業招募大量優質人才,補足人才缺口。 參展企業涵蓋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智能、智慧城市、⾦融科技、保險科技、健康科技、房地產科技、教育科技、ESG科技、⾏銷科技、智能製造等多個類型科創企業,為求職者和創業者提供豐富的職業機會和創業資源。企業名單包括MTR、FUJIFILM、港燈、HKEX港交所、新鴻基地產、英皇集團、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智香港、數碼港、香港賽馬會、香港科學園、恆生銀行、香港電訊、Richo/理光、施耐德電氣、佰模雲三維科技(香港)、易感科技、勝捷獅峰、直品科技、晶苑投資、中華煤氣、山國金融、海洋王照明、FUTU富途證券、ZA Bank、PAO BANK、HPE、Fano Labs Limited、eFinancialCareers、Persolkelly、Innovic Technology(翼威科技)、Infotech Services、Talent Axis、ASTRI(香港應科院)等(排名不分先後)。 博覽會現場設置面試專區,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與部門主管親臨現場,與求人才面對面直接交流,人才最快可當場獲得錄用,斬獲offer。博覽會同時設立創業諮詢專區,爲有意在港落地的創業人才提供幫助,解答簽證政策、政府資助、稅務優惠、融資上市、法律法規等關鍵問題,助力創業項目快速扎根香港。 博覽會主辦方表示,今年將繼續舉辦第三季「物流航運貿易及電商等行業」專場及第四季「文化創意與教育等行業」專場,持續為香港各行各業招募英才,優化人才服務體系,繼續發力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和「八大中心」,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季博覽會協辦機構包括民建聯人才高地、數碼港、互聯網專業協會、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香港人才創業者協會、香港內地學生聯合總會校友會、香港科技青年聯合會。支持機構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大學。 媒體關注:近 30家權威媒體現場報道 全方位傳播博覽會盛況 本季博覽會獲得近30家海內外知名媒體的現場報道,涵蓋傳統媒體、網絡平台及創科行業垂直媒體,全方位報道活動盛況,助力博覽會在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力。內地媒體包括鳳凰網、騰訊新聞、新浪新聞、網易新聞、今日頭條、南方都市報、優酷視頻、36氪、界面新聞等;海外媒體包括TVB、Now TV、鳳凰衛視、大公⽂匯傳媒集團、有線電視、亞洲週刊、香港商業電台、新城財經台、鏡報、明報、香港商報、香港經濟導報、HK01、港漂圈、維港通等。另外,人民網(大灣區)、紫荊、橙新聞、香江資訊網、華人頭條、堅料網、圈傳媒等合作媒體也對博覽會作宣傳報道(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2025香港傑出少年選舉」頒獎禮圓滿結束

特首夫人為典禮主禮  表彰三十位少年楷模 香港 2025年6月28日 /美通社/ — 每兩年一屆、由香港遊樂場協會主辦、傑出青年協會及傑出少年協會協辦之「2025香港傑出少年選舉」早前選出三十位「傑少」,昨日(6月27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N101舉行頒獎典禮,並榮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夫人李林麗嬋女士、民政事務總署署長杜潔麗太平紳士、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青年及感化服務)陳麗珠女士、香港遊樂場協會會長許晉奎太平紳士, GBS, MBE、香港遊樂場協會主席單日堅太平紳士, SBS, CSDSM、香港電台第二台節目總監程潔瑩女士、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委員張小倫先生、傑出青年協會主席(2024)鄧智傑教授 及 傑出少年協會會長王梓丞先生擔任主禮嘉賓,共同見證三十位傑出少年摘得殊榮。 由香港遊樂場協會主辦、傑出青年協會及傑出少年協會協辦之「2025香港傑出少年選舉」頒獎禮是日(6月27日)圓滿舉行,並榮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夫人李林麗嬋女士(前排左五)、民政事務總署署長杜潔麗太平紳士(前排左七)、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青年及感化服務)陳麗珠女士(前排左三)、香港遊樂場協會會長許晉奎太平紳士, GBS, MBE(前排左六)、香港遊樂場協會主席單日堅太平紳士, SBS, CSDSM(前排左四)、香港電台第二台節目總監程潔瑩女士(前排左八)、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委員張小倫先生(前排左二)、傑出青年協會主席(2024)鄧智傑教授(前排左九) 及 傑出少年協會會長王梓丞(前排左一)先生擔任主禮嘉賓。 適逢「香港傑出少年選舉」30週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夫人李林麗嬋女士親臨主禮,並為典禮致辭:「『傑出之路,年少起步』是「傑少」選舉主題,我看過在座每一位的自我介紹,知悉你們年紀輕輕,就已在學術、藝術、體育、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有出色表現,還有你們逆境自強、不屈不撓的精神,證明了香港新一代的潛能。⋯⋯知悉今年大會共收到700多份申請,突破歷年紀錄,證明我們香港青少年,才華橫溢,敢於接受挑戰。雖然獎項有限,但能夠獲得提名的每一位少年所作出的努力和才華已經得到肯定。今日只是你們人生的一個加油站,香港的未來正需要你們的創意、毅力和愛心齊建設。」 香港遊樂場協會會長許晉奎太平紳士, GBS, MBE 亦上台鼓勵每位提名及得獎的優秀少年。許會長表示:「『遊協』一直相信,年輕人的力量是社會的未來,而你們更加展現了『傑出』兩個字的重點——就是不單止自己成功,更加可以照亮及感染他人。今天的獎項不單止是榮譽,更是一份責任。期待你們繼續發揮所長,將個人才能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動力。你們每一位都可以成為香港的驕傲!」 頒獎儀式隨後正式展開。許會長首先聯同民政事務總署署長杜潔麗太平紳士、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青年及感化服務)陳麗珠女士及香港遊樂場協會主席單日堅太平紳士, SBS, CSDSM為二十位「香港傑出少年」頒獎。得獎名單包括:米花田(Fatima Amir)李衍俊、何珀廉、高家瀚、莫雪怡(Mohammed Ameera Khera)、高喬思、張天晉、望月謙、曹可瑩、梁恩霈、黃逸桐、楊心研、楊泓韜、趙詠兒、黎忻瀚、劉晞妍、鄧梓筠、歐陽志軒、蔡瑋恩 和 龎喜廸。一眾少年不畏困難,勇敢追夢,立志用知識與毅力改變命運,回饋社會。能夠奪得「香港傑出少年」稱號,他們實至名歸。 其後,行政長官夫人親自為「香港十大傑出少年」頒獎,得獎少年在提名人的陪同下上台領獎,得獎名單包括:吳日燊 、陳靖、麥愛綸、張嘉希、梁墡鎣(Leung Sin Ying Alicia)、符蓉、麥耀文、黃浩澄、趙奭孜、譚琛。一眾少年透過創意成果和實際行動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小小人兒卻能改變大世界;斬獲「香港十大傑出少年」稱號,他們眾望所歸。 三十位得獎少年在行政長官夫人、杜署長、陳助理署長(青年及感化服務)、許會長、單主席及一眾主禮嘉賓的監誓下作出莊嚴宣誓。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委員張小倫先生作為「傑少之星」,也分享今屆選舉中讓他感動或震撼的事蹟,並形容「青少年具備改變世界的無限可能」。今屆「香港傑出少年選舉」已落下帷幕,期望得獎者為香港青少年樹立榜樣,激勵更多年輕人積極進取,為社會注入正能量。 此邀請由 The Fox Creation 代 香港遊樂場協會 發放。 關於「香港傑出少年選舉」 是項選舉創辦於一九九五年,由一九九八年起定為每兩年一屆。選舉目的在於肯定與嘉許有傑出表現的少年人,並透過表揚他們的努力,建立社會模範。同時亦藉此推動少年人關心及參與社會;各得獎者更將被邀參加「傑出少年協會」,於日後參與社會服務,協助有需要人士和關懷社會。 關於香港遊樂場協會 創立於一九三三年,是香港一所歷史悠久的非政府青少年社會服務機構。透過多元化的服務,致力培育青少年在德、智、體、群、美全面而均衡的身心 發展,成為香港社會的接班人。本會服務分為「中央行政及機構傳訊部」、「社會工作部」及「文化及體藝 部」三大部門。「中央行政及機構傳訊部」負責協會行政、組織大型活動、 機構傳訊、專業研究及發展等。「社會工作部」服務包括青少年綜合服務中 心、兒童及青年中心、地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服務、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 社區支援服務計劃、學校社會工作服務、非常學堂輟學生輔導計劃及社會企 業等。而「文化及體藝部」則包括場館、營舍、交流及藝術服務、體育服務、 康體新動歷、SPORTS EXPO體育互動體驗館及海洋新幹線。服務單位遍佈 港島、九龍、新界及離島各區。同時,本會亦與內地、澳門及東南亞鄰近地 區的政府及公營機構有經常性的交流和合作,以促進彼此間之專業發展。

TCL電子(01070.HK)榮獲HKIRA第十一屆投資者關係五項大獎

香港 2025年6月28日 /美通社/ —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TCL電子」或「公司」,01070.HK)憑藉優秀的資本市場表現、卓越的投資者關係、穩定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質量,於香港投資者關係協會(HKIRA)舉辦的第十一屆投資者關係大獎評選中囊括五項大獎。  Best IR Company Best IR by Chairman/CEO Best IR by CFO Best IRO Best IR Team 本年度評選先由公眾提名參賽,再由超過388家金融機構中503名的買方投資者、賣方分析師及基金經理人投票選出。本次獲獎充分體現了資本市場對公司綜合實力與專業水平的高度認可與肯定。 TCL電子始終秉持以投資者為本,致力於構建高效、透明、專業的投資者關係及公司治理體系。通過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提高市場溝通效率;同時,公司積極回應投資者關切,致力於在企業發展與資本市場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信任基礎。為實現與投資者的深度互動與價值共創,TCL電子通過多元化渠道與市場保持高頻次、高質量的溝通,包括定期業績發佈、組織正反向路演、投資者和分析師調研、境內外投資者會議及運營投資者關係公眾號等多種途徑分享公司戰略與運營進展,從而有效提升市場透明度,強化投資者信心,亦為公司贏得良好的資本市場聲譽和廣泛的投資者信任。  展望未來,TCL電子將繼續圍繞「品牌引領價值、全球效率經營、科技驅動、活力至上」的公司戰略,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公司將深化與全球投資者及利益相關方的交流互動,不斷優化治理架構,完善溝通機制,發展共識,致力為公司股東及投資者創造持久且可持續的價值回報。  HKIRA為香港資本市場廣受認可的非牟利專業協會,致力推動投資者關係的國際標準,並積極倡導最佳投資者關係實踐。 有關 TCL 電子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01070.HK,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自1999年11月起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業務範圍涵蓋顯示業務、創新業務以及互聯網業務。TCL電子以「品牌引領價值,全球效率經營,科技驅動,活力至上」為戰略,積極變革創新,聚焦突破全球中高端市場,努力夯實「智能物聯生態」全品類佈局,致力為用戶提供全場景智慧健康生活,打造全球領先的智能科技公司。TCL電子已獲納入深港通之合資格港股通股份名單,是恒生港股通指數、恒生綜合中小型股指數及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基準指數成份股,並從2018年起連續多年獲得恒生指數公司授予ESG評級A。 如欲查詢更多資料,請瀏覽TCL電子投資者關係網站http://electronics.tcl.com。

「第26屆DigiCon6 ASIA大賞」香港區比賽頒獎典禮表揚本地動畫精英 典禮前業界聚會促進商機交流

香港 2025年6月28日 /美通社/ — 「DigiCon6 ASIA大賞」是國際動畫界一年一度的重要盛事,亦被譽為亞洲區最具影響力的動畫短片創作比賽之一,吸引來自多個地區的創作人參與。多年以來,香港數碼娛樂協會與日本東京廣播電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TBS控股公司)攜手合辦香港區比賽,致力發掘並表揚本地優秀的動畫創作人才。從2019年起,該比賽更獲得文創產業發展處的鼎力支持成為主要贊助機構,使比賽規模和影響力持續擴展。香港數碼娛樂協會於27日在Premiere Elements舉行了「第26屆DigiCon6 ASIA大賞」香港區比賽頒獎典禮,嘉許獲獎的香港動畫短片,頒發香港區金獎、最佳故事獎、最佳藝術獎及特別獎等獎項。 「第26屆DigiCon6 ASIA大賞」香港區比賽頒獎典禮的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先生, JP、署理文創產業專員曹黎淑霞女士、香港數碼娛樂協會主席彭子傑先生、TBS DigiCon6總部海外事務部負責人結城祟史先生、資深動畫師盧子英先生、其他嘉賓及一眾獲獎者大合照。 為隆重其事,大會邀請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先生,JP為頒獎典禮擔任主禮嘉賓,而香港數碼娛樂協會主席彭子傑先生與專程來港參與盛會的TBS控股公司代表TBS DigiCon6總部海外事務部負責人結城祟史先生亦出席典禮並頒獎及致辭。在活動中,日本著名漫畫家大橋裕之先生、日本電影界人氣視覺特效總監暨特效導演佐藤敦紀先生評價了今屆香港區比賽的部分獲獎作品,現場更播放多部本地優秀的數碼內容作品,讓本地觀眾也可以感受到香港動畫的魅力。 今屆「DigiCon6 ASIA 大賞」香港區比賽共接獲84份參賽作品,大會按照適用於各參賽地區的賽制,首先選出金獎、最佳故事獎及最佳藝術獎的作品,再安排有關作品代表香港參加於2024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DigiCon6 ASIA 大賞」亞洲總選,與來自其他參賽地區的作品爭奪最高殊榮。今屆「DigiCon6 ASIA 大賞」亞洲總選頒獎典禮已於2024年10月在日本東京順利舉行,共有14個亞洲地區參與,除了香港,還有孟加拉、印度、印尼、伊朗、日本、韓國、寮國、內地、馬來西亞、蒙古、斯里蘭卡、台灣及泰國。 今屆香港代表之一的Morph Workshop,憑著其參賽動畫作品《鳶緣如風》,以出色的質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和先進的技術表現,在亞洲總選中勇奪「Best Story」獎項。作品不僅在視覺效果上達到極高的水準,其創新的敘事手法與深刻的情感共鳴,更讓評審團留下深刻印象。透過精湛的動畫技術和細膩的故事鋪陳,Morph Workshop再次將香港動畫推上另一個高峰,充分展示了香港創作團隊在國際舞台上的競爭力與卓越實力。 在頒獎典禮上,劉震副局長恭賀各得獎創作人,以及香港數碼娛樂協會與TBS控股公司再次成功舉辦「DigiCon6 ASIA大賞」香港區比賽。感謝大家用心創作,令香港的動畫產業更加精彩。 率領香港代表團前往日本參與亞洲總選頒獎典禮的香港數碼娛樂協會主席彭子傑先生,在典禮上也表示:「特別感謝TBS控股公司多年來與我們並肩合作,以及文創產業發展處的鼎力支持,使「DigiCon6 ASIA大賞」香港區比賽的規模和影響力得以不斷提升,讓更多本地動畫創作人才被看見、被肯定、並踏上更大的舞台。「DigiCon6 ASIA大賞」不單是一個比賽,更是一個展示創意與實力的平台。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香港動畫創作人在題材選擇和技術層面上不斷進步,勇於創新,為觀眾帶來一部又一部驚喜之作。」 「第26屆DigiCon6 ASIA大賞」香港區比賽的完整得獎名單如下: 獎項 得主 作品 金獎 鳶緣如風 Morph workshop 最佳故事獎 桂來 Laibingman 最佳藝術獎 離風藍蘭 Ellis Chan 特別獎 白雲加鹽 金田光學 數碼創意賞 殺死丁力 2 – 帝國反擊戰 玖貳肆工作室有限公司 數碼創意賞 奶茶散步學 通俗學文化及人文藝術研究所有限公司 數碼創意賞 藍毛毛 蔥皮工作室 數碼創意賞 仿。咒 Wong Kam Yuen 數碼創意賞 Alex Far Far Away 三豆工作室 數碼創意賞 Keep Out Chan Tan Lui 數碼創意賞 80dB Lam Tsz Ching 數碼創意賞 海風 微觀映像(香港)有限公司 數碼創意賞 夜半月台 Wan Pui Man 「第26 DigiCon6 ASIA大獎」香港區比賽延伸活動 除了是次頒獎典禮外,香港數碼娛樂協會亦於2025年6月26至27日舉辦「第26屆DigiCon6 ASIA大賞」香港區比賽的一系列活動,包括《亞洲大師論壇》,以及《香港區比賽及亞洲總選得獎作品放映會》。 《亞洲大師論壇》特別邀請兩位來自日本的星級動畫創作人親臨香港,包括:人氣動畫《進擊的巨人》視覺特效總監暨特效導演佐藤敦紀先生,以及《搖滾吧!中二樂團》原畫師大橋裕之先生 。兩位大師分享了他們在動畫創作中的寶貴經驗與個人心得,並與觀眾從多角度探討動畫產業的創作趨勢及未來發展方向。 《香港區比賽及亞洲總選得獎作品放映會》將展出今屆多部精彩得獎短片,包括榮獲「第26屆DigiCon6 ASIA大賞」最佳故事獎的《鳶緣如風》、來自日本的《A Night at the Rest Area》及《NIGHT OWL》等。現場更邀請導演及製作團隊與觀眾見面,分享創作背後的點滴與挑戰,同時由本地及海外專家現場點評作品,進一步促進創作交流。 查閱「第26屆DigiCon6 ASIA大賞」香港區比賽及延伸活動的資料,請瀏覽網頁: https://www.digicon6asia.hk 。  有關香港數碼娛樂協會 香港數碼娛樂協會於1999年成立,是一個非牟利組織,致力推動香港的數碼娛樂業發展。協會的使命為藉著推動本地發展商之共同合作,促進行業的繁榮、開拓及發展數碼娛樂市場、推動本地行業的技術發展,藉此增加本地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數碼娛樂業與其他相關行業之溝通,包括玩具業、娛樂業及視像遊戲業、建立數碼娛樂的良好形象、以及致力保護知識產權及打擊翻版軟件。欲知更多關於香港數碼娛樂協會,請瀏覽www.hkdea.org。 有關日本東京廣播電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TBS控股公司) TBS控股公司總部位於日本東京,是國家電視和廣播網絡的重要站點。它有28個聯盟的新聞網絡及34個聯盟的無線電網絡,稱為日本新聞網和日本無線電網絡。業務範圍除了跨越日本國內之外,還有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海外新聞機構。業務範圍包括: 根據廣播法和其他廣播相關規定製作及發行電視節目、光碟和視頻等的一般電視廣播,以及電信服務電視廣播 (JORX-TV/JORX DTV) 。 有關「文創產業發展處」 文創產業發展處於2024年6月成立,前身為「創意香港」,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轄下專責為文化和創意業界提供一站式服務與支援的辦公室,致力為香港營造有利的環境,促進藝術、文化及創意業界的產業化發展。現時的策略重點為培育人才及促進初創企業的發展、開拓市場、推動更多跨界別、跨文化藝術領域的合作、推動文化藝術和創意業界產業化發展,以及推動香港成為亞洲創意之都,並在社會營造創意氛圍,以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下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網頁:https://www.ccidahk.gov.hk。

Sun Life Asia 財務抗逆力指數顯示,通脹迫 Z 世代目光短視和最低財務安全感

69% 嬰兒潮世代受訪者有財務安全感,Z 世代受訪者則僅 57% 有財務安全感。 超過四分之一 (28%) Z 世代受訪者作出財務決定時,不會尋求協助。 在支付費用能力上,92% 受訪者感到通脹壓力,而 44% 受訪者面對嚴重影響 超過一半 (54%) 受訪者仍欠缺超過 12 個月的財務計劃,僅 8% 受訪者正在進行超過 10 年的財務計劃。 香港 2025年6月28日 /美通社/ — Sun Life Asia 發表第二份 Sun Life Asia 財務抗逆力指數:平衡今天需要與明天目標,闡述該區人士如何應付現時動盪金融局勢,同時管理自己的財務。本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整體財務安全感稍為改善,但現實情況卻更嚴峻。這對於 Z 世代更甚,他們是在受訪者中最低財務安全感和抗逆力的世代。這與 69% 嬰兒潮人士有財務安全感相比,成為強烈對比。 該研究在香港、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訪問超過 6,000 名受訪者,顯示財務計劃、知識、風險取向與專業建議在建立長期抗逆力的傾向。 Z 世代最難提升財務安全感 Z 世代的信心與準備,均落後於其他世代。僅 57% Z 世代受訪者有財務安全感,這遠低於最有財務安全感的 69% 嬰兒潮世代和 66% 千禧世代。雖然他們處於時間有利位置,但他們的投資方式表示他們猶豫不決,,而非雄心勃勃。當中 59% 受訪者稱自己是保守型投資者,缺乏如何平衡風險和長期回報的意識。 Z 世代與其他世代相比,在財務決定上也最為孤立。超過四分之一 (28%) 受訪者,儘管他們是最需要結構化指導和支持的世代,但完全不尋求任何建議。值得注意,Z 世代較其他年齡層(千禧世代 18%、X 世代 10% 和嬰兒潮世代 11%)是最有可能為了獲取財務建議,而請教人工智能工具 (19%)。 Sun Life Asia 客戶及分銷總裁 David Broom 表示:「雖然 Z 世代擁有時間優勢,但他們成長於經濟動盪兼生活成本不斷上漲的世界。我們看到並非信心,而是猶豫和擔憂。增強他們的財務知識,並連結他們與各種可靠建議來源,將為他們提供建立更穩定未來的工具。 」 目光短視勝過長期財富 經過數年高通脹,許多人營營役役應付日常和長期開支。92% 受訪者感受到持續物價上漲的影響,44% 受訪者表示物價上漲,嚴重影響他們支付每月開支的能力。 隨著生活成本上漲,不斷擠壓家庭預算。越來越多受訪者開始專注滿足眼前需要,而非未來目標規劃。60% 受訪者以管理日常開支為首要財務重點,這數字高於去年的 54%。今年,退休計劃從第二位下降至第六位,這清楚表示目前預算已先於長期目標。 在不確定經濟環境下,建立緊急儲蓄的排名也上升至第二重要目標 (42%)。 由於缺乏長遠計劃,實現財務安全感更難上加難。雖然這較去年略有改善,但長遠財務準備仍然處於危險的低水平。超過一半受訪者 (54%) 仍然缺乏超過 12 個月的計劃,僅 8% 受訪者已制定超過 10 年的計劃。這表示財務預見性和抗逆力中,普遍存在差距。 消除抗逆力隔閡 本調查結果也揭示高財務抗逆力人士與低財務抗逆力人士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高抗逆力人士(本次調查歸類為具備較高承受金融衝擊能力,而實現自身財務目標的人士)更有可能優先建立應急儲蓄 (43%),並為自己或子女提供教育 (39%)。相較之下,本次調查歸類為低抗逆力人士,即抵禦金融衝擊的能力較有限,而實現財務目標信心有限的人士。他們較着重償還債務 (42%) 或建立應急資金 (40%)。 對於高抗逆力人士來說,財務信心也很高。83% 受訪者確定他們可履行短期義務,82% 受訪者相信他們將實現長遠儲蓄目標。近一半 (45%) 受訪者表示,如出現危機,他們可於經濟上自給自足六個月以上。該組受訪者也更有可能尋求專業建議,當中 40% 受訪者已與財務顧問合作。許多人正在採取積極措施,改善自身財務狀況。49% 受訪者正在閱讀個人理財書籍,45% 受訪者正在為獲得更高回報而進行投資。 僅 25% 低抗逆力人士認為自己可以管理短期財務,而僅 13% 受訪者期望實現長期財務目標。令人擔憂的是,89% 受訪者表示如遇失業或罹患重病,他們將無法自給自足六個月以上。僅 27% 受訪者請教專業顧問,他們更依賴非正式網絡或社交媒體。 Sun Life Asia 客戶及分銷總裁 David Broom 表示:「這項研究結果清楚地強調,積極建立金融穩定的人士與捲進短期生存循環的人士之間,差距越來越大。現今經濟環境中,財務知識是史無前例地重要。Sun Life 相信財務知識有助人們更能掌控自身財務之旅,並帶來巨大差異。我們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他們管理目前財務和為未來建立儲蓄所需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 如欲查閱完整報告,請按此。 關於 Sun Life Sun Life 是主要國際金融服務機構,現在為個人及企業顧客提供資產管理、財富、保險及醫療解決方案。Sun Life 業務遍佈全球多個市場,包括加拿大、美國、英國、愛爾蘭、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菲律賓、日本、印尼、印度、中國大陸、澳洲、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百慕達。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Sun Life 管理資產總額 1.54 萬億加拿大元。如欲更多資訊,請瀏覽 www.sunlife.com。 Sun Life Financial Inc. 於多倫多(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紐約(紐約證券交易所)及菲律賓(菲律賓證券交易所)等地的證劵交易所上市,交易代號為 SLF。 備註:除另有說明外,全部貨幣數字均為加拿大元。